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科學務實、健康有序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特制定本行動方案,作為《省政府關於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配套檔案,目前該方案包含7個行動內容,今後可視工作實際和發展需要滾動調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江蘇建設行動方案(2014-2016年)
- 時間:2014-2016
- 目的:科學務實、健康有序推進建設
- 包含:7個行動內容
為科學務實、健康有序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特制定本行動方案,作為《省政府關於推進智慧江蘇建設的實施意見》配套檔案,目前該方案包含7個行動內容,今後可視工作實際和發展需要滾動調整。
一、信息基礎設施提升行動
以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與服務水平為目標,重點建設寬頻江蘇提升、無線城市創新、高清江蘇推進、三網融合普及、下一代網際網路布局和未來網路研發培育等重大示範工程,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與集約化建設,加快構建寬頻、融合、安全、泛在的智慧化信息基礎設施,不斷提升我省信息基礎設施整體發展水平。
(一)寬頻江蘇提升工程。加快城鄉光纖網路建設,提升骨幹傳輸網傳輸交換能力。積極發揮南京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的作用,進一步拓寬寬頻網際網路出省中繼頻寬。加快推進“光進銅退”工程,進一步最佳化骨幹網路架構,提升網路承載能力,改善網路服務質量。組織開展重點區域信息基礎設施最佳化升級,重點推進面向新城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等集聚區域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升級。推行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與集約化建設,加快推進寬頻中國示範城市創建,在國內率先建成一批寬頻示範城市。(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發展改革委等)
(二)無線城市創新工程。加快無線城市建設,構建3G、LTE、WiFi無線高速寬頻網,在全國率先實現熱點區域全覆蓋。完成無線核心網IP化改造和擴容,加強無線寬頻接入網建設,持續提升城市3G網路質量,加快TD-LTE等4G網路布局和商用發展。鼓勵和支持電信運營商及第三方企業加快城市公共熱點區域免費WiFi無線寬頻覆蓋和開放,推進無線城市綜合運營平台建設,積極推動前向免費、後向經營的商業模式創新,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無線城市建設、運營和商業合作,加快全省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三)高清江蘇推進工程。完成高清互動式下一代廣播電視網路建設,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加速互聯互通,實現高清互動電視、網際網路寬頻、多媒體通信等全業務承載。適度超前建設廣電骨幹承載網,大力推進光纖化、雙向化改造,加快推廣新型用戶終端。擴容建設高清互動電視傳輸分發平台,滿足多種格式編碼要求,支撐千萬級用戶點播能力。加大內容集成平台建設,增強高清節目提供和傳輸能力,促進文化消費需求。(省廣電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四)三網融合普及工程。統籌推進三網融合發展,以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進入為重點,促進互聯互通和業務融合,積極開展融合業務創新、合作模式創新。以促進寬頻網際網路業務、IPTV、網際網路電視和手機電視等融合業務發展為重點,著力突破終端融合、內容融合等關鍵技術和安全管理問題,實現數位電視、寬頻服務協調發展。提高有線電視業務運營支撐水平和服務能力,為用戶提供傳統廣播電視業務、互動點播業務和寬頻網際網路、IP電話、視頻增值業務等數位電視綜合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通信管理局、省廣電局等)
(五)下一代網際網路布局工程。加快部署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加快接入網、城域網IPv6升級改造,適度超前實現全面IPv6化。組織開展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建設,推動大規模公共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業務向IPv6平滑演進和過渡,實現IPv4與IPv6主流業務互通。聯合重點終端廠商,加快信息終端更新換代步伐,新增上網終端基本實現IPv6化。支持網際網路數據中心(IDC)、呼叫中心、雲計算中心等重點功能性服務平台建設,全面提升信息數據存儲和服務能力。(省通信管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六)未來網路研發培育工程。密切關注國內外未來網路演進路線,持續跟蹤未來網路研究、試驗和產業化進程,支持南京市以中國(南京)未來網路產業創新中心為核心,加強信息網路技術與產業發展路線頂層設計,開展基於國家未來網路重大基礎設施(CENI)關鍵技術攻關。加強關鍵領域產品研發和產業孵化,努力建成全國首個未來網路產業化基地。(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通信管理局等)
二、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以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企業網際網路化升級為目標,全面深化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和重點行業中的套用,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服務製造、綠色製造,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工業大數據、CPS、M2M推廣套用,加快推動產品智慧型化、高端化,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升產業質量和效益。通過信息技術在傳統產業領域的深度融合套用,帶動產業組織方式變革和產業發展水平提升。
