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生態規劃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

景觀生態規劃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

《景觀生態規劃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是2020年4月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暉,本書在以往規劃方法和規劃模式的基礎上,根據高山峽谷區的特點,試圖通過跨學科的研究尋求一個具有堅實理論基礎而又有效的城鄉景觀生態規劃模式,以達到城鄉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觀生態規劃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
  • 作者:李暉
  • 出版社: 中國林業出版社
  • ISBN:97875219024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景觀生態規劃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在以往規劃方法和規劃模式的基礎上,根據高山峽谷區的特點,試圖通過跨學科的研究尋求一個具有堅實理論基礎而又有效的城鄉景觀生態規劃模式,以達到城鄉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研究區的地質、地貌、氣候、生物等自然生態環境及人文、社會組成的生態系統在三江流域地區十分典型,加強城鄉景觀生態規劃的研究和實踐,有助於在區域和城區二個層面均建立景觀最佳化利用的空間結構和功能,課題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對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地區有推廣套用價值,並對高山、峽谷等類似地區的景觀生態規劃具有指導意義。不僅可以檢驗景觀生態學中的理論和假說,同時也加深、拓廣了城鄉規劃學的理論基礎,為城鄉規劃更好地體現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的統一,更好地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和方法。
《景觀生態規劃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的研究目標即:以景觀生態學原理為指導,以區域生態系統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整體最佳化為目標,將景觀生態格局分析和空間模型方法與3S技術相結合;以怒江流域中段的典型地段(福貢縣)為實例,在區域層面上通過對研究區景觀生態格局進行動態模擬預測,構建景觀最佳化利用的空間結構和功能;通過調節城鄉土地使用,改善城鄉的物質空間結構,進而在城區層面上改變城市各組成要素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相互關係,以達到指導城鄉協調發展的目的;在保護和恢復景觀安全格局的前提下促進本地區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提出高山峽谷區城鄉景觀生態規劃模式,為類似的高山峽谷區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可行的途徑
《景觀生態規劃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研究主要採用景觀生態學和城鄉規劃學相結合的方法,綜合地理學、系統工程、3S技術、動態模擬、定量分析和評價、資料收集與文獻綜合分析、對比和實證研究等方法共同構成了本研究工作的方法體系。

圖書目錄

前言
1 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概況
1.1 景觀生態規劃的發展
1.1.1 景觀生態規劃的發展歷程
1.1.2 景觀生態規劃的發展趨勢
1.2 高山峽谷地區景觀生態規劃研究
2 研究區概況
2.1 自然條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質地貌
2.1.3 土壤
2.1.4 河流水系
2.1.5 氣象氣候
2.1.6 生物
2.2 社會經濟
2.2.1 歷史沿革
2.2.2 民族
2.2.3 人口及行政建制
2.2.4 綜合經濟
3 研究區景觀格局現狀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社會經濟和生態資料收集
3.2.2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研製
3.2.3 遙感判讀
3.2.4 野外考察
3.2.5 景觀類型劃分
3.2.6 景觀格局分析方法
3.3 結果分析
3.3.1 景觀類型組成
3.3.2 景觀類型的空間分布
3.3.3 現狀景觀格局總體特徵
3.4 小結
4 研究區景觀格局動態分析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景觀類型動態分析方法
4.2.2 景觀異質性動態分析方法
4.3 結果分析
4.3.1 各景觀類型面積動態變化
4.3.2 各景觀類型變化趨勢
4.3.3 景觀異質性動態變化分析
4.4 小結
5 基於元胞自動機模型的景觀格局動態模擬
5.1 研究目的
5.2 構建元胞自動機的方法
5.3 灰色局勢決策
5.3.1 單目標化局勢決策步驟
5.3.2 決策因素權重的確定
5.4 模擬過程
5.4.1 元胞自動機模型的元胞
5.4.2 元胞的狀態
5.4.3 元胞的轉換規則
5.5 動態模擬結果
5.5.1 模擬時間的對應
5.5.2 研究區景觀生態情景預測
5.6 結果分析
5.6.1 現行模式的繼續演變
5.6.2 聚集效應為主的演變
5.6.3 生態保護狀態下的演變
5.7 小結
6 生態重要性評價
6.1 研究目的
6.2 生態重要性評價方法
6.2.1 方法的選擇
6.2.2 生態重要性評價的流程
6.2.3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方法
6.2.4 生境敏感性評價方法
6.2.5 生態重要性評價方法
6.3 生態重要性評價結果
6.3.1 土壤侵蝕敏感性評價結果
6.3.2 生境敏感性評價結果
6.3.3 生態重要性等級評價結果
6.3.4 生態重要性評價
6.4 小結
7 研究區生態功能區劃
7.1 研究目的
7.2 生態功能區劃的原則和方法
7.2.1 生態功能區劃的原則
7.2.2 區劃的等級
7.2.3 劃分方法
7.3 研究區生態功能區劃方案
7.3.1 分區命名
7.3.2 區劃系統
7.3.3 生態功能分區概述
7.4 小結
8 研究區典型城鎮景觀生態安全格局規劃
8.1 研究目的
8.1.1 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的概念
8.1.2 研究區典型城鎮景觀生態安全格局規劃方法
8.2 城市空間擴展的潛在景觀安全格局的判別
8.2.1 城市空間擴展的潛在景觀生態安全格局的判別方法
8.2.2 生態安全格局的單因子分析
8.2.3 未來城市擴張的安全格局等級
8.3 城區景觀生態安全戰略布局
8.3.1 主要致災因素分析
8.3.2 研究方法及理論基礎
8.3.3 實證研究
8.4 景觀生態安全格局規劃
8.4.1 規劃原則
8.4.2 城區總體空間布局規劃
8.4.3 規劃方案比較
8.5 小結
9 結論和討論
9.1 結論
9.1.1 城鄉一體化等級系統的建立
9.1.2 區域景觀生態類型的劃分
9.1.3 區域現狀景觀格局總體特徵
9.1.4 區域景觀的異質性及其動態變化
9.1.5 基於元胞自動機模型的景觀格局動態模擬
9.1.6 生態重要性評價
9.1.7 區域生態功能區劃
9.1.8 研究區典型城鎮景觀生態安全格局規劃
9.1.9 高山峽谷區景觀生態規劃模式的構建
9.2 討論
9.2.1 關於高山峽谷區景觀格局分析方法
9.2.2 關於高山峽谷區CA景觀格局動態模擬的方法
9.2.3 關於高山峽谷區生態重要性評價
9.2.4 關於高山峽谷區生態功能區劃
9.3 後續研究的構想
9.3.1 城鎮景觀格局的動態效應研究
9.3.2 高山峽谷區城市生態安全標準的研究
9.3.3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