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管理學》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核心課程教材。《普通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管理學》結合當今最具典型性的管理實踐,貫穿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既保留了管理學的基本理論體系,又吸收了管理研究的最新理論和研究成果。全書共分為八章,主要內容有:管理概論、管理思想史、決策、計畫、組織、領導、控制、技術創新。
基本介紹
- 書名:普通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管理學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305頁
- 開本:16
- 定價:25.10
- 作者:李垣 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40228513, 978704022851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普通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專業核心課程教材·管理學》既可作為高等學校本科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同時又可作為從事管理實踐活動人員的重要參考書。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自2001年成立以來歷經4次年會,在專家反覆討論達成一致的前提下,經教育部認可,最終確定該學科必修的5門核心課程及下屬4個二級學科各4門共16門必修的專業主幹課程,由教育部制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核心課程及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並委託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組織編寫該學科核心課程和專業主幹課程的系列教材。該系列教材經過幾次教指委年會和專業小組會議充分討論,反覆推敲最終定稿,統一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作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一項工作成果,希望該套教材的出版能夠為我國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簡介
李垣,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技術與創新管理、戰略管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現任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是西安交通大學國家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是西安交通大學首批跨世紀人才,騰飛計畫特聘教授;1996年入選國家教委跨世紀優秀人才計畫,同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項目資助。2002年被選為陝西省“三五”人才。自1990年以來,李垣教授主持和參加了50餘項科研項目,其中,負責國家級項目16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省部級以及國際合作項目20餘項。先後獲國家教委、陝西省政府等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項12項,並兩次獲全國性論文大獎賽獎勵。已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的論文近30篇。出版專著9部,主譯專著一部。已培養出博士研究生20餘名。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管理概論
1.1 管理的定義和特徵
1.1.1 管理的定義
1.1.2 管理的特徵
1.2 管理的職能
1.2.1 決策職能
1.2.2 計畫職能
1.2.3 組織職能
1.2.4 領導職能
1.2.5 控制職能
1.2.6 創新職能
1.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1.3.1 什麼是管理者
1.3.2 管理者的類型
1.3.3 管理者的角色
1.3.4 管理者的技能
1.3.5 成功的和有效的管理者
1.4 管理的屬性和管理活動的不確定性
1.4.1 管理的屬性
1.4.2 管理活動的不確定性
1.5 管理與環境
1.5.1 組織的環境系統
1.5.2 巨觀環境對管理的影響
1.5.3 產業環境對管理的影響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史
2.1 西方古典管理理論
2.1.1 西方管理思想的發展和管理理論的形成
2.1.2 泰羅和科學管理理論
2.1.3 法約爾和一般管理理論
2.1.4 韋伯和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2.2 西方行為科學理論
2.2.1 人際關係理論
2.2.2 行為科學理論的發展
2.3 西方現代管理理論
2.3.1 管理過程學派
2.3.2 社會系統學派
2.3.3 管理科學學派
2.3.4 系統管理學派
2.3.5 經驗學派
2.3.6 決策理論學派
2.3.7 權變理論學派
2.3.8 經理角色學派
2.4 當代管理理論及其發展的基本趨勢
2.4.1 企業文化理論
2.4.2 當代管理髮展的基本趨勢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三章 決策
3.1 決策的定義、原則與依據
3.1.1 決策的定義
3.1.2 決策的原則
3.1.3 決策的依據
3.2 決策的類型
3.2.1 長期決策與短期決策
3.2.2 戰略決策、戰術決策與業務決策
3.2.3 集體決策與個人決策
3.2.4 初始決策與追蹤決策
3.2.5 程式化決策與非程式化決策
3.2.6 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與不確定型決策