(一)智慧型製造推廣工程。引導支持企業綜合套用CPS、工業網際網路、虛擬製造等技術,構建智慧型化、網路化生產系統。加快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3D列印)等先進制造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套用,培育發展智慧型生產車間、智慧型工廠,在有條件的產業集聚區開展智慧型製造示範試驗區建設。加快重點領域裝備智慧型化,面向重點行業生產過程柔性化、智慧型化的套用需求,開發一批標誌性的重大智慧型製造成套設備,提高重大成套設備及生產線系統集成水平。建立先進制造技術研發中心,開展先進制造創新試點,發展以人機智慧型互動、柔性敏捷生產等為特徵的智慧型製造方式推進生產製造設備聯網和智慧型管控。大力推動網際網路技術與新能源汽車、先進機器人、軌道交通、智慧型儀表和數控工具機等行業的融合套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等)
(二)服務製造提升工程。加快傳統企業網際網路化升級,集中建設工業雲、企業雲平台和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推進研發設計、數據管理、工程服務等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發展基於網際網路的按需定製、眾包設計等服務製造模式,支持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創新電子商務與製造業的集成套用。大力實施企業兩化深度融合“百千萬”工程和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加快企業網際網路化改造,加強M2M套用模式創新拓展,實現高度個性化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引導企業實施一批信息化技改項目,試點推廣一批工業套用軟體,促進工業大數據集成套用,支持企業加快研發設計數位化、生產過程自動化、產品裝備智慧型化、經營服務電商化,提高企業運營管理和決策水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三)綠色製造發展工程。組織實施一批重點節能工程,突出冶金、化工、建材、紡織、電力等主要耗能行業和重點耗能企業,大力實施智慧型化節能改造。推動重點耗能企業建設能源管控中心,推進區域性能效檢測與管理平台建設,加快建設工業能耗線上監測平台。以鋼鐵、建材、化工等流程工業為重點,採用自動化、信息化和集中管理模式,對企業能源系統生產、輸配和消耗環節實施集中扁平化動態監控和數位化管理,改進和最佳化能源平衡,實現系統節能。支持基於物聯網模式的區域性工業能效監測與管理平台建設,形成“感知能源、智慧監管”的數位化能源管理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等)
(四)智慧農業可持續工程。加快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套用,積極發展智慧型農業、感知農業,進一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加快物聯網技術在畜禽養殖、水產養殖、溫室大棚和露地作物栽培等領域的示範套用,實現動植物生長環境遠程監控可視化、管理決策智慧型化、生產控制自動化、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全程化,促進農業物聯網套用市場和產業鏈形成。積極發展精準農業,開發推廣“3S”技術、農業模型、專家系統、決策系統等技術,加強主要農作物、區域特色農產品、漁業生產、林木管護、農機作業、農業資源開發等數位化管理系統的套用,不斷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省農委、省海洋與漁業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等)
(五)智慧建設促進工程。加大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智慧型化技術、選單式裝修系統等在建築產業中的推廣套用,推進傳統建造模式向設計三維化、構件部品化、施工裝配化、管理信息化、服務定製化的現代化建造方式轉變,促進建築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建築產業現代化。建立綠色建築公共信息服務系統、地下管線信息系統、建築物資料庫、綠色建材信息庫等智慧型化管理平台,推動節約型城鄉建設向縱深發展。加快建設全省企業、人員和項目資料庫,建立建築市場、招投標、信用管理和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一體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智慧監管”的建設管理體系,提升工程建設質量。(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三、政務服務智慧創新行動
