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固體廢物處置與處理》主要介紹了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可持續利用的資源化技術,其中包括固體廢物資源化的靜脈產業鏈、二次資源涉及的物理單元操作技術,物理、化學與生物技術等分離技術內容。根據我國國情,重點介紹了固體廢物如金屬、非金屬、核廢物以及生物質廢棄物的分質協同處理的資源化利用方法與套用實踐及最終處置方法。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和掌握固廢處理與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的原理與套用方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達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目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固體廢物處置與處理
- 出版社:冶金工業出版社
- 頁數:237頁
- 開本:16
- 定價:34.00
- 作者:王黎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464424, 7502464425
- 品牌:冶金工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固體廢物處置與處理》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的工程研究和技術人員參考。
圖書目錄
1緒論
1.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相關知識
1.1.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定義
1.1.2 固體廢物的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由來
1.1.3 固體廢物資源化的含義、形式與作用
1.2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內容
1.2.1 固體廢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兩重性
1.2.2社會經濟系統中物質的流動與再資源化利用
1.3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發展動態
1.3.1 環境法規的確立
1.3.2 廢棄物的產生與防治
1.3.3 固體廢物資源可持續性技術開發的必要性
1.3.4 固體廢物資源化可持續利用技術的研究方向
1.4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靜脈產業
1.4.1靜脈產業的基本概念
1.4.2 靜脈產業的構成及市場結構
1.4.3 靜脈產業園區建設實踐
1.4.4靜脈產業的未來發展
習題
2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主要分離技術基礎
2.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適應性
2.1.1 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與技術適應性
2.1.2 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與環境保護
2.2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發展
2.2.1信息網路的構建
2.2.2 二次資源的物質流動預測
2.2.3運輸和技術開發問題
2.2.4監測與分析測試技術
2.2.5特種技術開發
2.2.6最最佳化技術
2.2.7環境友好技術的開發
2.3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一些分離技術基礎
2.3.1 單元操作技術
2.3.2分離技術基礎理論
2.3.3分離技術的評價與預測
習題
3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物理單元操作技術
3.1固固分離技術
3.1.1 粉碎
3.1.2分級操作
3.1.3 重力分離
3.1.4磁選分離
3.1.5 電選分離
3.1.6手選
3.1.7 光學分選
3.1.8放射性分選
3.1.9重量分選
3.1.10分形分選
3.2固液分離技術
3.2.1 濃縮
3.2.2過濾脫水
3.2.3 乾燥
3.3固氣分離技術
3.3.1 固氣分離的原理
3.3.2設備選擇
3.4成型造粒技術
3.4.1 成型造粒的概述
3.4.2成型造粒設備的分類
3.4.3廢棄物的造粒
習題
4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物理化學處理技術