3.3 決策的理論
3.3.1 古典決策理論
3.3.2 行為決策理論
3.3.3 當代決策理論
3.4 決策的過程
3.4.1 識別機會
3.4.2 識別目標
3.4.3 擬定備選方案
3.4.4 評估備選方案
3.4.5 做出決定
3.4.6 選擇實施戰略
3.4.7 監督和評估
3.5 決策的方法
3.5.1 集體決策方法
3.5.2 定量決策方法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四章 計畫
4.1 計畫的概念及其性質
4.1.1 計畫的概念
4.1.2 計畫與決策
4.1.3 計畫的性質
4.2 計畫的類型
4.2.1 長期計畫、中期計畫與短期計畫
4.2.2 業務計畫、財務計畫與人事計畫
4.2.3 戰略性計畫與戰術性計畫
4.2.4 具體性計畫與指導性計畫
4.2.5 程式性計畫與非程式性計畫
4.2.6 哈羅德孔茨和海因茨韋里克的計畫層次體系
4.3 計畫的編制過程
4.3.1 確定目標
4.3.2 認清現在
4.3.3 研究過去
4.3.4 預測並有效地確定計戈0的重要前提條件
4.3.5 擬定和選擇可行性行動計畫
4.3.6 制定主要計畫
4.3.7 制定派生計畫
4.3.8 制定預算
4.3.9 計畫制定應考慮的因素
4.4 計畫的組織實施方法
4.4.1 目標管理
4.4.2 滾動計畫法
4.4.3 網路計畫技術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五章 組織
5.1 組織設計
5.1.1 組織的含義與組織設計的必要性
5.1.2 組織設計的任務和原則
5.1.3 組織設計的影響因素
5.1.4 權變式組織設計
5.2 組織的部門化
5.2.1 組織部門化的基本原則
5.2.2 組織部門化的基本形式與特徵
5.3 組織的層級化
5.3.1 組織的層級化與管理幅度
5.3.2 組織的層級化與集、分權
5.3.3 組織的層級化與結構的有機化
5.4 組織變革
5.4.1 組織變革的動因
5.4.2 組織變革的類型
5.4.3 組織變革的目標
5.4.4 組織變革的內容
5.4.5 組織變革的過程與程式
5.4.6 組織變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5.4.7 組織變革的壓力及其管理
5.4.8 組織衝突及其管理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六章 領導
6.1 領導的內涵
6.1.1 領導與管理
6.1.2 領導的作用
6.1.3 領導者與追隨者
6.2 領導者的類型
6.2.1 權力與領導
6.2.2 集權式領導者與民主式領導者
6.2.3 維持型領導者、變革型領導者與戰略型領導者
6.3 領導方式理論
6.3.1 連續統一體理論
6.3.2 領導方式行為理論
6.3.3 領導方式情景論
6.4 激勵的原理
6.4.1 激勵的概念與對象
6.4.2 激勵與行為
6.4.3 激勵產生的內因與外因
6.4.4 X理論和Y理論
6.5 激勵的內容
6.5.1 需要層次理論
6.5.2 雙因素理論
6.5.3 後天需要論
6.6 激勵的過程
6.6.1 公平理論
6.6.2 期望理論
6.6.3 強化理論
6.7 激勵的一般形式與實務
6.7.1 激勵的一般形式
6.7.2 當代若干激勵實務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七章 控制
7.1 控制活動
7.1.1 控制的必要性
7.1.2 控制理論
7.1.3 控制的類型
7.2 控制的過程
7.2.1 確定標準
7.2.2 衡量績效
7.2.3 比較績效與標準
7.2.4 糾正偏差
7.2.5 有效控制
7.3 控制的方法
7.3.1 預算控制
7.3.2 生產控制
7.3.3 其他控制方法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八章 技術創新
8.1 技術創新的概念及理論演變
8.1.1 技術創新的概念
8.1.2 技術創新的理論演變
8.2 技術創新理論的內容
8.2.1 技術創新的分類
8.2.2 技術創新的模式
8.2.3 技術創新的特徵
8.2.4 技術創新對現代經濟發展的作用
8.2.5 影響技術創新因素的研究
8.3 企業家與技術創新
8.3.1 企業家的概念
8.3.2 企業家與企業技術創新的關係
8.3.3 企業家的技術創新職能
8.3.4 企業家技術創新行為的特徵分析
8.4 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力
8.4.1 從企業競爭力的角度看技術創新與競爭力的關係
8.4.2 從企業創新的角度看技術創新與競爭力的關係
思考題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1.1 管理的定義和特徵
1.1.1 管理的定義
1.1.2 管理的特徵
1.2 管理的職能
1.2.1 決策職能
1.2.2 計畫職能
1.2.3 組織職能
1.2.4 領導職能
1.2.5 控制職能
1.2.6 創新職能
1.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1.3.1 什麼是管理者
1.3.2 管理者的類型
1.3.3 管理者的角色
1.3.4 管理者的技能
1.3.5 成功的和有效的管理者
1.4 管理的屬性和管理活動的不確定性
1.4.1 管理的屬性
1.4.2 管理活動的不確定性
1.5 管理與環境
1.5.1 組織的環境系統
1.5.2 巨觀環境對管理的影響
1.5.3 產業環境對管理的影響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史
2.1 西方古典管理理論
2.1.1 西方管理思想的發展和管理理論的形成
2.1.2 泰羅和科學管理理論
2.1.3 法約爾和一般管理理論
2.1.4 韋伯和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2.2 西方行為科學理論
2.2.1 人際關係理論
2.2.2 行為科學理論的發展
2.3 西方現代管理理論
2.3.1 管理過程學派
2.3.2 社會系統學派
2.3.3 管理科學學派
2.3.4 系統管理學派
2.3.5 經驗學派
2.3.6 決策理論學派
2.3.7 權變理論學派
2.3.8 經理角色學派
2.4 當代管理理論及其發展的基本趨勢
2.4.1 企業文化理論
2.4.2 當代管理髮展的基本趨勢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三章 決策
3.1 決策的定義、原則與依據
3.1.1 決策的定義
3.1.2 決策的原則
3.1.3 決策的依據
3.2 決策的類型