以解決當前經濟社會面臨的重大緊迫問題為目標,重點打造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政府大數據整合、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社會綜合治安管理、資源和生態環境監控、智慧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等重要平台系統,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創新政務服務和社會管理,實現服務手段智慧化、管理過程精準化、管理方式多樣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行政權力運行深化工程。深入推進行政權力運行程式化、規範化、制度化,加快實現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工作與政務服務中心審批和服務事項辦理融合、與部門核心業務融合、與行政績效管理融合。強化政府法制監督平台功能,完善電子監察標準,加大監察監控力度,構建在內控中規範、在陽光下運行、在網路上監督的“三位一體”權力運行監控體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行政服務實體大廳與虛擬大廳的融合,加快推進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協同辦理和聯網運行,為企事業單位和公眾提供“無接觸式”管理與服務。(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省政府辦公廳、省監察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二)政府大數據整合工程。以信息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加快政府數據共享、開放和社會化套用,全面推進大數據在政府職能轉變、經濟轉型升級、社會治理創新、民生服務保障、城鄉一體化發展等領域的綜合開發利用。建設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數據中心,加強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政務數據開放,建成統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台和信息資源共享服務體系,在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和重要行業、重點企業形成30個大數據示範套用及標準規範,建立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的大數據共享和開發利用機制,加強統計數據採集和分析挖掘,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省政府辦公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統計局等)
(三)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程。建設覆蓋省、市、縣、鄉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統一信息網路和智慧型移動監管平台,提升對重點食品、藥品的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雲服務平台,整合構建集市場準入、動態監管、應急處置於一體,覆蓋食品(含食用農產品、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安全監管信息系統。推進電子監管,建設食品藥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立覆蓋原料來源、生產、加工、儲運、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質量控制和監督管理平台,提高風險預警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控監測中心,探索對重點部位、重點場所和重點品種生產流通運輸環節開展實時非現場監管。建設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雲數據中心,整合監管信息資源,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衛生計生委等)
(四)社會綜合治安管理工程。圍繞建立立體化、現代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總體要求,加快推進全省“警務大數據”工程建設,以強化各類信息資源關聯整合、共享套用為重點,以省市公安數據中心建設為關鍵,建立全省分散式、扁平化數據套用和存儲技術支撐體系,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警務APP套用軟體,強化公安信息、社會信息、網際網路信息、視頻信息等數據資源的匯聚整合、智慧型處理、靈活調用,進一步提高公安工作的情報採集能力、分析決策能力、指揮管理能力、偵查破案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加快推進全社會智慧型技防監控系統建設套用,逐步形成主動發現、主動預警、主動防控的技防工作新機制,提升技防江蘇建設水平。加快推進智慧型邊防、海防建設,加強邊海防信息化基礎設施和重點套用系統建設,努力實現邊海防管控手段信息化、智慧型化。(省公安廳等)
(五)生態環境和資源監控工程。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建設智慧型的土地、環境、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監管體系,開展地理國情變化監測與統計分析,最佳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和各類資源配置,實現對全省土地利用、生態環境、重點污染源、地質資源和災害、垃圾處理等領域的動態監測。建立省、市、縣三級環保大數據資源中心,整合生態環境、企業生產和環保監管等信息資源,提升環保決策管理智慧型化、科學化水平。建設基於物聯網,覆蓋灰霾環境、水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的感測網路,實現對環境與污染源的動態實時信息採集和動態監管。建設全省環保政務一體化管理雲平台,實現規範化、高效率環保監管和跨區域協同聯動監管。完善節能監測體系,實現對工業、交通及大型公共建築、公共機構等主要用能行業(領域)及場所、單位的能耗監測。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改造,建立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源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監測信息系統,加快對傳統產業中主要耗能、耗材設備和工藝流程的智慧型化改造,促進節能增效和安全、清潔生產。推廣智慧型電錶、智慧型水錶、智慧型燃氣表和供熱計量器具,形成智慧型的電力、水資源和燃氣等控制網路。