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景福閣
- 地理位置:頤和園萬壽山東部山頂
- 占地面積:502.7平方米
- 開放時間:2014年6月
- 門票價格:免費
- 初建時間:請乾隆十九年(1754)
- 重建時間:清光緒十八年(1890)
歷史沿革,環境布局,建築結構,藝術風格,主要價值,歷史事件,老照片展,服務指南,
歷史沿革
乾隆十五至十九年之間(1750—1754)在清漪園時期建成。
乾隆四十九年(1784),拆修曇花閣,油飾彩畫。
嘉慶十九年(1814),粘修曇花閣。
鹹豐十年(1860)全部建築英法聯軍燒毀。
光緒十三年(1887)完成對曇花閣遺址的勘測後,頤和園重修時計畫延續原有新奇的建築造型,但由於經濟實力,不得不一再簡化,最終完全放棄星形平面,改建一座單層三卷歇山的景福閣。
光緒十四年(1888)二月初一,光緒皇帝發布上諭,更 “清漪園”舊名為“頤和園”,公開重修工程,同時由頤和園工程處樣式房會同算房擬定了“56項工程”,又稱之為“頤養工程”,景福閣就在這批工程之中。
光緒十八年(1890),在曇花閣遺址上改建成現代的景福閣的工程完工。
清朝末年,慈禧常在景福閣觀雨賞月,並接見外國使節。有時也在這裡宴請外國公使的眷屬。慈禧每年七月初七在景福閣祭牛郎織女,八月中秋在景福閣賞月,九月重陽節在景福閣登高,吃福(野雉)、祿(鹿肉)、壽(羊肉)、喜(關東鱘鰉魚)。夏季,慈禧在這裡和后妃、 宮女押寶、推牌九,名叫“過陰天兒”。
解放後,景福閣得到了重點保護。1963年,安裝避雷設備。1964年、1973年、1994年多次維修。2014年6月6日,紀念頤和園對公眾開放一百周年,景福閣對遊客開放,在景福閣舉辦“名園滄桑——頤和園老照片展”。
環境布局
曇花閣重檐三滴水,二層可登臨,有迴廊,適宜遠眺,向南俯瞰昆明湖中十七孔橋、南湖島,向東圓明園、暢春園諸景。曇花閣改建為景福閣後,二層的佛樓變為一層園林建築。雖然改建後使木結構變低,但由於景福閣高敞的地勢,並沒有影響景福閣作為“點景”和“觀景”的效果。在頤和園整體景觀布局中,景福閣是萬壽山東部的構景中心,站在景福閣向南遠望,和德和園大戲樓及頤和園東堤北端城關建築文昌閣,恰好處在一條線上,形成了頤和園東部建築的一條主要軸線。
建築結構
景福閣坐北朝南,面積502.7平方米,高4.09米,四周圍遊廊深1.65米。三卷勾連搭歇山式屋頂,前後報廈,灰色筒瓦。室外井字天花、室內方格吊頂,繪蘇式彩畫。金磚地,圓柱,漢白玉圓鼓鏡柱礎。報廈檐柱間懸掛匾額“景福閣”,楹聯“密蔭千章此地直疑黃岳近,詳雯五色其光上與紫宵同”。景福閣前、後檐報廈為敞廳,金柱間裝修坐凳楣子,明間裝修四扇隔扇門,中間簾架式玻璃門,次、稍間支摘窗為步步錦。漢白玉石台基,垂台式台階。院落四周圍牆上磚雕萬字不到頭花紋。室內裝修欄桿罩、落地罩、博古架、雞腿罩,大玻璃窗屏風,飛罩等。
藝術風格
景福閣延續了景福宮的文化內涵,繼承了景福宮前廳後殿的空間格局和三卷歇山的屋頂形象,只是在平面形式上略作變化,其將前後兩卷由面闊五間周圍廊壓縮為面闊三間周圍廊,使方形平面變成“十”字形,這一改使得景福閣的造型較景福宮更為活潑,更適合頤和園的園林氛圍。在十字形平面的外圍保留了曇花閣時期宇牆的設定,格局從星形也轉化成與新平面相呼應的“十”字形,角上具有濃厚宗教氣氛的須彌座、嘛尼桿被取消,宇牆上的番草紋也改成與景福主題一致的萬字紋。
主要價值
景福閣作為單體建築造型則由台基、屋身、屋頂三段式組成為一個和諧統一體。將中國傳統建築木構體系中的“斗拱”作為一個在立柱和橫樑交接處的支承構件,是將結構功能與藝術形態巧妙結合的一個突出亮點, 體現出極強的理性,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結構採用木架構結構體系的傳承和延續。
景福閣的井字天花、繪蘇式彩畫,前、後檐報廈為敞廳,次、稍間支摘窗為步步錦,漢白玉石台基,院落四周圍牆上磚雕萬字不到頭花紋,室內裝修欄桿罩、落地罩等。甚至家具陳設,創造、烘托出濃郁的中國傳統皇家文化氣氛。“巧於因借,精在體宜”的建築布局藝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超智慧。
歷史事件
1949年,國共雙方關於北平和平解放的談判在景福閣進行。按照中共與國民黨簽訂的《關於北平和平解放問題的協定書》規定,國共雙方派代表成立聯合辦事處,並於1月19日下午2時30分至5時30分,在景福閣下面的益壽堂召開成立大會。2月1日上午10時30分,聯合辦事處在景福閣內召開第二次會議,詳細商討了國共雙方部隊換防、交接等具體事宜。一系列的政治活動,使景福閣成為北平和平解放的歷史見證和具有特殊意義的紀念場所。
老照片展
歷史背景:十九世紀後期西方攝影術開始傳入中國的數十年間,是中國社會滄桑巨變的歷史時期。頤和園老照片作為對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政治中心和世界著名遊覽勝地的歷史定格,記錄了頤和園景觀的歷史風貌。
展覽時間:2014年6月6日起,為了紀念頤和園對公眾開放一百周年,在景福閣舉辦“名園滄桑——頤和園老照片展”。
展覽意義:展覽選取晚清以來的頤和園老照片200餘幅,展示從清漪園到頤和園的變化,為當代人了解頤和園的價值,維護頤和園歷史真實性提供形象資料。通過對比今昔,感慨興衰,激發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感,將頤和園這一人類文化遺產傳之久遠。
服務指南
遊覽路線
1、東宮門-仁壽殿-德和園-益壽堂-景福閣
2、北宮門-蘇州街-四大部洲-寅輝城關-詹寧堂-諧趣園-益壽堂-景福閣
3、新建宮門-文昌閣-仁壽殿-德和園-益壽堂-景福閣
門票:全年免費
開放時間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30-17:00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