4.1熱穩定及熱解分離技術
4.1.1熱穩定與熱分解過程
4.1.2熔融處理
4.1.3揮發和蒸餾
4.2固體廢物再資源化技術
4.2.1 浸出和溶解
4.2.2析出和沉澱
4.2.3 泡沫吸附分離技術
4.2.4萃取分離
4.2.5膜分離技術
4.2.6 電化學分離
4.2.7氣體還原
習題
5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生物技術
5.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技術概述
5.1.1 生物技術的產生
5.1.2 生物技術的概念與內容
5.1.3 生物技術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5.2石油固廢污染環境資源的生物恢復與利用
5.2.1 石油的生物降解能力
5.2.2 石油污染的生物恢復過程與微生物
5.2.3 石油污染生物恢復影響因素
5.2.4今後石油污染生物恢復與利用的研究課題
5.3石油固廢的微生物脫硫技術
5.3.1 生物過程脫硫的可能性
5.3.2利用DM220的基因修飾
5.3.3 生物固定化技術套用
5.3.4 費用限制因子辨析
5.4固廢資源利用的生物浮選、吸附與特殊物質降解
5.4.1 資源利用的生物浮選
5.4.2 資源利用中的生物吸附
5.4.3 資源利用中特殊物質降解與恢復
5.5礦業資源的生物再利用
5.5.1 生物冶金技術原理
5.5.2 生物冶金技術的常用方法
5.5.3 生物冶金技術中的常見生物及反應過程控制
5.5.4 生物冶金技術套用
5.5.5今後礦業資源的生物再利用技術進展
5.6固廢處理過程環境的生物脫臭技術
5.6.1 生物脫臭機理
5.6.2生物處理系統
5.6.3 生物脫臭裝置及套用
5.6.4 生物脫臭技術的發展趨勢
5.7工業廢物農業性資源化利用
5.8固廢資源的生物恢復技術
5.8.1 資源生物恢復技術原理
5.8.2 生物恢復過程的調控
5.8.3 工程生物恢復技術
5.8.4可處理性試驗及評價過程
5.8.5 生物恢復技術的發展趨勢
習題
6金屬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套用與實踐
6.1概述
6.1.1 金屬固廢資源可持續利用對象的分類
6.1.2再資源化收集和最佳資源化處理途徑
6.1.3 製品的壽命、有關代用品以及消費形態
6.1.4社會效益和再資源化能成立的條件
6.2貴金屬的循環利用
6.2.1貴金屬概述
6.2.2含貴金屬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
6.3催化劑的再利用
6.3.1 廢催化劑的分類
6.3.2催化劑再利用的意義
6.3.3 催化劑再利用的常用技術及方法
6.4電鍍污泥的處理技術
6.4.1 電鍍廢水的處理及電鍍污泥
6.4.2 電鍍污泥的還原
6.4.3 電鍍污泥的專門處理
6.4.4 不產生電鍍污泥技術
6.5磁性材料的再資源化
6.5.1磁性材料概述
6.5.2再資源化技術
6.6稀有金屬的再資源化
6.6.1 稀有金屬再資源化的必要性
6.6.2稀有金屬的回收利用
6.7廢舊汽車的再資源化
6.7.1廢舊汽車概述
6.7.2 大規模汽車拆解業的廢車處理實例
6.7.3 汽車廢料的旋流器再資源化處理
6.8鋁的回收與利用
6.8.1 鋁的概述
6.8.2鋁廢料的處理
6.9廢電池的再資源化
……
7非金屬和核廢物的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套用與實踐
8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
參考文獻
1.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相關知識
1.1.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定義
1.1.2 固體廢物的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由來
1.1.3 固體廢物資源化的含義、形式與作用
1.2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內容
1.2.1 固體廢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兩重性
1.2.2社會經濟系統中物質的流動與再資源化利用
1.3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發展動態
1.3.1 環境法規的確立
1.3.2 廢棄物的產生與防治
1.3.3 固體廢物資源可持續性技術開發的必要性
1.3.4 固體廢物資源化可持續利用技術的研究方向
1.4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靜脈產業
1.4.1靜脈產業的基本概念
1.4.2 靜脈產業的構成及市場結構
1.4.3 靜脈產業園區建設實踐
1.4.4靜脈產業的未來發展
習題
