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輝(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景輝,男,1973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南開大學理論物理專業博士畢業(導師葛墨林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博後出站(合作導師王育竹院士),曾先後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日本理化學所等地從事研究工作,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擇優支持)、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河南省傑出人才、河南省555人才,獲得教育部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河南省青年五四獎,主持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包括1項國家重點項目,主持1項省級創新人才與支持計畫。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Optica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正面引用3463次,單篇最高318次。4項理論預言被實驗驗證,8篇ESI高被引,1篇Nature Photonics研究亮點。相關成果被同行評價為“開創新成果”(pioneering work)、入選“2015-2017英國物理學會Top 1% 高引論文獎”、“2017年教育部十大科技進展”、“2018年世界光學重要進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輝
  • 出生地:河北涉縣神山
  • 出生日期:1973年11月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 職稱:湖南師範大學教授
個人履歷,學術貢獻,教學情況,承擔課題,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項目,代表性論文,獲獎情況,

個人履歷

景輝景輝
2002年南開大學博士畢業。
2001年4月至2001年5月訪問新加坡國立大學物理系;
2002年6月至2004年8月在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博士後流動站(中科院冷原子物理中心上海基地),副研究員;
2004年8月至2006年5月在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中科院冷原子物理中心武漢基地)從事研究,副研究員;
2005年獲武漢市科技局“晨光”計畫(晨光學者);
2005年4月至2005年7月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做研究助理;
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應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光科技中心主任P. Meystre教授邀請,以高級研究助理身份赴美合作研究。
2007年5月受聘為校一級特聘教授,2008年應聘為河南省特聘教授,研究冷原子分子、原子雷射、以及量子信息存儲;
2016年被聘為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
先後入選2008年度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計畫、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學術貢獻

景輝一直致力於微腔人工量子器件基本原理與套用和微腔原子光力學(這方面的工作均為第一/通訊作者)方向研究,近五年來,針對微腔新結構、新物態、新效應及其套用連續開展系統研究,取得一系列對推動該領域有實質貢獻的成果:
1.宇稱-時間光力學:開啟宇稱-時間光力學研究領域,揭示了無閾值聲子雷射、奇異點超靈敏探測、無閾值混沌、反轉光力透明、高階奇異點冷卻等一系列新奇效應。預言了宇稱-時間聲子雷射[PRL 113, 053604 (2014),第一作者/唯一通訊],被美國知名學者、光學奇異點實驗論文作者R. El-Ganainy評述為“開創性工作”(pioneering work);2018年7月,該理論預言被美國華盛頓大學楊蘭實驗組驗證[Nat. Photonics 12, 479 (2018)];被美國科學院院士M. O. Scully等百餘位學者正面引用215次;目前已有的3篇奇異點光力學實驗[耶魯大學Nature 537, 80 (2016)、華盛頓大學Nat. Photonics(2018)、日本NTT公司PRApplied 11, 024007 (2019)]全部引用我們論文。這方面工作5篇入選ESI/IOP高被引,2篇得到實驗驗證(宇稱-時間聲子雷射、奇異點靈敏探測)。
2.手性光力學:最近,跟北大合作者完成的手性腔工作[PRL 118, 033901 (2017)]入選教育部2017年十大科技進展(第二合作單位);跟以色列理工合作者完成的旋轉腔非互易光傳輸工作發表於Nature (主要做出理論貢獻),該工作被《Physics World》專題報導,入選為美國光學學會“2018年度光學進展”;本人提出思想並作為唯一通訊作者,跟日本、波蘭小組合作研究的手性單光子操控工作發表於Phys. Rev. Lett. [PRL 121, 153601 (2018)],《科技日報》頭版頭條對我們工作予以專題報導,稱“該方案涉及的新奇量子效應有望在單光子操縱、量子計算和量子通訊等領域獲得重要套用”(人民網、光明網、中國科學院官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官網等媒體對此報導予以轉載);帶領美國、以色列、日本等國際團隊,揭示出旋轉腔對環境干擾的超高回響靈敏度,可用來探測尺寸更小的納米顆粒或病毒,發表於美國光學學會旗艦期刊Optica [Optica 5, 1424 (2018),第一作者/唯一通訊];本人作為唯一通訊作者完成的非互易聲子雷射工作[PRApplied 10, 064037 (2018)],被Phys. Rev. Applied期刊編輯評價為“特別有趣、重要和明晰”,並被挑選為“編輯推薦文章”,在期刊官網首頁置頂發布;本人作為通訊作者研究的基於耦合旋轉腔的非互易非常規光子阻塞工作發表一年內被Web of Science列為高被引論文。

