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馳達嶺,漢名。1970年11月生於雲龍鄉火期洛尼山腳下一個名叫普張康的彝族寨子。1993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國內外著名語言學學術刊物《民族語文》雜誌副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年鑑》副編審、彝族人網總編,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社會語言學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會員。主要從事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藏緬語言、彝族古文字及其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馳達嶺
- 別名:普忠良
- 民族:彝族
- 出生地:彝族羅婺部地雲南省祿勸縣
簡介,主要著作,主要學術成果,
簡介
普馳達嶺,漢名。1970年11月生於雲龍鄉火期洛尼山腳下一個名叫普張康的彝族寨子。1993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教授,國內外著名語言學學術刊物《民族語文》雜誌副編審、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年鑑》副編審、彝族人網總編,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中國社會語言學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會員。主要從事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藏緬語言、彝族古文字及其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
《西南村落雙語研究》(雲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中國少數民族風情游叢書:彝族卷》(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年)、《國外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划進程》(合著,語文出版社2001年)、《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圖集》(合著,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中國少數民族風土漫記》(農村讀物出版社2001年)、《國家、民族與語言》(合著、語文出版社2002年)等。在國家一級學術刊物、民族學核心期刊《民族語文》、《世界民族》、《中國民族》等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彝族畢摩祭祀詞研究》、《彝語ndhe21(甸)構成地名及其文化內涵》、《彝族畢摩祭祀詞研究》、《我國彝族地區彝漢雙語教育現狀與發展前瞻》、《從全球瀕危語言現象看我國民族語言文化生態的保護和利用問題》、《彝族自稱與彝語氏族地名――兼談彝族自稱、支系及氏族地名繁多的緣由》、《多民族雜居村落語言使用特點研究――以趙家村彝族、漢族和傈僳族的語言交際特點為例》、《彝族古地名“瑪納液池”考釋》、《彝族雙語教育模式》、《彝族古地名“瑪納液池”及其深層歷史文化現象透視》、《官方語言政策的選擇:從本土語言到殖民語言――秘魯語言政策的歷史與現狀問題研究》、《越南的彝族及其歷史文化述略》、《彝族語言文字規劃與使用》、《一些國家的語言立法及政策述略》、《納蘇彝語形容詞的變式類型》、《彝語社會語言學研究概況述略》、《秘魯西班牙語化政策遺留的後果――以教育及語言教化政策為例》、《語言權利在後殖民非洲》等50多篇學術論文。文學作品散載《民族文學》、《西南民族學院院報》、《詩歌報》、《博南山》、《中國民族報》、《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齊齊哈爾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涼山文學》、《社會與青年》、《青年時代》、《高原》、《獨立》、《驕子山文藝》、《臨滄日報》、《山鷹魂》、《黑土地》、《繁星》等刊物。《幸福如那些看不見的水》(散文)獲2009年由中國作協、《民族文學》雜誌社、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舉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祖國頌”徵文大賽一等獎。 組詩《紅土舞蹈的思念》獲1993年四川高校“繁星杯”詩歌大賽一等獎,作品入選《第三座摹俄格——21世紀彝人詩選》。個人詩集《臨水的翅膀》於2008年1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主要學術成果
先後參加了“八五”國家社會科學研究基金“中國少數民族新創製語言文字的使用和發展”重點研究課題,“九五”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多民族國家語言政策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重點項目“中國民族語言文字研究史論”(B類)、“語言接觸研究”(A類)等十五項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項目。
1.《西南村落雙語研究》(專著),雲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9月。
2.《國家、民族與語言——語言政策國別研究》(研究文集,合著),語文出版社,2003年4月。
3.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礎研究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分布圖集》(工具書,合著),郝時遠主編,中國地圖出版社,2002年8月。
4.《中國少數民族風土游叢書:彝族(卷)》(合著),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年9月。
5.《中國少數民族風土漫記(中卷)》(合著),農村讀物出版社,2001年月。
6.《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薈萃》(合著),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出版,2001年6月。
7.《國外語言政策與語言規劃》(合作譯著),語文出版社,2001年12月。
8.《羅婺史話》,張炳廷主編,雲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17千字。(個人承擔“雲龍史話”部分3萬字)。
9.《臨水的翅膀》(詩集),2008年12月,作家出版社。
10.《彝族自稱與彝語氏族地名》,《民族語文》2003年第1期。
11.《彝族古地名“瑪納液池”考釋》,《民族語文》2001年第6期。
12.《從全球瀕危語言現象看我國民族語言文化生態的保護和利用問題》,《貴州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
13.《一些國家的語言立法及政策述略》,《民族語文》2000年第2期。
14.《越南的彝族及其歷史文化述略》,《世界民族》2003年第2期。
15.《彝族畢摩祭祀用詞研究》,載《民族語文》2005年第5期。
16.《探討總結新經驗、做好雙語教學工作》,《中國民族》2002年第10期。
17.《彝族古地名“瑪納液池”及其深層文化現象透視》,載《彝族古文獻與傳統醫藥開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雲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7月。
18.《彝語社區的彝文規劃及其實踐》,周慶生、王潔、蘇金智主編:《語言與法律研究的新視野》,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
19.《Policies on Planning and Use of the Yi language and Writing Systems》,孫宏開,周明朗主編,載《Language Police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ory and Practics Since 1949》(論文集),KLUWER CADENIC PUBLISHERS 2004.
