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D-阿卓-2-庚酮糖,自然界發現為數不多的七碳糖。
景天庚酮糖在戊糖磷酸循環、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其它糖及生物合成莽草酸和芳香氨中是重要的初級和次級代謝產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景天庚酮糖
- 外文名:D-altro-beptulose
- 別稱:D-阿卓-2-庚酮糖
發現
作為在自然界發現為數不多的七碳糖,景天庚酮糖引起了許多生物學家和化學家的注意。Benson等人發現在多汁的肉質植物中普遍存在景天庚酮糖,並且它的磷酸酯在光合作用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植物體內景天庚酮糖總是以單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只有植物體死後,由於酶解作用而釋放出景天庚酮糖。通過在植物體內CO2光合作用動力學實驗發現,景天庚酮糖磷酸酯的形成優於其它己糖磷酸酯,說明在CO2再生體系中比起其它的己糖是更為重要的CO2受體。M.A.Madore等人在研究植物鱷梨Avocado(PerseaamericanaMill.)中七碳糖的生理功能中發現,七碳糖(包括景天庚削糖在內)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級產物,它們可能是碳源經過卡利文循環(CalvinCycle)和隨後的縮醛酶反應生成1,7-二磷酸景天庚酮糖轉化而來。七碳糖不僅是植物體內碳源的主要儲存形式,對植物體內的碳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與植物果實的成熟有著密切的聯繫。
結構鑑定過程
景天庚酮糖的開鏈結構經歷了15年得到了認證,但自從LaForge於1917年得到縮水景天庚酮糖後,它的認知過程卻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化學家們反覆了無數次的實驗直到1952年它的結構才被確證。
1930年Hibbert和Anderson用縮水景天庚酮糖與過量三苯甲基氯反應只得到一個含單三苯甲基的產物,暗示縮水景天庚酮糖中只有一個伯羥基,再結合化合物(IV)沒有光學活性,得出結論縮水景天庚酮糖中可能存在一個2,6吡喃環和一個2,7縮水環。1938年Hudson通過總結Ettel、Hibbert和Anderson等其他學者的實驗數據得出(V)較符合縮水景天庚酮糖的結構:含有一個七員糖環和一個乙撐氧環結構。並提出了三條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1)Hibbert和Anderson的單三苯甲基產物說明縮水景天庚酬糖中只有一個伯羥基;(2)由於阿卓糖(VI)與景天庚酮糖是類似物,製備得到的縮水阿卓糖許多化學性質與縮水景天庚酮糖相似,而當時確定縮水阿卓糖的結構式是(VID(實際該結構也為錯誤的);(3)雖然阿拉伯糖(VIII)和阿卓糖是異構體,但阿拉伯糖卻不能得到縮水結構,Hudson認為縮水糖結構中需形成一個七員糖環,而戊糖不能形成這種環,並認為目前某些糖化學理論可能阿卓糖和景天庚酮糖。
隨著時間的推移,研究者們探討了縮水景天庚酮糖的各種可能的結構式,但最後定位在結構(V)、(LX)和(X)上。1951年Hudson發現四甲苯磺醯基縮水景天庚酮糖與NaI即使在100℃也不反應時,對自己以前所提出的縮水景天庚酮糖結構發生了質疑,認為(X)的結構可能更能解釋這一點"。1952年Hudson等人("將四甲基縮水最天庚酮糖與高碘酸氧化反應時,發現如果縮水景天庚酮糖的結構是(V)或(IX),擁有一個乙撐氧官能團,那么在高碘酸存在的環境下會釋放出一對鄰位羥基而被氧化,但是在室溫反應6天卻未發現任何氧化物,又提出縮水景天庚酮糖的結構為(X)的可能性更大。同年,Pratt和Hudson等人認為(X)的結構式更符合縮水最天庚酮糖,並提出了四條理由:
水中結構平衡
Okuda將景天庚酮糖製備成三甲基矽醚後用質譜說明其在水中主要存在的是呋喃構型。Oikuda和Saito等人通過氣相-質譜連用結合碳譜,說明了最天庚酮糖主要以β-呋喃構型存在,其中β-呋喃、a-呋喃、α-吡喃所占比例為66.3:17.9:15.8。在吡喃構型中主要是由於1,3位羥基的相互排斥作用而導致景天庚酮糖主要以呋喃構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