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總佛寺

景洪總佛寺

景洪總佛寺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景洪鎮的曼聽公園附近,是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佛寺所在地為一矩形大院,院門開於北邊西端。目前的總佛寺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由佛殿“維罕”、佛學院教學樓、在建的“波蘇”(直譯為蓮花極頂亭)、僧房“哄暖”幾個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景洪總佛寺
  • 地理位置: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所在地景洪鎮
  • 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類別:西雙版納佛教信徒拜佛的中心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門票預訂,建築結構,主要景點,著名高僧,

建築結構

景洪總佛寺的大門一側,有一擺著大鼓的平房,房內牆上繪有稱為“搭薩西雜”的佛本生經圖畫,供有數尊佛像。其中一尊佛像,從肩背部伸出龍頭狀手臂七隻,從後向前摟住頭顱。北邊正中為佛寺的主要建築“雄罕”——佛寺大殿。大殿占地面積為90平方米,殿基約高一米,色澤紫紅,殿牆為乳白色,安有鋁合金門窗。殿宇約高七米,磚木結構建築。重檐狀殿宇的宇脊為四級台階形狀,宇脊正中有三座小塔,形成殿宇的最高之點。佛寺大殿門前是由紅色木柱支撐的精巧宇廈,殿門上方懸掛著趙朴初題寫的“西雙版納總佛寺”匾額。大殿高5米,殿室內鋪有地板膠和地毯,上方蓋有荷花圖案的頂板。14根直徑約40厘米的紅色木柱,分立在大殿廳室兩側。殿廳南面是供奉佛像的兩台基座。台基座的正中,供奉著一尊高2.5米的釋迦牟尼佛金像。金像左右及前面,又供奉著十四尊高不過一米的各種佛像。基座下台,又供著大小佛像九尊。兩台基座之間,擺滿插有各色鮮花的花瓶。殿內有高僧為信徒誦經懺悔賜福。
正面正面
大殿的左後方是正在建造中的“波蘇”,平面結構有些近似十字架,只是那橫蓋的屋宇稍長,豎蓋的一間屋宇略短,形狀恰似有房屋架成的十字。大殿東北側,是由中國佛教協會、雲南省佛教協會和泰國友人投資修建的佛學院學樓,一棟三層樓房,內設有學經室和佛學院僧侶宿舍。東側是總佛寺僧侶住房“哄暖”和學習傣文與佛經的場所。
在正對大殿大門的空地上,設有一形似十字的佛像供台。台上供有金身佛像一尊,佛像前置有香爐。
院場東邊,植有二株高一米餘的具葉樹。兩樹中間立有一碑,上書:“泰王國僧王頌綠.帕映納訕旺智護尊者於一九九三年六月卅日法駕親臨西雙版納 跋潔總佛寺,種下兩株具葉樹,以示中泰兩國人民友誼及佛教交往萬古長青。”落款“佛歷二五三六年”。

主要景點

菩提樹
院場西北角上植有一株菩提樹,樹幹直徑約十餘厘米,株高十餘米,已長成兩個主斡,無數細枝。樹前立有一碑,上書:“泰王國詩琳通公主,於一九九五年三月二日至四月訪問西雙版納期間,於四日親臨我寺種下一株菩提樹,以示中泰兩國人民及佛教友誼萬古長青。”落款“佛歷二五三八年”。
建築建築
西雙版納總佛寺,歷史悠久,是昔日西雙版納的最高統治者——召片領(直譯為土地之主或土地之王)以及土司頭人拜佛的聖地。現在佛教信徒仍然將此寺視為拜佛聖地。朝拜香客不斷,遊客也常到此參觀。

著名高僧

總佛寺出現過不少高僧,近代高僧是阿戛牟尼。
阿戛牟尼是南傳佛教潤派僧侶,傣族,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人,世俗稱他為巴勐,生於1899年12月9日,圓寂於1974年10月12日,享年75歲。
1913年,松領阿戛牟尼在大佛寺受戒為僧,傣語稱作帕(學僧),1923年升為督(比丘),1936年受具足戒升為祜巴(佛教長老),1947年升為沙密(沙門統長老),1956年由中國佛教協會主持,又升為松領阿戛牟尼(大僧正長老)。
  • 松領阿戛牟尼
松領阿戛牟尼是我國南傳佛教近現代人物中的一位愛國愛教的大長老。1949年後,他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義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雲南省人民代表、中國佛教協會雲南省分會會長、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佛教協會會長。1956年,應緬甸政府和緬甸聯邦佛教協會的邀請,他曾任中國佛教代表團團長率團前往緬甸參加佛陀涅盤2500年紀念活動及第六次結集大會閉幕典禮,在緬期間受到緬甸政府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朝拜。會後,中國佛教代表團又從緬甸迎奉佛牙回國。1960年,應緬甸政府的邀請,松領阿戛牟尼隨周恩來總理訪問緬甸,參加緬甸聯邦第十三屆獨立節慶祝大典。1961年4月13日,周恩來總理親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參加潑水節時,他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同時合影留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