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區交通強區建設實施方案》是2023年11月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的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陀區交通強區建設實施方案
- 印發單位: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印發時間:2023年11月
發布信息,正文內容,
發布信息
關於印發《普陀區交通強區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普府辦〔2023〕29號
區各相關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普陀區交通強區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1月16日
正文內容
普陀區交通強區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全面落實《交通強國建設上海方案》的決策部署,堅持交通先行,結合普陀區的實際,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牢牢把握加快建設“創新發展活力區,美好生活品質區”的奮鬥目標,秉持“人靠譜,事辦妥”的普陀精神,堅持立足“四個放在”謀劃普陀綜合交通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兼顧國防需求,完善城區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提升交通服務能級,最佳化交通出行環境,為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城區形象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城區治理高效能、幹部人才高素質的“五高”目標提供堅實支撐。
二、發展目標
(一)第一階段(2023-2025年)
到2025年,交通強區建設試點任務取得系統性成果,普陀區交通強區“十四五”規劃目標完成,符合市級考核要求,初步形成“設施完善、服務高效、管理智慧”的綜合交通體系,補足交通短板。
(二)第二階段(2026-2035年)
到2035年,助力上海完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領先的交通強市”的建設目標,全面建成“融合、高效、智慧、韌性、綠色”的綜合交通體系,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交通強區。
——建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交通設施體系
整合市、區兩級道路網路,全面建成功能清晰、級配合理、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體系,支撐產業布局和城市發展的需要。
——建成高品質的交通出行服務體系
實現“10、30、60、80”交通出行時效目標,全面建成以軌道交通為主體、地面公交為基礎、特色公交為補充的多層次公共運輸系統。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85%,建成區500米公交站點覆蓋率達到100%。
——建成高水平的智慧交通管理體系
公交站點智慧型化率達100%。智慧停車場(庫)和停車誘導系統覆蓋真如等重點區域。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動態適應外部干擾的能力。
三、具體任務
(一)打造高效暢達、服務便捷的對外交通
1.預期成果
到2025年,依託區內現有軌道交通網路和高快速公路,加強與其他地區的聯繫。
到2035年,主動嵌入全球城市綜合交通網路。通過金邁路、銀杏路等區區對接道路的建設,打通和相鄰區縣的阻隔,快速融入區域一體化發展中。全面實現普陀區10分鐘到達高快速路出入口、30分鐘可達虹橋國際樞紐、60分鐘可達長三角毗鄰城市、80分鐘可達東方樞紐。
2.實施內容及路徑
(1)共享一體化的軌道交通網。配合市級部門,完善區內軌道交通網路布局。持續推進軌道交通20號線一期的建設。開展軌道交通20號線西延伸可行性研究,配合推進軌道交通26號線線路走向和具體站位設定研究,適時啟動建設。
(2)完善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推進區內高速公路提升改造,強化對普陀區的交通服務。配合市級部門,積極推進滬嘉高速入城段和外環高速的主線抬升(含金昌路-S20外環線立交工程),並在區內增設進出匝道,落實區內交通配套及交通組織研究。