(省環保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水利廳、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六)智慧應急平台整合工程。加強政府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整合公安、民政、環保、交通、水利、衛生、廣電、安監、地震、氣象、通信、城市管理等相關職能部門應急信息資源,建立全省統一的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實現省、市、縣三級相關部門縱橫聯通的發布平台,完善發布機制,構建以省智慧應急平台為樞紐,省、市、縣三級應急平台互聯互通的全省智慧化應急指揮體系,健全動態感知、智慧型監控、綜合研判、指揮調度等功能,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全省統一的應急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提高與應急處置相關的人力、物力及重要防護目標空間分布與動態信息管理、調度及可視化能力。(省應急辦、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省氣象局等)
(七)安全生產智慧型監管工程。建設覆蓋省、市、縣、鄉鎮各級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信息網路。開發建設安全生產綜合信息平台,以及安全生產標準化、隱患排查治理、安全檢查、行政執法、事故查處等核心業務信息系統。建設省、市、縣三級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數據中心,整合各類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先進技術的套用,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監察方式,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監察的智慧型化、信息化水平。(省安監局等)
四、智慧民生服務保障行動
以促進全省城鄉居民共享智慧化建設成果為目標,重點打造智慧人社、智慧教育、智慧健康、智慧養老、智慧家居、智慧社區等重大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推進網路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智慧交通、智慧國土、智慧水利、智慧型電網、智慧型安防、智慧型環保、智慧旅遊等智慧套用示範,面向社會提供廣覆蓋、多層次、差異化、高品質的公共服務,縮小城鄉、區域和社會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普惠水平。
(一)智慧人社體系建設工程。建立全省集中的人員和社會保障卡基礎信息庫,實現人員基礎信息統一入口,在此基礎上加快推進省、市各類業務系統數據大集中,實現公共就業、人事人才、社會保險、勞動關係的系統一體化。建立全省集中的人社業務資源數據交換平台,實現綜合、比對、檢測、分析和挖掘利用,支持跨地區、跨系統、跨行業、跨部門、跨層級的數據交換和信息服務。全面推進社會保障一卡通套用,支持社會公眾利用社會保障卡辦理政府各類公共服務事項。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整合12333服務熱線、入口網站、移動終端、簡訊平台、有線電視、自助服務終端等各類渠道為一體,統一平台、統一出口、統一服務,向社會提供優質、高效、便捷、智慧型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
(二)智慧教育資源整合工程。以“三通兩平台”(寬頻網路校校通、數字資源班班通、學習空間人人通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為抓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革教學模式、創新學習方式、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建成涵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完善智慧校園建設,整合最佳化教育管理套用系統,集成推送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和文化建設的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著力構建社會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廣泛開展城鄉社區遠程教育,推動構建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會。加強智慧教育人才培養,開設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各類人員信息技術技能培訓,為智慧江蘇建設提供人力資源保障。(省教育廳等)
(三)智慧健康服務工程。構建完善基於電子健康檔案的省、市、縣三級衛生信息平台,完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普及套用居民健康卡、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開展衛生大數據挖掘利用,實現居民健康信息記錄一生、管理一生、服務一生。以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監護、遠程手術指導、遠程會診為主要內容,大力開展遠程醫療,推行預約診療、雙向轉診、慢病管理等業務協同新模式。實施人口信息“金人工程”,加強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人口與計畫生育基本公共服務的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充分運用智慧型穿戴設備(智慧型手環、智慧型指環等)和RFID(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採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健康管理雲服務平台,加快建設智慧體育信息服務平台、智慧體育產業園、智慧健身場館等公共設施,推行全方位、全過程健康管理,為城鄉居民提供系統性、連續性健康保障與服務。(省衛生計生委、省體育局等)