3.2.1 長期決策與短期決策
3.2.2 戰略決策、戰術決策與業務決策
3.2.3 集體決策與個人決策
3.2.4 初始決策與追蹤決策
3.2.5 程式化決策與非程式化決策
3.2.6 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與不確定型決策
3.3 決策的理論
3.3.1 古典決策理論
3.3.2 行為決策理論
3.3.3 當代決策理論
3.4 決策的過程
3.4.1 識別機會
3.4.2 識別目標
3.4.3 擬定備選方案
3.4.4 評估備選方案
3.4.5 做出決定
3.4.6 選擇實施戰略
3.4.7 監督和評估
3.5 決策的方法
3.5.1 集體決策方法
3.5.2 定量決策方法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四章 計畫
4.1 計畫的概念及其性質
4.1.1 計畫的概念
4.1.2 計畫與決策
4.1.3 計畫的性質
4.2 計畫的類型
4.2.1 長期計畫、中期計畫與短期計畫
4.2.2 業務計畫、財務計畫與人事計畫
4.2.3 戰略性計畫與戰術性計畫
4.2.4 具體性計畫與指導性計畫
4.2.5 程式性計畫與非程式性計畫
4.2.6 哈羅德孔茨和海因茨韋里克的計畫層次體系
4.3 計畫的編制過程
4.3.1 確定目標
4.3.2 認清現在
4.3.3 研究過去
4.3.4 預測並有效地確定計戈0的重要前提條件
4.3.5 擬定和選擇可行性行動計畫
4.3.6 制定主要計畫
4.3.7 制定派生計畫
4.3.8 制定預算
4.3.9 計畫制定應考慮的因素
4.4 計畫的組織實施方法
4.4.1 目標管理
4.4.2 滾動計畫法
4.4.3 網路計畫技術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五章 組織
5.1 組織設計
5.1.1 組織的含義與組織設計的必要性
5.1.2 組織設計的任務和原則
5.1.3 組織設計的影響因素
5.1.4 權變式組織設計
5.2 組織的部門化
5.2.1 組織部門化的基本原則
5.2.2 組織部門化的基本形式與特徵
5.3 組織的層級化
5.3.1 組織的層級化與管理幅度
5.3.2 組織的層級化與集、分權
5.3.3 組織的層級化與結構的有機化
5.4 組織變革
5.4.1 組織變革的動因
5.4.2 組織變革的類型
5.4.3 組織變革的目標
5.4.4 組織變革的內容
5.4.5 組織變革的過程與程式
5.4.6 組織變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5.4.7 組織變革的壓力及其管理
5.4.8 組織衝突及其管理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六章 領導
6.1 領導的內涵
6.1.1 領導與管理
6.1.2 領導的作用
6.1.3 領導者與追隨者
6.2 領導者的類型
6.2.1 權力與領導
6.2.2 集權式領導者與民主式領導者
6.2.3 維持型領導者、變革型領導者與戰略型領導者
6.3 領導方式理論
6.3.1 連續統一體理論
6.3.2 領導方式行為理論
6.3.3 領導方式情景論
6.4 激勵的原理
6.4.1 激勵的概念與對象
6.4.2 激勵與行為
6.4.3 激勵產生的內因與外因
6.4.4 X理論和Y理論
6.5 激勵的內容
6.5.1 需要層次理論
6.5.2 雙因素理論
6.5.3 後天需要論
6.6 激勵的過程
6.6.1 公平理論
6.6.2 期望理論
6.6.3 強化理論
6.7 激勵的一般形式與實務
6.7.1 激勵的一般形式
6.7.2 當代若干激勵實務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七章 控制
7.1 控制活動
7.1.1 控制的必要性
7.1.2 控制理論
7.1.3 控制的類型
7.2 控制的過程
7.2.1 確定標準
7.2.2 衡量績效
7.2.3 比較績效與標準
7.2.4 糾正偏差
7.2.5 有效控制
7.3 控制的方法
7.3.1 預算控制
7.3.2 生產控制
7.3.3 其他控制方法
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八章 技術創新
8.1 技術創新的概念及理論演變
8.1.1 技術創新的概念
8.1.2 技術創新的理論演變
8.2 技術創新理論的內容
8.2.1 技術創新的分類
8.2.2 技術創新的模式
8.2.3 技術創新的特徵
8.2.4 技術創新對現代經濟發展的作用
8.2.5 影響技術創新因素的研究
8.3 企業家與技術創新
8.3.1 企業家的概念
8.3.2 企業家與企業技術創新的關係
8.3.3 企業家的技術創新職能
8.3.4 企業家技術創新行為的特徵分析
8.4 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力
8.4.1 從企業競爭力的角度看技術創新與競爭力的關係
8.4.2 從企業創新的角度看技術創新與競爭力的關係
思考題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章 管理概論
1.1 管理的定義和特徵
管理活動自古以來就存在,但是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的時間只有一二百年的歷史。管理活動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的幼發拉底河流域的閃米爾人就開始了記錄活動。
公元前17世紀,中國商朝的統治者就管理軍隊和奴隸,設立了朝廷管理機構;到了公元前11世紀的周朝,國家設立了“三公”、“六卿”、“五官”;隨後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孫子兵法》,孫子為指揮者提供了戰略決策的原則。“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在現代市場競爭中,現代管理就可以運用孫子的戰略。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孔子提倡按才能提升官員的制度,後來演變為考核提升官員的制度。公元前2250年,古巴比倫王國的漢穆拉比王就開始進行管理活動。他頒布法典,用以處理貿易、人的行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工資、懲罰和其他許多社會問題。古埃及人很早就懂得管理跨度的問題,他們的做法是以十為限,一個監督者管理十個人。管理逐漸成為協調組織運作的方法和手段。
