智越大師

智越(543—616),俗姓鄭,南陽(今河南省新野縣)人。少懷超座絕俗之志,勇敢清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越大師
  • 出生時間:543
  • 逝世時間:616
  • 出生:南陽(今河南省新野縣)
岳陽殿下荊州統御,征其任職,非其所欲,唯一的心愿就是出家。岳陽王被他的誠素之心所感動,遂滿足了他的夙願。落髮出家後,遊方問道至金陵,遇智者大師北面請業,授以禪法,便深達五門,窮通六妙,戒行清白,律儀純粹。誦《法華經》萬餘遍。智者學徒眾多。唯有他最居稱首。智者晚年返回天台佛隴,將寺內四眾及一切寺務、法事,令其負責。智越不負眾望,遇事均盡極力完成。臨海縣有一露水精舍,原系一梵僧所造,很有靈異,受該寺的邀請,智者命智越帶領僧眾至該寺為之講經說法。受到台嶺山眾的稱讚和歡迎,眾所歸心,紛紛請求歸依或為之傳法。智越禪師二十餘年如此循循善誘,依止四眾,學者歸心。從來沒有違背智者大師的意志和願望。
隋開皇十七年(597)十一月二十七日,智者應詔赴金陵,在途經石城(今新昌縣)大佛寺時現疾。自知當在此往,乃囑咐弟子智越說:“石城是天台西門,正好作西方觀處。當大佛閣前灑掃一房,是吾死處。處所既好,宜最後用心。吾從生來臥常面向西,心念口言,唯在阿彌陀佛,摩訶般若並觀世音菩薩。”並口授遺書與晉王楊廣:“論有六根文多載,並手把卅六之蓮花爐、犀角如意,留別大王。願芳香不窮,永得如意。”二十四日末時圓寂。從此,由智越擔任修禪寺住持,興建國清寺的重任就落在了智越的肩上。但是,國清寺的籌建事宜,毫無著落,遺留下的僅僅只是智者大師設計和繪製的一個草圖,別無其它。這對於智越來說,是一個多么艱巨的任務啊!智越堅持智者大師生前“依靠王者建寺”的信念,依賴大師生平與隋文帝、晉王之間的深厚情誼,利用朝廷的幾次盛大慶典派僧使前往祝賀的眾多機緣,努力爭取朝廷的重視和支持,並建立起密切的交往與聯繫。
在智者大師圓寂後,智越一面安排將大師的遺體由石城遷移至天台佛隴(行程約50公里),一面安排灌頂、普明隨帶大師的遺書並手跡等遺物,至揚州向晉王楊廣報喪。楊廣接到智者遺書,面對著這個突然而又不幸的訊息,悲痛至極,“跪對修讀,摧振於心”,傷心達到極點。楊廣於次年正月二十日作書以答:“盡我念力,遵我師道,銷我煩惱,滿我誓願,現在未來,長惠提撥,家國眷屬,俱入大乘,密往潛來,恆垂影響,塵勞障累,銷除隱塞。”語氣之懇切,感情之深厚,可以想見。遂即派司馬王弘來天台,按智者遺旨為之造寺。同月二十九日,晉王又遺使入天台“建功德願文”,並親筆撰寫《吊大眾文》。智越等僧眾拜讀以後,對此,均感恩破涕。二月十五日智越作啟以謝。啟中寫道:“天台沙門智越一眾啟。司馬王弘至,僧使灌頂、普明還,奉正月二十九日教,賜垂慰問,並宣口……。”從此,智越與晉王楊廣建立起情誼,書信來往不斷。
仁壽元年(601)國清寺建成,智越派僧使灌頂,智致書晉王,以謝造寺之恩。並向晉王詳細地回報國清寺建成情況。書中寫道:“天台寺故智者弟子沙門智越一眾啟:……寺居五峰之內,夾兩澗之流,堂殿華敞,房宇嚴秘,方之淨土,用集神仙。……謹遣使灌頂、智奉啟謝聞。”晉王見書,深為感慨,如今完成了大師的生前遺願,遺憾的是大師未能親自見到。遂敕書勉勵智越說:“然則去聖久遠,學徒陵替,規求利養,不斷俗緣,灌味甘腴,違犯戒律,此乃增長罪垢,豈謂福田?師(指智越)等離有為法,求無上道,棄俗諸漏,鑒在雅懷,猶須獎訓未學修淨行,俾夫法門等侶,鹹歸和合,諸佛禁戒,畢竟遵行。”此番言語,真乃淳淳善導,語重心長。彼此間之感情已經達到相當深厚之程度。
隋大業元年(605)晉王楊廣登基是為隋煬帝,普天同慶。智越忙遣僧使智前往祝賀,並請題賜寺額。煬帝很是高興。給天台僧人的第一敕文寫道:“皇帝敬問括州國清寺沙門智越法師等。……宣朕意向,大眾好行道,勿損先師風望”等語。關於為寺題額問題,煬帝則更是重視,並且與所去的僧侶進行討論。他說:“昔為智者造寺,權因山稱,今需立名,經論之內,有何勝名,可各述所懷,朕自詳擇。”當時有提“禪門”、“五淨居”的。後智把智者大師生前所夢定光禪師所言“寺若成,國即清,必呼為國清寺”之瑞兆,向隋煬稟帝說後,煬帝很是高興。乃敕云:“此我先師之靈瑞,即用,即用。
此外,智越曾多次遺僧使往返天台與京都之間。皇帝第次均遺使送還,設千僧齋,賜施財物等。隋煬帝對待天台山國清寺的支持是一往情深,對待國清寺第一任住持智越同是另眼相看,與智者在日無異。
智越禪師與地方官吏的關係相處也極友善。在國清寺建造時期,括州都督周孝節送來大量的松杉木材,支援建寺;括州御史鄭系伯、臨海鎮將楊神貴都與智師友義深重,待遇不輕施,舍大量財物,支援建寺。
大業十二年(616)十一月二十三日,寢疾經旬,右脅而臥,卒於國清寺之舊房,春秋七十有四。臨終之時,山崩地動,境內道俗皆所見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