(四)智慧養老服務工程。以滿足養老服務需求、釋放養老消費潛力、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為目標,建設智慧養老服務平台,建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醫療護理機構、慈善養老機構等網路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協同的服務機制。重點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廣遠程無線健康監測、遠程保健護理等套用,為各類養老管理機關和組織提供管理服務,為廣大老年人提供養老信息服務。完善社會養老服務監測系統,發展老齡人口決策支撐服務體系。開通公眾養老服務熱線,提供面向老年群體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省民政廳等)
(五)智慧家居套用工程。面向家庭生活、樓宇管理、社區服務等主要領域,積極開展智慧家居平台套用試點,融合拓展生活服務信息、公共安全服務信息、社區管理服務信息以及新農村綜合服務信息等,開展家居環境感知與遠程控制、建築節能與智慧型控制、公共區域管理與社區服務、物業管理與便民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套用,為城鄉個人和家庭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先期選擇在3個省轄市、10個縣級市開展試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
(六)智慧社區推進工程。建設覆蓋全省、統一規範的城鄉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平台,整合社區公共服務資源、系統,統一採集公共基礎數據,規範多方共享,促進業務協同,逐步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全人群覆蓋、全口徑繼承和全區域通辦。拓展服務領域和功能,大力發展各類信息服務載體和終端,提供“一網式”“一線式”綜合服務,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效能。加強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匯聚各方資源,按照“五個一”標準(一處固定場所、一套信息設備、一名信息員、一套管理制度、一個長效機制)建成全省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加快實現省、市、縣三級“網上村委會”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對接,將“網上村委會”打造成為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民生的重要載體、涉農信息交換和綜合開發利用的資源中心、服務“三農”的重要視窗。(省民政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省廣電局等)
(七)網路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加強數字文化內容產品和服務開發,建立數字內容生產、集成、傳輸分發平台,不斷豐富信息消費產品內容供給和傳播渠道。充分運用新技術新套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新媒體城鄉傳播平台,建設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農家書屋等公益性文化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基於網際網路的新型主流媒體。加強網路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培育富有活力、形態多樣的產業集群,積極推動多媒體電視、網路電視、數字出版、手機媒體等新型業務發展。(省文化廳、省廣電局、省新聞出版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八)智慧交通綜合服務工程。建設交通信息感知基礎設施和全路網智慧型監控體系,最佳化交通組織誘導,提高路網通行能力。加快建設高速公路智慧型化運營服務平台,實現路網調度智慧型化、運營管理科學化、出行服務優質化和安全應急快速化。加快推進公路ETC蘇通卡與道路運輸證IC卡融合套用、內河船舶便捷過閘系統(水上ETC)推廣、機動車駕培智慧型化管理與服務系統套用、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升級,試點開展公路客運售票實名制登記工作。加快拓展建設公鐵水空多式聯運信息服務平台和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加快實施跨地區交通運輸信息共享交換、“船聯網”、“營運車聯網”等工程。積極推動北斗衛星定位、RFID身份識別、基於IPv6/ IPv4的無線自組織網路系統等技術在公路、水路交通管理服務中的融合套用。推進城市交通管理智慧型化,加快交通信號公交優先試點和套用推廣,加強智慧公交系統建設與功能完善。加快推進全省城市公共運輸“一卡通”工程建設。規範手機召車套用,推廣全省出租汽車96520一號召車服務,實現本地電召平台對手機召車軟體統一接入和管理。加強綜合客運樞紐換乘信息服務系統和城市交通誘導系統、停車誘導系統建設,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能力。(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等)
(九)智慧國土“一張圖”工程。大力推進智慧國土“一張圖”工程實施,開展“一張圖”資料庫成果套用,加快完善國土資源綜合監管系統,提升各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技術保障能力,持續完善土地、礦業權網上交易系統,全面構建集國土資源動態監測、綜合分析、預警預測、應急指揮於一體的綜合監管平台,為加強土地資源利用開發、降低地質災害損失等提供技術支撐和基礎保障。加快構建覆蓋全省的“國土雲”,聚合國土資源各類空間與非空間信息,面向社會提供專業化、高效能的國土資源信息雲服務,支撐各類信息化套用。(省國土資源廳等)
