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仁難遍,當務之急》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凡事總有輕重緩急,固此,要抓住當前急切應辦的事先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智仁難遍,當務之急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孟子》
- 文學體裁:語錄體散文
- 作者:孟子及其學生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讀解賞析,作品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①小功②之察③;放飯流歠(4),而問無齒決⑤,是之謂不知務。”
作品注釋
①緦(xi):細麻布,這裡代指服喪三個月的孝服,穿這種孝服只服喪三個月,是五種孝服中最輕的一種,如女婿為岳父母服孝就用這種。②小功:服喪五個月的孝服,是五種孝服中次輕的一種,如外孫為外祖父母服孝就用這種。③察:指仔細講求。④放飯流歠(chuo):大吃猛喝。放飯,大吃大嚼的意思;放,副詞;飯,動詞。流歠,猛喝的意思;流,長,副詞;歠,飲,動詞。《禮記?曲禮》說:“毋放飯,毋流歠。”在尊長者面前大吃猛喝是非常失禮的大不敬行為。⑤問無齒決:問,講求;齒決,用牙齒啃,這裡指用牙齒啃於肉。《禮記?曲禮》說:“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 在尊長者面前啃乾肉也是不禮貌的行為,但只是小不敬。
作品譯文
孟子說:“智者沒有什麼事物不該知道,但是急於知道當前最重要的事情;仁者沒有什麼人不該愛,但是急於愛德才兼備的賢“人。”以堯舜的智慧尚且不能夠知道一切事物,因為他們急於知道對他們最重要的事情;以堯舜的仁德尚且不能夠愛所有的人,因為他們急於愛德才兼備的賢人。如果不能夠實行該行三年的喪辦禮,卻對三個月、五個月的喪禮仔細講求;在尊長者面前大吃猛晚卻講求不要用牙齒啃於肉,這就叫做不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物。”
讀解賞析
俗話說:“丟了西瓜揀芝麻。”抓住了小的卻失去了的,抓住了次要的卻失去了主要的,因小失大,舍本逐未,這就叫做“不知務”。
凡事總有輕重緩急,固此,要抓住當前急切應辦的事先做。
鄭玄《詩譜序)說得好:“舉一綱而萬目張。”善於化古人之意而用之的毛澤東於是說:“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其實這也正是他老人家“矛盾論”哲學的基本思想之一:抓住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便可迎刃而解了,當然,如果忽視了矛盾發展的一面,在原本的主要矛盾已退居為次要矛盾,新的主要矛盾已經形成的時候,比如說階級鬥爭已經退居為次要矛盾,經濟問題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時候,仍然緊緊抓住階級鬥爭這個“綱”不放,那當然“萬目”都不張了。相反,如果適時地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矛盾的發展轉化而進行調整,在經濟問題已上升為主要矛盾,成為了“當務之急”的時候,及時地抓住經濟建設這個綱,“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那“萬目”也都自然會張開了。
國家的情況是這樣,個人的生活、工作也同樣是這樣。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要同時進行各方面的工作,全面開花是不可能的。所謂“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每一個時期有一件最主要的事情,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取得成效。
總而言之,“當務”的把握是最最重要的。還是用我們曾經提到過的話來說,當我們朋友、同事、同學問互相見面時總愛問:‘最近忙什麼?”但願你所忙的,正是“當務之急”,是“西瓜”而不是“芝麻”,當然,更不要是自己也說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堂”的事情。
作品出處
《智仁難遍,當務之急》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