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計算

智慧計算是從數據中獲得信息和知識的複雜計算套用,是未來主要的計算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計算
  • 屬性:科技術語
  • 智慧計算三要素: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
定義,組成要素,重要指標,發展歷程,未來發展及趨勢,

定義

智慧計算是從數據中獲得信息和知識的複雜計算套用,以雲計算為基礎平台、大數據為認知方法、深度學習為最佳化手段

組成要素

雲計算、大數據、深度學習共同構成了智慧計算三要素,雲計算作為計算、存儲等資源的基礎平台,為智慧計算提供算力的承載;大數據及大數據技術作為知識共享、價值挖掘的認知方法;而以互動學習、協同進化、自主決策為關鍵特徵的深度學習則為智慧計算提供了不斷進行自我最佳化的工具。

重要指標

計算是智慧時代的核心驅動力。一個國家、企業的計算力強弱與其發展水平顯著正相關,可以說,計算力是生產力。生產力是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創造價值的能力。大家對價值的評價和計算力的數字基本上是一樣的,以前一般講一個地方的發展水平,大多數用電力、耗電量作為指數,而今天可能代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計算力指數可能成為一個很關鍵的指數。
過去10年,網際網路一直是全球經濟最大的亮點。10年前,全球市值TOP8排行榜中只有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傳統企業占據主流;而在2018年8月全球市值榜單中,TOP8的公司分別是蘋果、亞馬遜、Alphabet、微軟、伯克希爾·哈撒威、Facebook、阿里巴巴和騰訊,只有一家非網際網路企業伯克希爾.哈撒威入榜。這些高市值的網際網路企業在伺服器採購投入上也同樣位居前列。
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不僅體現在網際網路產業,也體現在眾多傳統經濟領域中,以傳統零售業為例,從2009年到2017年傳統零售產業增長了2.4倍,而網際網路零售則增長了20倍,在整個零售產業中占比接近20%。產業網際網路為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優勢,計算力成為新興產業發展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從技術上看,網際網路對於經濟的改變更多是計算對經濟的改變,計算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生產力,成為衡量社會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關鍵指標之一。首先,同一領域內,規模越大的公司伺服器採購量就越大,例如,市值TOP7網際網路公司也是伺服器採購量的全球TOP7。其次,國家和地區的GDP規模與伺服器出貨量之間高度相關,甚至是線性相關,例如GDP與伺服器出貨量的前四位均為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放眼國內,市場容量的地域分布與各省經濟總量分布基本是正比例關係,上海、北京、浙江等發達地區每萬億GDP對應的伺服器保有量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發展歷程

2015年,浪潮首次提出了計算+戰略,通過硬體重構將計算、存儲和網路資源融合到一個全新形態的計算設備中,再通過軟體定義表現出計算、存儲、網路、安全功能,派生出科學計算、存儲、大數據和人機互動等多種業務,滿足不同的套用場景需求。這種一切皆為計算的新的計算形式被浪潮定義為計算+。
2016年,浪潮提出堅持計算+,進一步明確智慧計算、關鍵計算和科學計算三大主流形態。
2017年,浪潮進一步明確“計算+”戰略,聚焦智慧計算。
浪潮最早提出了智慧計算的定義,是以雲計算為平台、大數據為認知方法、以人工智慧為最佳化手段。2019年,浪潮提出人工智慧正在驅動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這一顛覆性技術依賴強大的計算力支撐,人工智慧計算作為一種當下及未來的主要計算形態,正在成為智慧未來的核心動力。

未來發展及趨勢

移動網際網路、智慧型終端、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套用,使得“兩化”不斷加速——物理世界數位化、數字世界智慧型化,伴隨著這種演變,智慧計算將獲得極大的發展,未來社會計算的80%是智慧計算。智慧計算能夠幫助組織從數據中獲得業務洞察和業務策略,在某些領域可以超越人類,能夠為組織智慧轉型提供智力支持,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收益。
社會的智慧型化更多表現在物理世界的信息化和信息世界的智慧型化,語音識別、智慧型製造、視頻識別、自動駕駛以及生物識別等智慧型技術已經成熟,甚至開始大規模套用。這些智慧型套用都是基於大量的歷史數據發展而來,後台支持系統都運行在雲平台上,都採用了深度學習技術在不斷最佳化,都是智慧計算的具體套用形態。據市場研究機構IDC預測,全球對認知和人工智慧(AI)系統的開支將在2018年達到191億美元,比2017年增加54.2%,將在2021年增至52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達到46.2%。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AI等不同形態智慧計算將超越其他類別,成為社會計算的主流。
人工智慧推動了各個行業從信息化向智慧化的升級,提高了社會經濟的效率,並在多個行業引發了新一輪商業模式的創新。相關數據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慧領域的經濟總量在整體經濟的占比將達到20%。IDC與浪潮聯合發布了《2019-2020中國人工智慧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報告公布了最新的人工智慧計算力城市排名,北京超越杭州躍居第一,廣州進入第一梯隊,杭州、深圳、上海分列2-4名,蘇州、重慶、南京、西安首次躋身前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