(十)智慧環保服務工程。以服務民生、改善環境為目標,充分利用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進一步加強環保監控系統感知層與智慧層的建設,打造全省統一規範的環保綜合管理和服務信息平台,對環保部門履行職責過程中產生的企業信息進行收集、處理和公示,推動公共信息資源合理有序開放,強化公眾參與和公眾監督,滿足公眾知情權。選擇基礎較好的地區開展試點,推進跨部門企業信息互聯共享,整合市場、企業、生產、工況、污染排放等多維度信息,加強智慧型分析,構築感知更透徹、互聯更可靠、套用更深入的智慧環保體系。(省環保廳等)
(十一)智慧水利建設工程。建設覆蓋全省的水位、雨量、水量、水質、工情、旱情、災情等信息實時監測與分析系統和省水利數據中心,建成省水利地理信息服務平台,整合行業信息資源,建立數據共享規範和機制,實現大量、多源、多維、多態的水利大數據服務。完善防汛防旱指揮系統體系,提供實時信息監控、洪水預報調度、水庫預警、防汛會商等服務,實現防汛防旱決策指揮系統縣級全覆蓋,部分延伸到重點鄉鎮。建成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全省水資源信息的快速傳遞、共享和綜合管理,達到水資源管理精細化、實時化的深度管理目標,為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最佳化配置和水環境保護提供支撐。(省水利廳等)
(十二)智慧氣象建設工程。建設氣象綜合探測信息系統,完善布局科學、功能先進、覆蓋江蘇陸地、水域(江河湖海)、立體的氣象探測網路,建立實時高效的氣象信息收集分析處理系統。加強多源資料的融合套用和數值預報產品釋用,建立氣象及其次生災害定時、定點、定量的精細化預報、預警系統,提供每小時水平解析度為3公里的精細化天氣預報產品。利用多種媒體和通訊手段,結合社會公共傳播資源,形成覆蓋全部地域、面向不同群體的氣象信息發布立體網路。建設基於物聯網技術的城市安全運行氣象保障服務系統。建設聯接各部門,貫通省、市、縣三級,相互銜接、規範統一的氣象災害應急服務體系。(省氣象局等)
(十三)智慧旅遊創新建設工程。以提供優質服務為根本,全面推進全省旅遊基礎信息數據、旅遊公眾信息服務、旅遊產業運行管理和旅遊市場行銷推廣四大體系和平台建設。加強全省旅遊公眾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完善各級旅遊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各類旅遊企業資訊服務平台和旅遊電子商務平台,規範建設各級旅遊諮詢服務中心、集散中心和遊客中心。加強全省旅遊產業運行管理體系建設,強化以行業監管、遊客流量監測、景區舒適度預報以及風險防控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運行管理系統建設。加強全省旅遊市場行銷推廣體系建設,建立融合運用全媒體信息傳播機制,集成各類旅遊產品採購和推送系統,引導各類旅遊企業建設智慧型企業,面向廣大遊客提供資訊查詢、線上預訂和支付服務。高度重視現代信息技術與旅遊產業的融合和運用,建立服務智慧型化、管理數位化、消費便捷化、行銷網路化的全新旅遊業態。(省旅遊局、省商務廳等)
(十四)智慧民生套用示範工程。大力推進智慧型電網、智慧型安防、智慧型環保等智慧民生重大示範工程建設。加強物聯網技術在電網輸變電、配電、用電等環節的綜合套用,實現電網態勢感知,提高電網管理和能源調配能力,保障居民生產生活。以社區街道、公共場所、重要單位和地段、危險場所、城市出入口等為重點,加強社區安防一體化、電梯運行監控、公共安全管理、要地周界安防、危險品監控等套用系統建設和綜合套用,有效提升整體安防水平,支撐平安江蘇建設。加快構建多元化、智慧型環保感知網路,建設具有智慧型感知、高性能計算、大數據存儲、視頻分析能力的環保綜合管理服務體系。(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環保廳等)
五、智慧城市集約建設行動
以全面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為目標,加快推動全省智慧城市群和智慧城鎮建設,促進信息化與新型城鎮化深度融合、同步發展。大力發展數位化、格線化城鎮運行管理,構建智慧城鎮公共信息平台,統籌最佳化城鄉規劃、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總體布局,促進城鎮運行智慧化、城鎮管理精細化和城鄉發展一體化。
(一)城鄉規劃智慧型化工程。基於國家“天地圖”大平台,推進“天地圖·江蘇”建設,打造包括城鎮地名地址、地理實體、三維精細模型、地下空間設施、遙感影像、實時位置、多維可視化等數據的地理空間基礎資料庫和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基於城鎮基礎地理資源體系的三維仿真平台、協同規劃系統和輔助決策系統,實現城鄉規劃設計、城市建設管理的智慧型化、可視化和協同化。統籌規範市政、通信、廣電等管線資源,實現集約建設和智慧型化管理。(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二)城鎮管理格線化工程。推廣城鎮格線化管理模式,構建城鎮網路化管理平台,加快推進城鎮管理的數位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探索建立大城管格局。以街道、社區、格線為區域範圍,劃分管理內容和處置單位,通過城鎮格線化管理套用,有效統籌格線內、格線間各類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管理服務資源,加快實現市區聯動、資源共享。積極開展格線化數據信息的智慧型化、可視化分析,提高城鎮管理部門處理、預測和服務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公安廳、省工商局等)
(三)城鎮運行集中管控工程。依託數位化城市管理系統,推動省轄市、有條件的縣級市和規模較大的鄉鎮建設智慧型化運行管控中心,匯聚對接國土、環保、水利、交通、規劃、城管、公安、人社、衛生計生、質監、安監、消防、氣象、電信、市政(水電氣)等部門的智慧型化信息平台,實現城鎮公用設施管理信息集中接入,城鎮關鍵系統運行狀態自動感知和重大突發事件智慧型應急處理,進一步提升城鎮運行效能和應急回響能力。(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等)