教學情況

景輝是全國青聯委員,教書育人,嚴於律己,認真工作,主持承擔《量子物理前沿》、《量子光學專題》和《現代量子理論》等多門研究生課程教學,主講本科生核心課程《電動力學》,提出了打造“科教融合、協同創新”兩位一體的地方高校物理學研究生拔尖人才培養模式,與日本理化學所、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系等單位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取得國際一流研究成果。

承擔課題

國家級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1935006,腔光力雜化量子系統中的新奇效應與套用,2020/01-2024/12,320萬元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1774086,光學微腔中的宇稱-時間聲子雷射研究,2018/01-2021/12,63萬元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1474087,Casimir微力學振子的量子光力學調控研究,2015/01-2018/12,90萬元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1274098,光學微腔中反鐵磁氣體的量子光力學,2013/01-2016/12,73萬元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0974045,雷射催化下的旋量凝聚原子:自旋混合與共振拍,2010/01-2012/12,34萬元
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0874041,相干三原子分子產生及置換反應的量子動力學研究,2009/01-2011/12,25萬元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0304020,原子雷射輸出過程與相干性:脈衝及連續情形,2004/01-2006/12,19萬元

省部級項目

1. 湖南省科技創新平台與人才計畫,2017XK2001,宇稱-時間人工量子器件,2017/07-2020/6,100萬元

代表性論文

1. H. Jing*, Ş. K. Özdemir, X.-Y. Lü, J. Zhang, L. Yang, and F. Nori, “PT Symmetric Phonon Laser”, Phys. Rev. Lett. 113, 053604 (2014).
2. Z. Liu, J. Zhang, Ş. K. Özdemir, B. Peng, H. Jing, X. Lü, C. Li, L. Yang, F. Nori, and Y. Liu, “Metrology with PT-symmetric cavities: enhanced sensitivity near the phase transition”, Phys. Rev. Lett. 117, 110802 (2016).
3. Y. Jiao, H. Lü, J. Qian, Y. Li and H. Jing*, “Nonlinear optomechanics with gain and loss: amplifying high-order sideband and group delay”, New J. Phys. 18, 083034 (2016).
4. H. Jing*, Ş. K. Özdemir, Z. Geng, J. Zhang, X.-Y. Lü, B. Peng, L. Yang, and F. Nori,“Optomechanically-induced transparency in PT symmetric microresonators”, Sci. Rep. 5, 9663 (2015).
5. R. Huang and H. Jing*, “The nanosphere phonon laser”, Nat. Photonics 13(6), 372-373 (2019).
6. S. Maayani, R. Dahan, Y. Kligerman, E. Moses, A. U. Hassan, H. Jing, F. Nori, D. N. Christodoulides, and T. Carmon, “Flying couplers above spinning resonators generate irreversible refraction”, Nature 558, 569 (2018).
7. R. Huang, A. Miranowicz, J.-Q. Liao, F. Nori, and H. Jing*, “Nonreciprocal Photon Blockade”, Phys. Rev. Lett. 121, 153601 (2018).
8. H. Jing*, H. Lü, S. K. Özdemir, T. Carmon, and F. Nori, “Nanoparticle sensing with a spinning resonator”, Optica 5, 1424 (2018).
9. Y. Jiang, S. Maayani, T. Carmon, Franco Nori, and H. Jing*, “Nonreciprocal Phonon Laser”, Phys. Rev. Applied 10, 064037 (2018).
10. W. Zhao, S. D. Zhang, A. Miranowicz, and H. Jing*, “Weak-force sensing with squeezed optomechanics”, Sci. China: Phys., Mech. Astron. 63, 224211 (2020).

獲獎情況

2018: 英國物理學會高被引論文獎“Top 1% 高被引(2015-1027)”
2018: 非互易光傳輸工作入選“2018年世界光學重要進展”
2017: 手性腔工作入選“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學進展”
2011: 青年五四獎
2010: 教育部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