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雨通車公路(all-weather highway)是1996年公布的公路交通科學技術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晴雨通車公路
- 外文名:all-weather highway
- 所屬學科:公路交通科學技術
- 公布時間:1996年
晴雨通車公路(all-weather highway)是1996年公布的公路交通科學技術名詞。
晴雨通車公路(all-weather highway)是1996年公布的公路交通科學技術名詞。公布時間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公路交通科技名詞》第一版。1...
香同公路建於1976年,西南起自口頭鄉的前香峪,終止於東北方向同古村,全長13.8公里。它所經之地皆山嶺重重,是溝通淄河兩岸的公路。 截至1985年底,這條路橋涵齊全,晴雨通車。路基一般寬度為7米,最窄處6米;路面為5公分厚的泥結碎石;路面技術分級為四級;綠化里程為1公里;小橋一座長26.6米; 上立交橋...
央贛公路途經境內大店子、吳家樓、王門莊子、枳溝、趙莊等村鎮,長37.777公里。時路基寬6—12米, 路面寬6米,鋪設碎石,其中枳溝街瀝青路面0.9公里。1987年 鋪築10米寬泥結碎石路面,達國家二級路標準,好路率達98%,晴雨通車。該路在市境內與泰薛路、煙汕路相交,為諸城市西部南北交通之紐帶。是年由省命名...
這是建國後青島地區第一次規模較大的公路改建工程。經這次改建,該段彎道半徑大於50米,橋涵載重達到15噸,符合三級公路標準。1956年,東城至城陽段進行拓寬改建,路基寬度達到6.5米。次年,鋪築寬5米、厚20厘米的沙土級配路面,達到晴雨通車。1959年,進一步開闢黃山埡口和進行改線降坡,改線3.5公里,黃山埡口西移...
墾禹公路起自墾利縣城,止於禹城,與津浦鐵路相接,長211.9公里。區內轄73 .8公里,是橫貫區內的一條東西主幹線。1923年山東省路政總局將禹城達利津路段列 為汽車路,並進行了重點修整。抗日戰爭時期,修毀相間。1945年解放後,經多次修 復,始得通車。1965~1973年,分期鋪設瀝青路面,實現了晴雨通車。原稱利...
基本概況 口南公路:自淄川口頭起,經博山區源泉、郭莊、南博山至中瓦泉。地處山嶺重丘。1958年修通謝家店南至南邢、北至郭莊兩段。1965年沿兩端延伸,南至中瓦泉,北至源泉通車。1970年建成源泉至口頭段,至此全線貫通。總長34.2公里,路基寬6~7.4米,有瀝青路面9.5公里,余為碎石路面,達到晴雨通車。
在全社會樹立起了陝西公路行業和陝西公路人的良好形象.新中國成立以來陝西的公路交通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從1949年解放初期全省公路里程4323公里,實際晴雨通車里程240公里,到今天主次骨架交織、四通八達公路網路的加快形成;從陝西第一條高等級公路西三一級公路的建成,到陝西第一條山區高速公路勉寧高速公路、全國第一...
次年4月全線修通,不久即遇大雨,多處路塌橋崩,後又招工搶修,直至5月15日,全線才正式通車,但遇雨天行車仍感困難。23年春,廣西公路管理局增派技術員和養路工隊,對該路加強管理,逐步加鋪砂石路面,改善彎道,降低陡坡,使路況有所改善,晴雨均通車。百平公路路基寬度5.5~7.5米不等,路面寬3.65米,以...
1954年張北公路和慶淄公路相繼建成通車後,張店至田鎮路段即定名為張田公路。1956年,新城以南曾用粒料改善路面,但因1964年暴雨成災,橋毀路漫,交通中斷。1965年開始改建,新城至岔河村段全部移至村外。1968年全線加寬抬高路基。1972年提升為幹線公路。1974年達到晴雨通車。1978年,桓台縣投資64萬元將境內路段鋪築...
這條路由黃家鋪鄉派工常年進行養護。 1983年黃家鋪鄉從張八鐵路立交橋至黃家鋪村北長1公里的路修築成瀝青 表處路面,共投資8.5萬元。截至1985年底,這條路涵洞齊全,晴雨通車。路基一般寬度為5米,最窄處4 米; 路面技術分級為四級;綠化里程為4公里;倒虹吸6處共長41.8米,全路由 民眾常年進行養護。
交通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農村公路是農民脫貧致富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條件。近年來,我省包括農村公路在內的交通建設發展迅速。截至2004年底,全省農村公路通達里程達到10.9萬公里,所有縣(市、區)和75%的鄉鎮已通油路,80%的行政村已通公路,縣鄉公路晴雨通車里程達到70.4%;鄉鎮和行政村通班車率分別...
2000年幹線公路 開封市轄區公路圖 內容提要 開封市公路史志編纂委員會 凡例 序言 目錄 概述 第一節 幹線公路 一、古代幹道 (一)午道 (二)驛道 (三)官馬大路、官馬支路 二、民國時期的公路建設 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公路 (一)公路修建 (二)公路的分類 (三)公路密度及晴雨通車 (四)公路擴寬 (五)國道 (...
以“十一五”期間農村公路建設規劃為依據,到2010年,實現100%的鄉鎮、50%以上的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和有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公路,基本形成農村公路網路,基本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求。具體發展目標是:通行條件明顯改善。以通鄉通暢為重點,實施通鄉通暢和通村通暢工程,改善通行條件,提高晴雨通車能力和道路...
1956年春,縣人民委員會發動民眾,以“民工建勤”的方式,把濉符公路改建成碎石路面,至次年冬完工,境內長23千米,這是濉溪縣第一條晴雨通車公路。1959年,宿永、宿蒙公路縣境內路段63.2千米,全部改建為砂礓路面,符合國家四級道路標準。此後,烈山至蔡里、宋疃至馬橋、渠溝至青龍集路段,相繼改建為碎石路面,計長24.1千米...
公路 公路運輸四通八達,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以煙威路、煙青路、繞城路、206國道等為骨架、乾支線相連的晴雨通車公路交通網路。蓬萊境內有4條省級公路和1條國家級公路——206國道,東距煙臺港、煙臺機場、火車站均為70公里,南距青島港、青島機場200公里。軫八——蓬萊——濟青高速公路,距離市區10公里,2003年...
通公路的生產隊297個,占全縣生產隊總數的53%。到1985年底,全縣已有公路33條,總里程702.452千米。其中幹線公路2條147.2千米,地方公路11條257.93千米,林區專線公路10條217.30千米,村、組簡易公路10條80千米。以上公路,除黃豐公路因路基路面太差不能正常通車,西萬公路和地方支線公路均能晴雨通車。寧陝縣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