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智利南洋杉直徑1-1.5米,高度30-40米。常綠
喬木,枝條輪生;冬芽小。葉螺旋狀排列,鱗形或卵狀三角形,葉形及其大小往往在同一樹上也有變異。
雌雄異株。雄球花圓柱形,簇生葉腋,雄蕊多數,緊密排列,藥隔延伸,具4-20個懸垂的絲狀花葯,排成內外兩列,花絲細;雌球花橢圓形或近球形,單生枝頂,有多數螺旋狀著生的苞鱗,苞鱗腹(上)面有一相互合生、僅先端分離的舌狀珠鱗一,每珠鱗的腹(上)面基部著生1枚倒生胚珠,胚珠與珠鱗合生;苞鱗先端常具三角狀或尾狀尖頭。球果直立,橢圓形或近球形,二至三年成熟,熟時苞鱗脫落;苞鱗寬大,木質,扁形,先端厚,上部邊緣具銳利的橫脊,中央有三角狀或尾狀尖頭,尖頭向外反曲或向上彎曲;舌狀種鱗位於苞鱗的腹面中央,下部合生,僅先端分離, 有時先端肥厚而外露;發育苞鱗僅有1粒種子;種子生於舌狀種鱗的下部,扁平,合生,無翅,或兩側有與苞鱗結合而生的翅。子葉通常2枚,稀4枚,發芽時出土或不出土。
智利南洋杉非常獨特,成熟的樹木在樹冠處擁有高而挺直的樹幹和一束分枝。 年輕的智利南洋杉具有“聖誕樹”的形狀,樹幹下部的分枝稍後脫落。 光滑的樹皮顏色為灰棕色,厚度可達8厘米。水平分枝從軀幹以上八分之三處出現,樹一年四季覆蓋著鱗片狀的葉子。 不同的樹木長有不同性別的花朵。 上部分枝發育出大錐狀體,並會長出明亮的橙棕色種子。
生長環境
智利南洋杉有幾個不同的
變種、
亞種和變型種。智利沿海山脈生長的物種稱為“Cordillera de Nahuelbuta”,另有兩個變種。這些沿海的變種被認為與安第斯山脈的樹種有著不同的遺傳基因。
這些樹木在發現它們的山區中展現出獨特的風景,它們高挺的樹幹在高山中非常罕見。智利南洋杉常常在
混交林中生長,這裡也生長著很多南青岡(
Nothofagus pumilio)落葉松,在這些成片的小松樹的樹冠上會出現高大的智利南洋杉。
智利南洋杉在生存過程中需要適應一些自然的山火,並可能需要由這些低水平的山火來維持種群。 閃電引起的火山活動和火災是該物種生長的常態,並通過它們來定期清除速度長的更快的物種如南青岡(Nothofagus pumilio)來幫助維持森林組成的生態平衡。
分布範圍
智利和南美洲的阿根廷。這個物種在被安第斯山脈分開的這兩個國家中生長。範圍從海拔900米延伸到海拔高度1800米。
變種分化
| 中文名稱 | 學 名 | 命名者與年代 |
---|
1 | 智利南洋杉原變種 | Araucaria araucana var. angustifolia | Dallim. & A.B.Jacks. |
---|
2 | 智利南洋杉金色變種 | Araucaria araucana var. aurea | Dallim. & A.B.Jacks. |
---|
3 | 智利南洋杉康克里奧變種 | Araucaria araucana subsp. conguillioensis | Silba |
---|
4 | 智利南洋杉雜色變種 | Araucaria araucana f. virgata | Schwer. |
---|
保護級別
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持續的火災,數量正在不斷下降。 2000年和2001年期間,智利南部數千公頃的土地被火燒毀,也導致大片的林區燒毀。
列入《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
主要價值
幾個世紀以來,智利南洋杉的高大樹幹一直用於建築,它的木材非常耐用,並運用於建築物、航船和家具。 在建築行業,它通常以巴西杉“Parana pine”的形式出售。因姿態優美,具有一定的園林用途。在中國的廣州、廈門、雲南西雙版納、海南等地均有露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