20.《官方語言政策的選擇:從本土語言到殖民語言——秘魯語言政策的歷史與現狀問題研究》,《世界民族》1999年第3期。
21.《多民族雜居村落雙語特點與及成因個案調查研究》,丁文樓主編,《雙語教學與研究》(第五輯),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22.《彝區多民族雜居村落族際語言使用特點及其成因分析》,戴慶廈主編:《雙語學研究》(第二輯),民族出版社,2004年6月。
23.《緬甸自治特區佤邦的歷史急禁毒情況》,《世界民族》2006年第4期。
24.《秘魯西班牙語化政策遺留的後果——以教育及語言教化政策為例》,《雲南民族語文》2001年1—2期(合刊)。
25.《彝族自稱及其支系問題芻議》,《畢節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26.《民族語言文字研究》,《中國民族研究年鑑》(1998年卷),民族出版社,1999年10月。
27.《民族語言文字研究》,《中國民族研究年鑑》(1999年卷),民族出版社,2000年12月。
28.《〈民族語文〉創刊20周年暨第六次學術交流會綜述》,《民族語文》1999年第5期。
29.《語言接觸與語言比較研討會綜述》,《民族語文》2004年第1期。
30.《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0周年暨在京編委座談會紀要》,《民族語文》2001年第3期。
31.《我國瀕危語言問題研討會紀要》,《民族語文》2000年第6期。
32.《南方民族語言與文化研討會綜述》,載《民族語文》2005年第3期。
33.《我國瀕危語言問題研討會綜述》,《中國民族語言學會通訊》2000年3—4期。
34.《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第十次全國學術研討綜述》,《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通訊》2002年第1期(創刊號)。
35.《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結構與類型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民族語文》2006年第6期。
36.《一江三山在腳下,兩洲五洋存胸中——訪新中國的第一個彝族教授劉堯漢先生》,《青年與社會》2004年第11期。
37.《民族語文工作紀事(2000年12月—2001年12月)》,載《民族語文》2002年第6期(合作者:郭陽)。
38.《民族語文工作紀事(2001年12月—2002年12月)》,載《民族語文》2004年第6期(合作者:郭陽)。
39.《民族語文工作紀事(2002年12月—2003年12月)》,載《民族語文》2004年第6期(合作者:郭陽)。
40.民族語文工作紀事(2003年12月—2004年12月),載《民族語文》2005年第6期(合作者:郭陽)。
41.民族語文工作紀事(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載《民族語文》2006年第6期(合作者:郭陽)。
42.民族語文工作紀事(2005年12月—2006年12月),載《民族語文》2007年第6期(合作者:郭陽)。
43.《中國少數民族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新篇:〈語言與人類—中華民族社會語言透視〉》,《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第35期(總113期), 2001年5月17日。
44.《研究多民族國家語言政策的最新成果:〈國家、民族與語言——語言政策國別研究〉評介》,《世界民族》2004年第3期。
45.《文化認同與心靈歸一:彝學走進人民大會堂》,《中國民族報》2007年11月30日。
46.《彝女映日晴空散虹》,《中國民族報》2007年12月21日。
47.《涼山彝語社區彝族語言文字規範與實踐》,載《中國少數民族語文法律法規實施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出版社,2009年6月。
48.《彝語ndhe21(甸)構成的地名及其文化內涵》,《民族語文》1998年第6期。
49.《彝族社會語言學研究概況述略》,《貴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
50.《偽滿州國時期的‘協和語’》,載《語言接觸研究》論文集(待出版)。
51.《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分布圖集》(C10:彝語分布圖),中國地圖出版社,2009年(待出版)。
52.《納蘇彝語形容詞的變式類型》,《雲南民族語文》1998年2期。
53.《彝族雙語教育模式》,《中國民族教育》1999年第3期。
54.《彝族地區彝漢雙語教育現狀與發展前瞻》,《貴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4期。
55.《四川規範彝文簡介及字元集》,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字元總集》(國家“十五”科研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學研究所,2005年12月。
56.《彝語社區的語言文字規劃與實踐》,載《少數民族語言使用與文化發展政策和法律的國際比較》(李紅傑、馬麗雅主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