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頗族音樂

主要居住在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以及怒江瀘水縣的片古崗,少數散居在騰衝、耿馬、滄源等縣。人口 93008人(1982年統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頗族音樂
  • 外文名:jingpozuyinyue
  • 類別:音樂
  • 民族:景頗族
內容,[木瑙縱歌中的洞巴表演],[文崩音樂合奏],所屬分類,

內容

景頗族音樂 景頗族主要居住在中國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以及怒江瀘水縣的片古崗,少數散居在騰衝、耿馬、滄源等縣。人口 93008人(1982年統計)。景頗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主要有景頗和載瓦兩種方言。景頗族分為4個支系:景頗、載瓦(亦稱小山)、浪速、期(亦稱茶山)4個支系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基本相同。由於語言不盡相同,音樂也各具特點。其中以景頗和載瓦兩個支系的民間音樂風格、特點更具有代表性。景頗族民間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器樂4類。
民間歌曲 景頗族的民間歌曲按音樂的體裁、形式分類,主要有齋瓦、月魯(亦稱古陽崗)、直摸與直作、催眠歌等4種。
齋瓦 演唱古老歷史故事、風俗習慣的歌調。有兩種,一種是歷史悠久、影響較深遠的“木瑙齋瓦”,在舉行盛大的“木瑙縱歌”慶典時演唱;另一種是“孔然齋瓦”,即結婚歌,在結婚典禮上演唱。人們把專門演唱齋瓦的人稱為“齋瓦”。他們是通曉本民族的風俗禮儀和宗教法規的智者,也是景頗族傳統文化的主要保存者。木瑙齋瓦由1人吟唱,內容從開天闢地唱起,以優美的神話、傳奇故事,描繪景頗族人民從遠古到現代的發展過程。孔然齋瓦是一種風俗性歌曲,由1人領唱,3~5人合唱。一套結婚歌大致分8個段落,內容除向新郎、新娘祝福外,還敘述景頗族關於婚姻生活的歷史,以及與之相關的風俗禮儀等。木瑙齋瓦和孔然齋瓦的曲調基本相同,音樂古樸熱情。旋律富於吟誦性。

[木瑙縱歌中的洞巴表演]