(3)建立更暢通的區區對接道路網。協調相鄰各區,共同推進區區對接道路的建設。配合市級部門,加快推進普陀與嘉定、寶山等方向的區區對接道路。嘉定方向,強化桃浦鎮向西南方向的對外聯繫,規劃建設金邁路、銀杏路等跨區通道;寶山方向,新建柳明路、綠芳路等跨區通道。
(二)打造網路完善、運行通暢的道路交通
1.預期成果
到2025年,進一步提升外環內全路網密度。完善軌道交通20號線站點周邊道路建設;新建3座跨蘇州河橋樑;實施道路品質提升20公里。
到2035年,全面建成功能清晰、級配合理、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體系。全路網密度達到8.0公里/平方公里。新建1處跨鐵路通道和1座跨蘇州河橋樑。
2.實施內容及路徑
(1)配合市級重大工程,最佳化區域整體格局。結合市屬重大工程建設,同步完善周邊配套市政路網系統,補齊整體路網短板,提高區域路網的完整度。結合滬嘉高速公路和外環高速公路抬升,完善地面輔道,對祁安路、祁順路和真南路、武山路等橫向道路進行新建和改建,均衡道路流量,同時視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結合軌道交通20號線建設,完善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祁順南路、金昌路等10條道路基礎設施的建設。
(2)聚焦重點地區,提升路網密度和通達性。重點地區結合市屬重大工程,推動實施一批道路新改擴建項目(包含市屬重大工程配套項目)。結合桃浦智創城、真如副中心等區域的開發,推進常和路、古浪路等道路(路段)的新、改建,挖掘設施潛力、完善地區路網,提升路網容量。
(3)縫合通道阻隔,提升南北向出行品質。圍繞鐵路、蘇州河等屏障,推動一批區內跨通道設施的建設。配合市級部門,推進跨蘇州河橋樑的建設,包括3座聯繫普陀-長寧的橋樑(涇陽路橋、雲嶺西路通道、白玉路橋),以及1座聯繫普陀-靜安的橋樑(百合橋)。跨鐵路通道建設方面,推動真南路-蘭溪路1處共用通道建設。
(4)提標改造,提升道路形象品質。推進精品道路和示範區建設,全要素提升路域面貌。在現狀24公里精品示範路(含曹楊精品示範區)創建的基礎上,持續推進長壽、桃浦、萬里、長風等精品示範區的打造。“十四五”期間,實施道路品質提升20公里。
(三)打造層次清晰、品質一流的公共運輸
1.預期成果
到2025年,依託市屬北橫中運量工程建成,區內里程達到2.8公里。建成區範圍內地面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75%。
到2035年,依託市級部署,全面建成多模式、多方式有機協調的綜合客運體系。綠色交通出行比例達到85%。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線路換乘便捷,開行社區巴士等輔助公交提升重點地區和公交薄弱片區出行體驗,形成多層次的客運樞紐系統。
2.實施內容及路徑
(1)打造高品質的公交骨幹通道。結合市屬中運量工程,打造區內骨幹通道網。積極推進真北路中運量骨幹通道的前期研究,並適時啟動建設。配合推進北橫中運量工程的實施。
(2)打造多網融合的公共運輸系統。積極配合市級部門,最佳化區域地面公交站點,加強與軌道交通銜接,打造換乘便捷的微樞紐設施。結合道路條件,研究鎮坪路、金沙江路等6座軌交車站50米範圍內公交設施建設的可行性,加強公交對軌道交通的接駁服務。加快研究武威東路、江寧路等7座車站100米範圍內公交站點位置最佳化,進一步減少步行換乘距離。積極推進地面公交線網最佳化,打造一體化的地面公交網。結合新建道路最佳化公交線網布局,填補公交覆蓋空白。結合重點地區進行公交線網最佳化,發展成熟地區以存量最佳化為主,現狀公交服務空白地區以存量最佳化+增量補充為主。結合軌道站點、地塊開發,配套公交樞紐。加強軌道交通捷運站的綜合開發,打造“站城一體”的多業態樞紐綜合體。完善軌交站點周邊公交、出租汽車、非機動車等交通配套,推進研究構建微樞紐,打造多網融合的公共運輸系統。配合推進真南路停保場二期、雲嶺東路停保場綜合開發。
(3)完善特色化的輔助公交服務。發展社區巴士、旅遊公交等多種模式的特色公交服務。結合蘇州河豐富的旅遊資源,持續完善水上觀光旅遊巴士線路。圍繞普陀重點地區和公交服務盲區,在支小道路上,開行社區巴士,與就近的軌道站點銜接,覆蓋居民的出行需求。探索依託公交樞紐,推進研究沿蘇州河濱河道路(光復西路、宜昌路等)開闢“深度慢游”旅遊觀光專線,串聯沿線旅遊景點和水運碼頭。
(四)打造全齡友好、舒適宜人的慢行交通
1.預期成果
到2025年,高品質具特色的慢行空間系統基本形成。建成真北路、桃浦河等11.2公里城鎮圈級綠道。建成萬里片區慢行交通示範區。完成17處蘇河驛站的對外開放,沿河開放空間的品質進一步提升。
到2035年,全面建成慢行友好的區域交通設施體系,形成健康多元、互通易達的綠道網路。繼續推進蘇州河、曹楊、桃浦等地區的慢行交通示範區研究和建設工作。圍繞軌道交通站點打造地上、地下步行連廊,形成立體、複合的慢行設施。
2.實施內容及路徑
(1)打造完善的慢行系統。依託城市道路、街巷空間和公共通道,完善慢行網路,保證慢行路權。結合城市道路的新建或改造,打造安全、順暢的慢行通道。開放長征鎮、長風街道等區域內部分街區內部的公共通道、街坊道路,提高慢行網路密度。結合道路品質提升,最佳化慢行環境。持續推進萬里片區慢行交通示範區的建設以及蘇州河、曹楊、桃浦等地區慢行交通示範區的前期研究。以曹楊環浜、楊柳青路等為載體,開展濱水貫通、小微綠地等城市更新改造,最佳化“15分鐘社區生活圈”,帶動慢行整體提升,推動慢行通道的品質化升級。