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人類已經掌握了高科技技術,在自然科學、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知識積累已經達到了十分豐富的程度,現代工業帶來了社會化大分工,充分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情況意味著人類需要更加緊密的團結合作,管理成為組織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人們更加需要知道什麼是管理。
1.1.1 管理的定義
1.管理定義的多樣化
什麼是管理?有很多著名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科學管理之父泰羅(Taylor)給管理下過一個定義: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去乾什麼,並且讓他使用最好的方法去完成”。在他的著作中主要研究:第一,員工如何能尋找和掌握最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第二,管理者如何激勵員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績效。
現代管理理論創始人法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Henri Fay01)認為管理是由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職能組成的。人們把他對管理的定義作為研究管理的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不斷的改進。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教授提出管理是一種以績效、責任為基礎的專業職能。
1.1 管理的定義和特徵
管理活動自古以來就存在,但是管理作為一門學科的時間只有一二百年的歷史。管理活動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
早在公元前5000年前的幼發拉底河流域的閃米爾人就開始了記錄活動。
公元前17世紀,中國商朝的統治者就管理軍隊和奴隸,設立了朝廷管理機構;到了公元前11世紀的周朝,國家設立了“三公”、“六卿”、“五官”;隨後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孫子兵法》,孫子為指揮者提供了戰略決策的原則。“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在現代市場競爭中,現代管理就可以運用孫子的戰略。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孔子提倡按才能提升官員的制度,後來演變為考核提升官員的制度。公元前2250年,古巴比倫王國的漢穆拉比王就開始進行管理活動。他頒布法典,用以處理貿易、人的行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工資、懲罰和其他許多社會問題。古埃及人很早就懂得管理跨度的問題,他們的做法是以十為限,一個監督者管理十個人。管理逐漸成為協調組織運作的方法和手段。
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中,人類已經掌握了高科技技術,在自然科學、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知識積累已經達到了十分豐富的程度,現代工業帶來了社會化大分工,充分提高了生產效率,這種情況意味著人類需要更加緊密的團結合作,管理成為組織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人們更加需要知道什麼是管理。
1.1.1 管理的定義
1.管理定義的多樣化
什麼是管理?有很多著名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科學管理之父泰羅(Taylor)給管理下過一個定義: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去乾什麼,並且讓他使用最好的方法去完成”。在他的著作中主要研究:第一,員工如何能尋找和掌握最好的工作方法提高效率;第二,管理者如何激勵員工努力工作提高工作績效。
現代管理理論創始人法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Henri Fay01)認為管理是由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職能組成的。人們把他對管理的定義作為研究管理的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不斷的改進。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教授提出管理是一種以績效、責任為基礎的專業職能。
序言
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保證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基本質量,我司委託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對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四個本科專業:工程管理、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管理科學專業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等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確定了上述四個專業的核心課程和專業主幹課程,提出了這些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經濟學課程建議採用工商管理類的總量經濟學和個體經濟學的教學基本要求),並編寫相應教材。各門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及相應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秋季陸續出版,供各高等學校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