月魯 即舂米歌,屬於勞動歌曲,有1人唱和2人唱兩種,從老奶奶到小女孩都能演唱。如果是兩個有素養的歌手在一起舂米,兩個聲部常常是自由模仿式的二部輪唱,兩條旋律互相追逐,連綿不斷,十分生動。景頗支系的舂米歌,結構和演唱形式均與載瓦支系相同,但風格不同。載瓦舂米歌情緒激越,音調高亢,景頗支系的舂米歌節奏相對規整,曲調較優美。
直摸與直作 直摸意為大聲唱的歌。直作意為小聲唱的歌。直摸多半在野外勞動或山間行走時唱。內容多為觸景生情的抒懷、表白愛情或歌唱家鄉風光等,類似山歌。直作是男女青年在夜晚互相傾訴愛情時雙雙對唱的一種情歌。景頗族傳統風俗,凡屬直作類民歌不能在寨子裡唱。1949年後,有人將這類民歌,配以歌頌家鄉的新詞,在公眾場合演唱。其音域寬闊,旋律抒情,多裝飾性的華彩,特色鮮明。如下例:[]從音樂風格看,直摸、直作類民歌,景頗支的較抒情、優美;載瓦支的較高亢、激越;浪速支和期支的較樸實、單純。
催眠歌 景頗語稱“瑪石幼嗯先”,直譯是“使小孩子舒服的聲音”。屬於結構短小的小曲體裁。節奏平穩,旋律優美而寧靜。
歌舞音樂 景頗族的歌舞音樂,有以下幾種:
“木瑙縱歌” “木瑙”是景頗支語,“縱歌”是載瓦支語,皆為聚會跳舞之意。傳統的木瑙縱歌,既是宗教性祭祀活動,也是大型集體歌舞聚會。參加者可達數千人。舞蹈者著節日盛裝,婦女揮舞扇子或手帕,男子揮舞長刀,在樂器伴奏下,邊舞邊唱。舞場上粗獷的“喔惹惹”歌聲,打擊樂、吹奏樂聲,以及陣陣呼嘯聲和鳴槍聲匯成一片,情緒熱烈。木瑙縱歌中演唱的歌曲無固定安排,由參加者自由選擇。唱詞內容有景頗族歷史淵源的敘述,有關於木瑙的傳說,也有逗趣娛樂的各類短歌。樂隊演奏的樂曲有《木瑙洞巴》以及“文崩音樂”的曲牌等。
跳新房 新房落成之夜,鄰居和親友都到主人家表示祝賀,徹夜歌舞。由1人領唱,眾人應和。歌詞內容有對喜慶場面的描繪,有追述祖先學會蓋房子的歷史,風趣而富於哲理性。曲調樸實,速度中庸,結構規整,多為上下句樂段的重複變化,上句為領唱,下句為合唱。有的地區在合唱部分形成簡單的和聲;有時眾人的合唱在領唱最末一小節的重拍(長音)上進入,形成簡單的模仿。
喪葬歌 凡老人逝世,要舉行隆重的喪葬儀式。出殯前除由董薩(宗教職業者)主持祭祀活動外,還要連續幾天舉行歌舞活動,白天跳“嗯董康”,晚上跳“格崩董”,直至天明,以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和懷念。格崩董是一種集體歌舞,用3個不同音高的鑼(其音高關係約相當於一個原位小三和弦的開放排列位置)作伴奏,舞者自由歌唱。景頗支唱“滾來”,載瓦支唱“滾樣”,兩者旋律不同,但曲調的情感都是讚頌中含有幾分憂傷。唱詞內容除了歌頌死者生前的好處外,還饒有風趣地解釋了人間生死的現象,並安慰死者親屬。此外還有象腳鼓舞和長刀舞。由象腳鼓、鑼、鑔、竹笛、洞巴等樂器伴奏。
說唱音樂 “勒戛”是景頗族對說唱性音樂的總稱。有“木占”和“勒來”兩種。沒有文字記載的傳統唱本,也沒有以此謀生的職業藝人,但每一曲種中都有代表性的歌手,在不同場合演唱不同的內容。勒戛的音樂主要以吟誦性的唱腔為主,字多腔少,切分、跳蕩的節奏和景頗族的語言特點相符。
木占 是景頗支的說唱音樂。在舉行木瑙縱歌、結婚儀式、新房落成、慶豐收、過年節時由老年人或成年男子 1人演唱。唱者席地而坐,以手指彈扇柄擊節而歌,或有一些表演動作。其音樂結構為基本曲調的變化反覆。每段開頭,有一個襯腔樂句,中間是根據唱詞長短不等的幾個吟誦性的樂句;全曲結束時,加1~2小節的結尾。
勒來 是載瓦支的說唱音樂。其演唱形式、內容、場合等和木占基本一致,只是曲調不同。其音樂更富於抒情性。有的地區在段落結束處,常有幫腔合唱,形成簡單的二聲部。
器樂 景頗族的民間樂器有吐潤,竹製,中間開孔,橫吹,音色明亮而柔和;勒絨,竹製,有主管和輸氣管兩部分,音域寬廣,音質纖細;,近似漢族的豎笛;洞巴,由牛角製成的叭體、木質的管身和哨座3部分組成,音色渾厚;桑,由主管和固定音的附管組成,安裝一銅質舌狀簧片,音調恬靜而深情。彈撥樂器小三弦從傈僳族傳來。打擊樂器有象腳鼓、鑼、鑔、大長鼓等。
文崩音樂 景頗族器樂中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廣泛民眾基礎的獨立樂種。大約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初期,隨著景頗族音樂的不斷發展而逐步定型。有成套的曲牌、獨立的樂隊形式和傳統的演奏程式。樂隊編制是:以1至數支無膜竹笛演奏旋律,用大軍鼓、小軍鼓、、鑼、小鑔作伴奏,有時還加用洞巴、象腳鼓等。其曲牌都表示一定的禮儀性和風俗性的內容。如《文崩曲》、《司郎》表示禮節、致意;《西賽》表示親熱;《布里半》表示迎親獻花;《木南撒》意為送客等。

[文崩音樂合奏]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及各縣相繼建立了專業文藝團體,培養出一批景頗族音樂幹部。農村的音樂文化普及工作獲得很大發展。30多年來,音樂工作者創作了許多景頗族的聲樂、器樂作品,受到民眾的歡迎。如歌曲《景頗人永遠跟著黨》、《我的心掉進了甜蜜的酒杯》,笛子曲《舂新米》,吐潤曲《景頗山的黎明》以及《景頗刀舞》等。

所屬分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