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御筆社區位於景東縣北面御筆山麓下,旁依清澈的母親河—川河。社區東至河東街,西至景東一中,南起東正街,北至頭塘,占地面積近2平方公里。駐社區企事業單位22個,是錦屏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東御筆社區
- 占地面積:近2平方公里
- 評價:錦屏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 地點:景東縣北面御筆山麓下
簡介,旅遊,
簡介
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御筆社區位於景東縣北面御筆山麓下,旁依清澈的母親河—川河。社區東至河東街,西至景東一中,南起東正街,北至頭塘,占地面積近2平方公里。駐社區企事業單位22個,是錦屏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社區共分為13個居民小組,居民1321戶,常駐人口3921人,出租房戶286戶,流動暫住人口821人。各類學校4所,綜合集貿市場1個,專業市場3個、醫療場所3家,社區內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各類公共基礎設施、通訊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綠化覆蓋率85%,占可綠化面積的90%。享有“景東健身之廳”美譽的月牙灣、馭江廣場、三弦廣場也在我社區內。於2009年度、2012年度被省委、省政府評為省級“文明社區”、2013年度12月評為省級“綠色社區”、省級“科普示範社區”、省級“文明交通示範社區”、2010年11月評為市級“綠色社區”、2013年9月被評為普洱市市級“科普示範社區”榮譽稱號。 御筆社區居民委員會於2002年12月31日成立,現有工作人員 15名,其中書記兼主任1名、副書記1名、副主任3名(其中:1名由社區民警兼任),委員3名,黨員107名(其中有5名預備黨員)。
旅遊
景東衛城遺址位於景東一中,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雲南省內僅存的四座明代衛城遺址之一。現僅存斷斷續續的城牆和南門,原有東南西北四門,城牆高6米,寬3米,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南門門堡及南部殘牆,距今有六百餘年的歷史。據載,衛城修建於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城牆依山而建,周長5000米,時為景東傣族世襲土司俄陶舊宅。明洪武十八年,麓川土司思倫發叛亂,出兵攻打景東,俄陶戰敗後逃避大理彌渡後,呈請明軍神策衛守護景東,俄陶讓宅屯兵,故名衛城。
御筆山最初叫“景董山”,傣語意思是城邊美麗的山,御筆山得名於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所賜。明朝初年,夢想做雲南王的麓川傣族首領思倫發,為剷除當時阻擋昆明門戶的景東,曾發兵十萬攻打景東城。當時,景東傣族土司俄陶率二萬土司兵奮起抵抗,阻止了思倫發東進昆明。後來,朱元璋高興地徵召俄陶入京受封,並授予俄陶“誠心報國”的金腰帶。當時,朱元璋邊翻看景東地圖邊要俄陶講述家鄉的風土人情,俄陶就把家鄉的山河及風土人情向皇帝作了介紹;當俄陶介紹到自家住宅的後山靈氣挺秀之時,朱元璋握筆之手顫抖了一下,一點墨水便滴落到標有這支山的地圖上,朱元璋問:“這支山叫什麼山”?這時,經常走動於皇帝之前的景東傣族文人(當時在朝廷任大官的楊大用)靈機一動,說:“皇帝朱顏親點的山,就叫御筆山吧”。皇帝大為高興,即在地圖中標上“御筆山”之名。從此,這支山便被稱作御筆山。
在御筆山西面有四座山,從遠到近,依次為翠屏山、瑞屏山、錦屏山、玉屏山。這五支山似五條嬌龍,虎視著對面的鳳凰山;有一支似野象的山橫擋於壩子邊緣,擋住了川河水,這支山過去因為綠孔雀成群棲息于山野而被稱作孔雀山;山下文廟一帶建有虹橋,虹橋邊有一洞,土壤色似硃砂,叫“硃砂洞”。景東,因這些奇妙的山、水、橋,故有“御筆虹橋硃砂洞,五龍朝鳳象擋水”之地貌。在御筆山可以一覽景東縣城全貌。
御
在御筆山西面有四座山,從遠到近,依次為翠屏山、瑞屏山、錦屏山、玉屏山。這五支山似五條嬌龍,虎視著對面的鳳凰山;有一支似野象的山橫擋於壩子邊緣,擋住了川河水,這支山過去因為綠孔雀成群棲息于山野而被稱作孔雀山;山下文廟一帶建有虹橋,虹橋邊有一洞,土壤色似硃砂,叫“硃砂洞”。景東,因這些奇妙的山、水、橋,故有“御筆虹橋硃砂洞,五龍朝鳳象擋水”之地貌。在御筆山可以一覽景東縣城全貌。
御
筆山公園於2005年和2009年分兩期建設完工,正式向遊客開放。文化氣息濃郁,再現景東陶氏土司時代衛城。是休閒、康體旅遊勝地。沿人工石板路拾級而上,陣陣山風吹來,盪盡心中凡俗污穢之氣,滿眼紅花翠竹,凝霞滴玉,花香沁人心脾。佇立山頂,極目遠眺,鬱鬱蔥蔥的森林盡收眼底,而川河則似一首清新秀麗的田園詩,靜靜流進川河壩子。
公園內有新修復的衛城西門。據歷史記載,衛城原為傣族世襲景東土司俄陶舊宅。修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周長二里。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麓川傣族首領思倫發領兵攻打景東,俄陶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由於兵力實在懸殊,俄陶戰敗,退至今天的大理彌渡。後呈請明軍神收復宅地並保護景東,俄陶讓宅屯兵,(俄陶府宅搬到河對面的鳳凰山腳),便成為“府署”,故名衛城。衛城分設四門:南為“泰安”門,北為“肅靜”門,東為“利城”門,西為“定夷”門。衛城城牆依山而建,衛城經過歷代風雨滄桑,由於歷史變遷,遭到嚴重破壞。衛城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南門門堡及南部殘牆。景東衛城是雲南省內僅存的4座明代衛城遺址之一,衛城遺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園內有新修復的衛城西門。據歷史記載,衛城原為傣族世襲景東土司俄陶舊宅。修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周長二里。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麓川傣族首領思倫發領兵攻打景東,俄陶進行了頑強抵抗,但由於兵力實在懸殊,俄陶戰敗,退至今天的大理彌渡。後呈請明軍神收復宅地並保護景東,俄陶讓宅屯兵,(俄陶府宅搬到河對面的鳳凰山腳),便成為“府署”,故名衛城。衛城分設四門:南為“泰安”門,北為“肅靜”門,東為“利城”門,西為“定夷”門。衛城城牆依山而建,衛城經過歷代風雨滄桑,由於歷史變遷,遭到嚴重破壞。衛城目前保存完好的只有南門門堡及南部殘牆。景東衛城是雲南省內僅存的4座明代衛城遺址之一,衛城遺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