(四)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工程。加強多平台、多感測器和高解析度的數據快速獲取能力建設,建成現勢性更強的基礎地理信息和高精度三維地理空間信息資料庫,實現高解析度、多時相、多尺度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全覆蓋和重要地理信息同步更新。推進智慧城市時空信息雲平台和高精度位置服務平台建設,開展時空數據建設、雲平台開發、支撐環境建設等試點和典型套用示範,新增擴容基礎地理信息服務內容和功能。依託江蘇省全球導航衛星連續運行參考站綜合服務系統建設全面兼容的導航與位置服務平台,開展多種位置服務套用。(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五)智慧城市群建設工程。以全省各區域中心城市為重點,統籌開展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建設,促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加快構建智慧城市規劃、設計和推進工作平台,發揮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和規劃的作用。組織實施智慧支付示範工程,建立跨區域互聯互通機制,大力推廣和普及金融IC卡在城市交通、公共事業、金融支付方面的一體化套用。加強智慧江蘇門戶平台資源整合和開發利用,拓展與政府各部門系統對接和信息共享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探索主動服務模式,面向社會提供各類公益性服務和增值服務。(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人民銀行南京分行等)
六、智慧產業倍增發展行動
以高端引領、創新驅動,重點突破、集約集聚為目標,著力發展一批戰略性、創新性、成長性、導向性的智慧產業集群。突出市場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發展壯大平台經濟和網路經濟,加快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積體電路、高端軟體、北斗導航等新興智慧產業,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一批高端智慧型產品、培育一批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一批領軍龍頭企業,不斷提升智慧產業核心競爭力。
(一)網際網路經濟培育工程。實施電子商務平台培育計畫和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套用促進計畫,支持重點電子交易平台、電子商務平台和專業支付平台發展壯大。加大金融信息平台、電子商務平台、地理信息平台、社交網路平台建設力度,大力發展裝備製造、冶金、化工、機械、新醫藥、新材料、農產品、旅遊等重點行業特色電子商務,重點培育一批實力強、信譽好的平台企業,鼓勵網際網路套用創新,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快網際網路化轉型,迅速壯大一批有競爭力的網際網路企業。加速促進平台企業集聚,構建健康良好的網際網路經濟生態體系。支持網際網路金融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加強網路文化產業集聚,大力發展數字設計、網路電視、數字出版、數字音樂、動漫遊戲等服務平台和新興業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旅遊、商貿、賓館、餐飲、房產、娛樂等生活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智慧旅遊,建設覆蓋省、市、縣(區)三級的旅遊目的地公共服務平台和旅遊產業運行管理監測平台,發展新興服務業態。(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新聞出版局、省廣電局等)
(二)大數據產業推進工程。加強數據管理、分析挖掘、大數據存儲、大數據可視化等核心技術研發和主要設備產業化,培育一批大數據骨幹企業,促進大數據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等的集成創新與融合創新。面向電子商務、金融證券、智慧型製造、交通物流、電力能源等重點行業,組織開展大數據套用示範,建立大數據管控平台和決策支持系統,加強數據挖掘分析,普及推廣行業大數據套用方案。大力發展商業智慧型服務,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大數據採集、分析、挖掘和決策服務系統,加快發展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精益生產、精準行銷、精準物流和市場決策等商業化服務。探索建立大數據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廣泛深入開展信用信息服務。穩步推進移動支付、網路借貸、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發展,促進網路借貸行業規範自律,充分套用大數據技術提高金融服務效率。(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文化廳、省質監局、省金融辦等)
(三)移動網際網路創新工程。加快實施智慧型終端產業化工程,研發生產基於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移動智慧型終端和智慧型穿戴設備,促進終端、套用與服務一體化發展。通過企業定製、集中採購等方式,加強產銷合作,擴大規模運營,著力引導終端消費升級,支持自主品牌、自主智慧財產權終端產品研發製造和服務企業發展壯大。實施智慧型家庭建設計畫,支持數字家庭智慧型終端研發及產業化,加快發展集成多屏融合、高清互動和智慧型控制功能的新型數字家庭系統。大力推進移動網際網路套用商業模式創新,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套用,積極培育、拓展新興信息服務業態。鼓勵生產製造企業、信息服務企業、通信運營企業、物流服務企業加強合作,拓展基於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等技術的移動電子商務套用。(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省廣電局、省通信管理局等)