2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主要分離技術基礎
2.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適應性
2.1.1 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與技術適應性
2.1.2 固體廢物資源化再利用與環境保護
2.2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發展
2.2.1信息網路的構建
2.2.2 二次資源的物質流動預測
2.2.3運輸和技術開發問題
2.2.4監測與分析測試技術
2.2.5特種技術開發
2.2.6最最佳化技術
2.2.7環境友好技術的開發
2.3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一些分離技術基礎
2.3.1 單元操作技術
2.3.2分離技術基礎理論
2.3.3分離技術的評價與預測
習題
3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物理單元操作技術
3.1固固分離技術
3.1.1 粉碎
3.1.2分級操作
3.1.3 重力分離
3.1.4磁選分離
3.1.5 電選分離
3.1.6手選
3.1.7 光學分選
3.1.8放射性分選
3.1.9重量分選
3.1.10分形分選
3.2固液分離技術
3.2.1 濃縮
3.2.2過濾脫水
3.2.3 乾燥
3.3固氣分離技術
3.3.1 固氣分離的原理
3.3.2設備選擇
3.4成型造粒技術
3.4.1 成型造粒的概述
3.4.2成型造粒設備的分類
3.4.3廢棄物的造粒
習題
4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物理化學處理技術
4.1熱穩定及熱解分離技術
4.1.1熱穩定與熱分解過程
4.1.2熔融處理
4.1.3揮發和蒸餾
4.2固體廢物再資源化技術
4.2.1 浸出和溶解
4.2.2析出和沉澱
4.2.3 泡沫吸附分離技術
4.2.4萃取分離
4.2.5膜分離技術
4.2.6 電化學分離
4.2.7氣體還原
習題
5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的生物技術
5.1 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技術概述
5.1.1 生物技術的產生
5.1.2 生物技術的概念與內容
5.1.3 生物技術與資源可持續利用
5.2石油固廢污染環境資源的生物恢復與利用
5.2.1 石油的生物降解能力
5.2.2 石油污染的生物恢復過程與微生物
5.2.3 石油污染生物恢復影響因素
5.2.4今後石油污染生物恢復與利用的研究課題
5.3石油固廢的微生物脫硫技術
5.3.1 生物過程脫硫的可能性
5.3.2利用DM220的基因修飾
5.3.3 生物固定化技術套用
5.3.4 費用限制因子辨析
5.4固廢資源利用的生物浮選、吸附與特殊物質降解
5.4.1 資源利用的生物浮選
5.4.2 資源利用中的生物吸附
5.4.3 資源利用中特殊物質降解與恢復
5.5礦業資源的生物再利用
5.5.1 生物冶金技術原理
5.5.2 生物冶金技術的常用方法
5.5.3 生物冶金技術中的常見生物及反應過程控制
5.5.4 生物冶金技術套用
5.5.5今後礦業資源的生物再利用技術進展
5.6固廢處理過程環境的生物脫臭技術
5.6.1 生物脫臭機理
5.6.2生物處理系統
5.6.3 生物脫臭裝置及套用
5.6.4 生物脫臭技術的發展趨勢
5.7工業廢物農業性資源化利用
5.8固廢資源的生物恢復技術
5.8.1 資源生物恢復技術原理
5.8.2 生物恢復過程的調控
5.8.3 工程生物恢復技術
5.8.4可處理性試驗及評價過程
5.8.5 生物恢復技術的發展趨勢
習題
6金屬固體廢物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套用與實踐
6.1概述
6.1.1 金屬固廢資源可持續利用對象的分類
6.1.2再資源化收集和最佳資源化處理途徑
6.1.3 製品的壽命、有關代用品以及消費形態
6.1.4社會效益和再資源化能成立的條件
6.2貴金屬的循環利用
6.2.1貴金屬概述
6.2.2含貴金屬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
6.3催化劑的再利用
6.3.1 廢催化劑的分類
6.3.2催化劑再利用的意義
6.3.3 催化劑再利用的常用技術及方法
6.4電鍍污泥的處理技術
6.4.1 電鍍廢水的處理及電鍍污泥
6.4.2 電鍍污泥的還原
6.4.3 電鍍污泥的專門處理
6.4.4 不產生電鍍污泥技術
6.5磁性材料的再資源化
6.5.1磁性材料概述
6.5.2再資源化技術
6.6稀有金屬的再資源化
6.6.1 稀有金屬再資源化的必要性
6.6.2稀有金屬的回收利用
6.7廢舊汽車的再資源化
6.7.1廢舊汽車概述
6.7.2 大規模汽車拆解業的廢車處理實例
6.7.3 汽車廢料的旋流器再資源化處理
6.8鋁的回收與利用
6.8.1 鋁的概述
6.8.2鋁廢料的處理
6.9廢電池的再資源化
……
7非金屬和核廢物的處置、處理與可持續利用技術的套用與實踐
