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中醫學

智慧型中醫學

智慧型中醫學是一門涉及醫學理工、信息、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多個學科交叉合作、相互補充,顛覆了傳統中醫的診療模式的新興學科。旨在通過中醫基礎理論和AI的結合,促進疾病防治及健康管理的智慧型化,是將AI套用於中醫學領域的新興交叉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慧型中醫學 
  • 類別:中醫學科 
學科簡介,發展背景,

學科簡介

田貴華研究員主編的《智慧型中醫學概論》首次提出了智慧型中醫學(Intelli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CM)概念,旨在通過中醫基礎理論和AI的結合,促進疾病防治及健康管理的智慧型化,是將AI套用於中醫學領域的新興交叉學科。分析了人工智慧在中醫學的套用現狀,詳細介紹了智慧型中醫技術的實現方法,主要包括:中醫學信息和診療過程的標準化、智慧型四診數據採集、四診數據智慧型分析以及診斷治療方案的智慧型化生成。並以中醫慢性疼痛智慧型診療為示例,具體介紹智慧型中醫診療的實現過程和方法。智慧型中醫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涉及醫學、理工、信息、生命科學、人工智慧等多個學科交叉合作、相互補充,顛覆了傳統中醫的診療模式,其形成和發展或將助力中醫進入智慧型信息兩化融合的新時代。

發展背景

傳統中醫臨床診斷以系統論和整體觀為根基,經由“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辨證論治,重點依靠醫生個人知識經驗積累,診斷過程發揮主觀性較強,診斷結果可能受到局限,精準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有所欠缺。手段、體系、人才、資源等多方面的難題,都是制約中醫藥創新發展的癥結。
早在20世紀70年代,專家學者就作出了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中醫的初次嘗試,獲得成果較為有限。經過層層疊代、升級、創新,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在存儲、推理、計算等方面的能力都漸趨成熟。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圍繞醫療加快人工智慧創新套用。運用AI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助推智慧中醫藥建設也被不斷寫入國家綱領性檔案。
人工智慧在中醫藥領域有著廣闊的套用發展前景。憑藉AI在數據挖掘與採集、數據處理與分析、深度學習等方面的能力,有助於實現古籍文獻和臨床診治經驗的結構化、科學化表達,幫助中醫診療建立客觀化標準與評價體系,彌補中醫藥高質量人才短缺與資源不均,拓寬中醫藥網際網路套用場景,更好地傳承並發展中醫藥文化。
醫療大數據的積累以及多樣化先進技術的發展,推動中醫診療方式不斷向數位化、信息化、智慧型化邁進,為中醫藥的傳承與革新創造了巨大空間。硬體設施、平台搭建、系統管理……當下,AI已經成功嵌入中醫診療與服務過程的多個環節。
數位化中醫智慧型診斷設備能夠幫助實現中醫智慧問診。不論是病前診斷,還是病後治療,人工智慧都能有所作為。在日常化的健康管理中,利用設備收集人體基本信息,智慧型化評估健康狀態,為使用者在未病時提供個性化的養生攻略。中醫藥智慧型診療系統與臨床醫生的相互配合,有助於中醫辨證體系與人工智慧技術“強強聯合”。
中醫智慧型鏡就是數位化問診的典例之一。該設備利用人工智慧圖像識別技術,提取面部特徵參數,運用深度學習等方法進行精準化、定量化分析,建立健康狀態模型。據了解,上海市以蔣家橋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代表的諸多基層中醫服務點內,就配備有四診儀、功法鏡等智慧型設備,推動中醫藥資源下沉。
智慧中醫醫院建設也是提升中醫藥基層服務能力的主要抓手。公共衛生信息、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互聯互通,極大擴充了信息庫。藉助高效的人機對話,民眾足不出戶就能進行病症自查,後台健康大數據的收集和更新,也便利了病後複查與跟蹤隨訪。
智慧共享中藥房整合線下線上資源,以集約化的思維,綜合依託區塊鏈、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改革中藥藥事服務。建立覆蓋中藥倉儲、調劑、煎煮、包裝、配發等全流程的信息追溯系統後,根據中藥材樣本,AI進行數據識別分析和比對,能夠有效甄別中藥材真偽、溯源產地、預測品質等,取代過往眼看、鼻聞、手摸、嘴嘗的傳統鑑別方式。目前患者可在網上自助查詢代煎藥加工製作信息。
2023年,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田貴華研究員領銜的研究團隊聯合北京理工大學錢昆教授研究團隊在計算機領域權威期刊IEEE TCSS發表了題為“Can a Holistic View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Survey”的文章(Q1區,IF=4.747)。首次在ITCM領域提出整體觀方法論,深入闡述了中醫與AI相結合的必要性和發展條件,為智慧型中醫學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該文章針對中醫和人工智慧各自的特點和優勢分別進行了論述,全面討論了整體觀在促進ITCM發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中醫對客觀實體的研究較少,研究具有不可比較性和不可重複性的特點,使得中醫理論難以得到論證和揭示,人工智慧將幫助中醫提高其客觀性和準確性,邁向精準診療。同時,整體視有望幫助AI突破算法“黑箱”問題,提高AI模型的透明度和可解釋性。其次,本論文結合中醫專家和人工智慧專家的觀點和見解,分別從整體觀與深度學習、辨證論治與自適應學習、陰陽理論與場理論、形神合一與情感計算等方面詳細論述了中醫整體觀與人工智慧之間的內在聯繫。最後,本研究還對智慧型中醫學的發展進行了展望,並對智慧型中醫學的發展提出了見解,有望為該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借鑑和思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