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南星(中藥)

普陀南星(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普陀南星,中藥名。為天南星科植物普陀南星Arisaema ringens(Thunb.)Schott [Arum ringens Thunb.]的塊莖。普陀南星分布於江蘇、浙江、台灣等地。具有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之功效。常用於痰濕咳嗽,風痰眩暈,中風,口眼喎斜,破傷風,癰瘡腫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普陀南星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百合綱
  • :天南星目
  • :天南星科
  • :天南星屬
  • :普陀南星
  • 分布區域:江蘇、浙江、台灣
  • 採收時間:夏季採挖
  • 毒性:有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

入藥部位

塊莖。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

主治

用於痰濕咳嗽,風痰眩暈,中風,口眼喎斜,破傷風,癰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需經炮製後用)。外用:適量,醋磨塗;或研粉醋調敷。

使用注意

陰虛燥咳及孕婦禁服。

採集加工

夏季採挖,去掉殘莖、鬚根及外皮,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普陀南星又名開口南星。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具小球莖。鱗片葉向上漸狹,內面的長約12cm。葉2或1,葉柄長15-30cm,粗7-8mm,下部1/3具鞘,鞘管狀,口部截形;葉片3全裂,裂片無柄或具短柄,中裂片寬橢圓形,長16-23cm,側裂片偏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5-18cm,寬均在10cm以上,先端漸尖,具長1-1.5cm的錐狀突尖,側脈脈距約1cm,集合脈距邊緣5mm。花序柄短於葉柄,佛焰苞管部綠色,寬倒圓錐形,長3.6-4cm,上部粗1.8-2cm,喉部多少具寬耳,耳內面深紫色,外卷;檐部下彎成盔狀,前檐具卵形唇片,下垂,先端外彎。肉穗花序單性,雄花序無柄,圓柱形,長約1.5cm,粗約8mm,雄花螺旋狀排列,花葯2,具短柄,2室,藥室短卵圓形,頂孔橫裂;雌花序球形,長、寬約1.5cm,子房卵圓形,頂部漸狹;各附屬器棒狀或長圓錐狀,長3.5-4.5cm,先端鈍,基部增粗至0.9-l.2cm,具長5-10mm的柄,向上漸狹,上部粗6-9mm。花期4月。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陰濕處。分布於江蘇、浙江、台灣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