8固體廢物的最終處置
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採用外來微生物接種時,會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競爭,需要用大量的接種微生物形成優勢,以便迅速開始生物降解過程。研究表明,在實驗室條件下,30℃時每克土壤接種106個五氯酚(PCP)降解菌可以使PCP的半衰期從2周降低到小於1天。這些接種在土壤中用來啟動生物恢復的最初步驟的微生物被稱為“先鋒生物”,它們能催化限制降解的步驟。
有一些重大的研究項目正在試圖擴展用於生物恢復的微生物的範圍,科學家們一方面在尋找天然存在的、有較好的污染物降解動力學特性並能攻擊廣譜化合物的微生物,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地研究將在極端環境下生長的微生物,包括可耐受有機溶劑、可在極端鹼性條件下或高溫下生存的微生物套用於生物恢復工程中。後一種微生物的重要性在於許多污染物是不溶於水,並存在於不利於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的環境。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引起了人們普遍的興趣。採用細胞融合技術等遺傳工程手段可以將多種降解基因轉入同一種微生物中,使之獲得廣譜的降解能力。例如將甲苯降解基因從單胞桿菌轉移給其他微生物,從而使受體菌在0℃時也能降解甲苯,這比簡單地接種特定的微生物使之艱難而又不一定成功地適應外界環境要有效得多。
基因工程菌引入現場環境後會與土著微生菌群產生激烈的競爭,基因工程菌必須有足夠的存活時間,其目的基因方能穩定地表達出特定的基因產物——特異的什生酶。如果在環境中轉基因工程茵最初沒有足夠的合適能源和碳源,就需要添加適當的基質促進其增殖並表達其產物。引入土壤的大多數外源轉基因微生物在無外加碳源的條件下,不能在土壤中生存與增殖。目的基因表達的產物對微生物本身的活力並無益處,有時還會降低轉基因菌的競爭力。
現已分離出以聯苯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多株微生物,它們對多種多氯聯苯化合物有著共代謝功能,相關的四個酶由四個基因編碼,這些酶將多氯聯苯轉化為相應的氯苯酸,這些氯苯酸可以逐步被土著菌降解。由多氯聯苯降解為二氧化碳的限速步驟是在共代謝氧化的最初階段,聯苯可以為降解菌提供碳源和能源,但其水溶性低和毒性強的特點給生物恢復帶來困難。解決這一問題的新途徑是為目的基因的宿主微生物創建一個生態位,使其能利用土著菌不能利用的選擇性基質。
插圖:
採用外來微生物接種時,會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競爭,需要用大量的接種微生物形成優勢,以便迅速開始生物降解過程。研究表明,在實驗室條件下,30℃時每克土壤接種106個五氯酚(PCP)降解菌可以使PCP的半衰期從2周降低到小於1天。這些接種在土壤中用來啟動生物恢復的最初步驟的微生物被稱為“先鋒生物”,它們能催化限制降解的步驟。
有一些重大的研究項目正在試圖擴展用於生物恢復的微生物的範圍,科學家們一方面在尋找天然存在的、有較好的污染物降解動力學特性並能攻擊廣譜化合物的微生物,另一方面也在積極地研究將在極端環境下生長的微生物,包括可耐受有機溶劑、可在極端鹼性條件下或高溫下生存的微生物套用於生物恢復工程中。後一種微生物的重要性在於許多污染物是不溶於水,並存在於不利於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的環境。
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引起了人們普遍的興趣。採用細胞融合技術等遺傳工程手段可以將多種降解基因轉入同一種微生物中,使之獲得廣譜的降解能力。例如將甲苯降解基因從單胞桿菌轉移給其他微生物,從而使受體菌在0℃時也能降解甲苯,這比簡單地接種特定的微生物使之艱難而又不一定成功地適應外界環境要有效得多。
基因工程菌引入現場環境後會與土著微生菌群產生激烈的競爭,基因工程菌必須有足夠的存活時間,其目的基因方能穩定地表達出特定的基因產物——特異的什生酶。如果在環境中轉基因工程茵最初沒有足夠的合適能源和碳源,就需要添加適當的基質促進其增殖並表達其產物。引入土壤的大多數外源轉基因微生物在無外加碳源的條件下,不能在土壤中生存與增殖。目的基因表達的產物對微生物本身的活力並無益處,有時還會降低轉基因菌的競爭力。
現已分離出以聯苯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多株微生物,它們對多種多氯聯苯化合物有著共代謝功能,相關的四個酶由四個基因編碼,這些酶將多氯聯苯轉化為相應的氯苯酸,這些氯苯酸可以逐步被土著菌降解。由多氯聯苯降解為二氧化碳的限速步驟是在共代謝氧化的最初階段,聯苯可以為降解菌提供碳源和能源,但其水溶性低和毒性強的特點給生物恢復帶來困難。解決這一問題的新途徑是為目的基因的宿主微生物創建一個生態位,使其能利用土著菌不能利用的選擇性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