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出土明洪武官窯瓷器》是2019年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德鎮出土明洪武官窯瓷器
- 作者: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月
- 定價:42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1058709
《景德鎮出土明洪武官窯瓷器》是2019年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景德鎮出土明洪武官窯瓷器》是2019年1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景德鎮御窯博物館。內容簡介 洪武官窯不僅聚集了當時的熟練工匠,而且還壟斷了優質的制瓷原料。當時燒制瓷器重要的原料高嶺土,被朝廷宣布為“官土”。明代...
正因為洪武瓷器傳世極少,加之目前尚未發現帶洪武官窯款的器物,所以給區分洪武瓷器與元代瓷器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隨著考古發掘和研究,明洪武瓷器的面貌逐漸被人們所認識。1964考古工作者在南京明故宮遺址發掘出一批明洪武時期的瓷器,在出土...
明洪武青花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珍品,明洪武朝(公元1368—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年號),歷時30年。明代建國後不久,明太祖在景德鎮珠山設立御窯廠,成為明代景德鎮最早的官窯。但還未發現真正帶洪武官窯紀年款的瓷器實物。南京博物院曾於明...
明代青花瓷官窯產品精益求精,然而晚期民窯則以產品量大為特點。除了元代的窯場繼續燒造外,明代又興起了許多新的窯場,著名的民窯窯場有:瑤里、胡田、觀音閣、十八渡、董家塢等。基本資料 明洪武朝:迄今為止確定為洪武地層出土的器物...
【名稱】 明洪武青花纏枝牡丹紋碗 【文物原屬】【文物現狀】【簡介】洪武官窯青花傳世品不多,多為日常用具。此碗造型渾圓飽滿,氣勢雄偉。胎質灰白,釉層肥厚,圈足較大。主題紋飾為纏枝牡丹,布局疏朗,畫法工整有餘而變化不多;做為...
該瓶奪人眼球的不單是氣勢磅礴,更重要的是青中泛灰,別具一格色彩。這種青花色彩造就了洪武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蒙人崇藍尚白,漢人崇紅尚黑。大戰鄱湖十八載的明太祖朱元璋本來就是以鄱陽湖周邊為根據地與蒙人激戰。奪下了半壁江山...
明洪武釉里紅松竹梅紋玉壺春瓶是明代的瓷器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特徵 鮮紅釉高足碗,高9.9cm,口徑15.8cm,足徑4.2cm。碗撇口,弧腹,高圈足微外撇。碗外壁及足滿施鮮艷的寶石紅釉,內壁為白釉,有暗雲龍紋裝飾。碗心暗...
明洪武景德鎮窯青花螺紋碗高6cm,口徑14.8cm,底徑5cm。明洪武景德鎮窯青花螺紋碗撇口,弧腹,圈足,足底無釉露胎,內底見有刮釉一周素胎疊燒痕跡;外腹壁繪飾飄帶旋渦球狀紋飾,筆法勁健流暢,揮灑自然;青花色澤藍中閃灰;內外釉面...
1983—1984年間,在北京四中的原明代宮廷庫房區發現大量洪武時期的釉里紅和青花殘瓷,出土的釉里紅殘瓷從器物特徵和造型紋飾來說,都與洪武官窯遺址出土物及清宮舊藏的釉里紅器相同,為洪武官窯產品。2、墓葬發現 明代王公官吏用瓷器...
明洪武景德鎮窯釉里紅四季花卉紋瓜棱罐是明代時期的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文物特徵 尺寸:高48.8cm 口徑25.6cm 底徑22.1cm 腹徑41.8cm 罐身成花瓣形,束頸,圓肩,斂腹,圈足。罐身釉里紅裝飾,口沿部分飾如意雲頭紋,下...
沿上繪蕉葉紋,頸部繪卷草紋,肩部繪蓮瓣紋,近底處繪變形蓮瓣紋。歷史背景 明初洪武時,景德鎮窯燒造釉里紅瓷器已很盛行,這件釉里紅軍持為佛教僧侶用以飲水或淨手的器皿。其造型獨特,堪稱洪武釉里紅瓷器中的珍品。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31年,而事實上江西(包括景德鎮)地區於1361年後就在朱元璋的控制之下。尚未發現帶真正洪武官窯紀年款的瓷器實物。但是洪武朝燒造過大量的官窯器卻是毋容置疑的。從傳世和出土的許多器物分析,再與明初典型器對比,得出...
釉里紅地白纏枝蓮紋大碗是景德鎮官窯博物館收藏的瓷器。【釉里紅地白纏枝蓮紋大碗】明代洪武年間景德鎮燒造。撇口,弧壁,深腹,直圈足。口徑38厘米,底徑15.8厘米,高18厘米。外壁紅地白花,以釉里紅為地,主紋繪纏枝蓮花八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