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物聯網技術的商業競賽早已在全球展開;無線網和光纜網交相輝映,瓦聯網、手機網、廣電網正在三網融合,CDMA、WIFI、RFID遍地開花;感知中國、智慧地球也已啟動。
一方面我們一定對微軟的協同體感新產品有印象深刻的用戶體驗;人們僅用語音、手勢和肢體動作就可遙控該產品玩視頻遊戲,語音和動作代替了傳統遙控器。另一方面我們對iPad、iPhone電容觸摸感測以及水平和垂直位置感測也有印象深刻的用戶體驗。這裡就把焦點集中在這些終端的感測器技術套用方面。
套用
(1)感測器技術的套用。
感測器技術的上述功能在軍事、國防及醫療衛生領域有著極其重要的套用。
在工農業生產領域,工廠的自動流水生產線、全自動加工設備、許多智慧型化的檢測儀器設備都大量地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感測器,它們在合理化地進行生產、減輕人們的勞動強度、避免有害的作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家用電器領域,全自動洗衣機、電飯煲和微波爐都離不開感測器。
在醫療衛生領域,電子脈搏儀、體溫計、醫用呼吸機、超音波診斷儀、斷層掃描(CT)及核磁共振診斷設備,都大量地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感測技術。這些對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軍事國防領域,各種偵測設備、紅外夜視探測、雷達跟蹤、武器的精確制導沒有感測器是難以實現的。在航空航天領域,空中管制、導航、飛機的飛行管理和自動駕駛、儀表著陸盲降系統都需要感測器。
人造衛星的遙感遙測都與感測器緊密相關。如果沒有感測器,要實現這樣的功能是不可能的。此外,在礦產資源、海洋開發、生命科學、生物工程等領域感測器都有著廣泛的用途,感測器技術已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並已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技術學科。
地位
(2)感測器在信息技術中的地位。
感測器技術是一項當今世界令人矚目的迅猛發展起來的高新技術,也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它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構成信息產業的三大支柱。
在新技術革命和信息社會的發展中,感測器是現代科技的開路先鋒和重要技術基礎。
當積體電路、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時,人們才逐步認識到信息攝取裝置——感測器——沒有跟上信息技術的發展,而驚呼“大腦發達、五官不靈”。感測器開始受到普遍重視,從20世紀80年代起,世界範圍內逐步掀起了一股“感測器熱”。
美國國防部將感測器技術視為關鍵技術之一,日本把感測器技術與計算機、通信、雷射半導體、超導、人工智慧並列為6大核心枝術,德國視軍用感測器為優先發展技術,英、法等國對感測器的開發投資逐年升級,俄羅斯軍事航天計畫中列有感測器技術。
美國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成立了國家技術小組(BTG),幫助政府組織和領導各大公司與國家企事業部門的感測器技術開發工作,並聲稱世界已進入感測器時代。
在美國國家長期安全和經濟繁榮至關重要的22項技術中,有6項與感測器信息處理技術直接相關。關於保護美國武器系統質量優勢至關重要的關鍵技術中,其中8項與感測器相關。美國空軍2000年列舉了15項有助於提高21世紀空軍能力的關鍵技術,感測器技術名列其中。
日本工商界人士聲稱“支配了感測器技術就能夠支配新時代”。日本對開發和利用感測器技術相當重視並列為國家重點發展6大核心技術之一。日本科學技術廳制定的20世紀90年代重點科研項目中有70個重點課題,其中有18項與感測器技術密切相關。
正是由於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和投入開發,感測器發展十分迅速,在近十幾年來其產量及市場需求年增長率均在10%以上。目前世界上從事感測器研製生產的單位已增到5000餘家。美國、歐洲、俄羅斯各自從事感測器研究和生產的廠家有1000餘家,日本有800餘家。
(3)無處不在的物聯網。
走在馬路上舉目四顧,到處是監控攝像頭,物聯網已經成為保護人民的常用工具。走近物業小區,紅外探頭、微波報警器、物聯網安防已經成為物業管理的必需裝備。走進生活住宅,物聯網無所不在,如無線上網、物聯網可視電話、自動化煤氣探測等。
上班,指紋門禁考勤已經成為物聯網企業管理的管家。出行,刷卡已成風潮:公車,刷卡;停車場,刷卡;高速公路,刷卡;住酒店,刷二代身份證。
物聯網使人類“心心相通”,走在人潮洶湧的商業街區,物聯網會時刻感知六度空間的緣聚機會;只要附近有朋友,物聯網就自動用手機約會,從而大家相聚言歡。
物聯網技術使新能源唾手可得。物聯網已成為人類不可或缺。
谷歌地球已使物聯網技術發揮極致,它把人造衛星感測器技術、雲計算技術和網際網路瀏覽器技術巧妙結合在一起的,並且把衛星圖像、地圖、百科全書和飛行模擬器整合在一起,任何人都可以通過3D虛擬地球暢遊高山、海洋、原始森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