(2)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慢行獨立系統。依託步行街、綠帶、水系等優質資源和高架橋下空間,打造高品質的慢行設施。推進真北路、大場浦等城鎮圈級綠道的建設。貫通桃浦河濱水慢行網路,通過開放地塊內部通道、新增垂河道路等措施,加密蘇州河垂直方向綠道。結合跨蘇河橋下節點、內環重要節點(環球港)及軌道交通3、4號線橋下空間品質提升,打造慢行友好線路。對步行街區進行品質提升改造,形成宜憩宜購物的精品休閒道。
(3)構建優質的慢行基礎設施。結合新建軌道交通站點的綜合開發以及鄰近大型商場,打造地上、地下步行連廊,串聯軌道交通和周邊物業,形成立體、複合的慢行設施。梳理既有軌道車站周邊慢行聯繫矛盾,有條件的逐步實施最佳化改造。持續推進真如綠廊和蘇河水岸驛站的建設,共享藍綠生活秀帶,提升綠道和沿河等開放空間的品質。依託蘇河自然魅力,結合周邊街區歷史人文資源,打造具有藝術、生態等不同主題特色三級驛站體系。近期陸續開放已建成的17座蘇河驛站。
(五)打造動態共享、供需平衡的靜態交通
1.預期成果
到2025年,持續推進公共停車的規劃建設。“十四五”期間,重點圍繞老舊小區,結合綠地、公建等設施新建約2200個泊位,擴大設施供給。建成2個智慧公共停車場,智慧道路停車場G2級全覆蓋。
到2035年,形成配建為主、公共為輔、路內為補充的供應系統,實現動靜平衡。在現有公共停車泊位的基礎上,規劃新增公共停車泊位達到5500個。
2.實施內容及路徑
(1)總量增加與存量最佳化並舉。通過增加泊位供應總量和既有泊位的利用率,緩解停車矛盾。“十四五”期間結合公園綠地、大型廣場、公共建築等設施,推進2200個公共停車泊位的建設。聚焦停車矛盾突出區域,採取各種方式全方位挖潛增加泊位。鼓勵住宅小區與醫院、商場等周邊公共服務機構實施停車共享、錯峰停車等停車資源共享利用模式,緩解停車矛盾。
(2)推進智慧化的停車管理服務。依託市級平台,推進智慧高效的停車服務,推廣電子支付手段在公共停車收費中的套用。結合公共停車場的規模、區位,推進不同等級智慧停車場(庫)的建設。在收費道路上,根據場地條件建設智慧道路停車場。在真如副中心,推進停車誘導系統建設,降低尋泊時間。
(六)打造韌性可靠、以人為本的治理體系
1.預期成果
到2025年,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系統,持續推進交通治理體系人性化建設,加強市、區兩級溝通對接,出台2項交通強區支持政策。
到2035年,建成方式多樣、發展均衡、以人為本的城市韌性交通系統;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顯著增強。
2.實施內容及路徑
(1)創建快速回響的交通安全體系。加大對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護投入,動態適應外部干擾對交通系統的影響。創新交通安全生產體系和應急保障體系,增強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組織建設並進行實際套用演習。做好蘇州河半馬賽事等重大項目、重大活動期間的交通組織保障。加快推進應急指揮中心平台模組建設,推進“網際網路+監管”系統。
(2)打造協同精細的交通共治模式。構建區域協同、市區聯動、社會共治的交通管理體制。鼓勵公民社會組織在規劃、建設、管理等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推動交通品質的改善。積極拓展專家領銜、公眾參與渠道,提升交通治理的社會參與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
普陀區層面組建交通強區工作組,由區領導牽頭,區建管委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統籌推進交通強區建設工作。區建管委承擔日常工作,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區規劃資源局、區公安分局、區重大辦、區房管局、區綠化市容局、區文旅局、各街鎮、蘇河水岸辦、桃浦智創城公司、真如副中心公司等多部門參與,協調推進相關工作安排和方案實施。
(二)強化要素保障
市區兩級財政加大對交通強區建設試點資金的保障力度,安排交通強區建設專項資金,用於重大課題研究,重點項目推進。對接國土空間規劃,落實市、區兩級重點基礎設施的項目用地和前期協調工作。
(三)做好實施評估
建立項目年度實施清單,並細化具體任務和牽頭部門,確保項目有序、有力推進。建立項目定時跟蹤、監督機制,掌握項目推進的關鍵節點。根據年度評估情況和區域發展要求,動態最佳化任務清單。健全信息報送機制,及時報送試點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