(四)現代信息產業高端發展工程。重點培育和發展物聯網、雲計算、積體電路、高端軟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核心產業和關聯產業,打造國際知名的創新示範區和產業高地。加快推進無錫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建設,組織實施智慧型電網、智慧型安防、智慧型醫療、智慧型家居等套用示範工程,實現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典型示範套用。積極推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雲主機、雲存儲、雲終端及其他硬體或軟硬體一體化產品的研發和製造。針對用戶移動化、需求個性化、服務差異化等新特點,圍繞交通、醫療、社區、氣象等熱點領域,充分發揮“雲端服務”優勢,支持企業積極創新雲套用和雲服務模式,不斷改善民生服務水平。加快發展高端軟體,對接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計畫,鞏固發展行業套用軟體、嵌入式軟體等優勢軟體產品,加強智慧型作業系統、大數據管理等基礎軟體開發套用。大力支持北斗晶片、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在交通運輸、電力通信等行業開展示範套用,加快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推廣套用。大力推進北斗導航服務模式和產品創新,推動LBS(位置信息服務)市場加速拓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等)
(五)智慧服務業提速工程。加快推進現代物流、商務服務、工業設計、創意設計、節能服務、檢驗檢測等知識型、技術型服務業智慧型提速發展。加快物流發展模式轉變,重點推進雲計算、物聯網、北斗導航及地理信息等技術在物流智慧型化管理方面的套用,完善智慧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全國物流示範基地,提供一體化、智慧型化綜合物流服務。推廣面向企業全流程、網路化、智慧型化的信息技術服務,大力發展數位化工業設計服務。支持第三方大數據平台建設,面向中小企業提供精準行銷、網際網路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推進產業金融、產業商貿協同發展。推進智慧服務業集聚配套發展,加快推進一批具有重大支撐作用、帶動性強的重點示範園區、各類公共服務平台、智慧型化套用示範項目,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服務體系完善、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重點企業,推動服務企業與製造企業、工業園區聯動發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等)
七、網路信息安全保障行動
堅持積極防禦、綜合防範方針,以增強網路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維護支撐經濟社會安全為目標,綜合利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等手段完善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立完善智慧型化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監控體系、信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網路安全審查和網路安全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智慧江蘇整體安全防護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
(一)網路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工程。貫徹落實國家網路安全防控體系建設要求,健全信息安全監測預警體系,擴建省級政務網站及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監測預警平台,進一步滿足對省級政務網站及重要信息系統篡改暗鏈攻擊及感染殭屍木馬的監測預警需求。加快市級監測預警平台建設,實現安全監測預警體系全省覆蓋。健全信息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省級網路與信息安全應急指揮平台,加強信息安全應急演練,實現全省網路與信息安全事件的統一接報、聯合研判發布、應急指揮調度以及協同處置和跟蹤反饋。健全容災備份體系,擴建省容災備份中心,滿足省級重要信息系統同城數據災備需求。建設省災備中心同省異地分中心,開展套用級災備建設試點。加強黨政機關網際網路安全接入管理,大幅縮減網際網路接入口數量,建設省、市兩級黨政機關統一接入平台,強化安全監管、保密監測和應急保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通信管理局、省保密局等)
(二)重要信息系統安保工程。加強對黨政部門信息系統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統,以及核設施、先進制造、石油石化、油氣管網、電力系統、交通運輸、水利樞紐、城市設施等重要領域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監管,定期開展安全檢查、等級保護和風險評估。強化工控系統安全防護技術研究,對重點領域使用的關鍵信息產品開展安全測評,建立施行安全風險和漏洞通報制度。增強公共基礎網路態勢感知能力,提高應對網路攻擊的防護和快速恢復能力。加強三網融合安全管控手段建設,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管控體系。加強下一代網際網路建設規劃和安全管理,加快構建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研究建設網路安全保障評價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