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通生物學
- 類別:慕課、遼寧省省級一流本科課程
- 建設院校:大連理工大學
- 授課平台:中國大學MOOC、學堂線上
- 首開時間:2018年12月27日(中國大學MOOC)、2019年9月23日(學堂線上)
- 授課教師:高曉蓉、夏秀英、韓璐璐、楊君、馬麗媛等
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課程定位
課程簡介
課程大綱
01 生命與生命科學 1.1 什麼是生命 1.2 生命科學的內涵 02 生命的化學組成 2.1 化學鍵和碳骨架 2.2 水與生命 2.3 糖類分子 2.4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2.5 核酸和脂類 03 細胞 3.1 細胞的基本特徵 3.2 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3.3 細胞質膜 3.4 物質的跨膜運輸 3.5 細胞骨架 3.6 細胞信號轉導 3.7 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3.8 細胞凋亡 04 能量與物質代謝 4.1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4.2 ATP的合成 4.3 生物催化劑-酶 4.4 酶促反應調節機制 4.5 電子傳遞與磷酸化 4.6 細胞呼吸 4.7 光合作用 05 遺傳及其分子基礎 5.1 認識基因 5.2 中心法則 5.3 DNA聚合酶的作用 5.4 基因表達調控 5.5 乳糖操縱子 5.6 基因突變 5.7 人類基因組計畫 06 發育 6.1 胚胎的早期發育 6.2 發育的細胞生物學機制 6.3 果蠅軀體輪廓的早期發育 6.4 四肢(附節)的發育 6.5 幾種研究發育生物學的模式生物 6.6 幹細胞和動物克隆 07 進化 | 7.1 前生命的化學時代 7.2 原始生命體系形成 7.3 細胞的起源與進化 7.4 綠色植物界的進化 7.5 動物的進化與多樣性 7.6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7.7 種群的遺傳與進化 7.8 行為的遺傳與進化 08 植物的結構與生理 8.1 植物的基本類群及特徵 8.2 植物器官與組織 8.3 植物根與莖的初生生長及初生結構 8.4 根與莖的次生生長及次生結構 8.5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與運輸 8.6 植物對礦質營養的吸收與運輸 8.7 植物的繁殖 8.8 種子與果實的形成 8.9 植物激素對生長發育的調控 8.10 環境因子對生長發育的調控 09 動物的結構與生理 9.1 結構對功能的適應性 9.2 動物的組織器官和系統的概述 9.3 消化系統 9.4 呼吸系統 9.5 血液循環系統 9.6 內分泌系統 9.7 神經系統 9.8 排泄、生殖系統與胚胎髮育 10 人類健康與重大疾病預防 10.1 人體免疫系統概述 10.2 固有性免疫 10.3 適應性免疫-T細胞應答 10.4 適應性免疫-B細胞應答 10.5 抗原 10.6 重大疾病基礎知識 11 現代生物技術 11.1 現代生物技術概述 11.2 基因工程 11.3 蛋白質工程 11.4 細胞工程 11.5 發酵工程 11.6 現代生物技術套用 |
1 第一章 生命與生命科學 1.1 什麼是生命 1.2 生命科學的內涵 2 第二章 生命的化學組成 2.1 化學鍵和碳骨架 2.2 水與生命 2.3 糖類分子 2.4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2.5 核酸和脂類 3 第三章 細胞 3.1 細胞的基本特徵 3.2 細胞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3.3 細胞質膜 3.4 物質的跨膜運輸 3.5 細胞骨架 3.6 細胞信號傳導 3.7 細胞分裂與細胞周期 3.8 細胞凋亡 4 第四章 能量與代謝 4.1 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4.2 ATP的合成 4.3 生物催化劑-酶 4.4 酶促反應調節機制 4.5 電子傳遞與磷酸化 4.6 細胞呼吸 4.7 光合作用 5 第五章 遺傳及其分子基礎 5.1 認識基因 5.2 中心法則 5.3 DNA聚合酶的作用機制 5.4 基因表達調控 5.5 乳糖操縱子 5.6 基因突變 5.7 人類基因組計畫 6 第六章 發育 6.1 胚胎的早期發育 6.2 發育的細胞生物學機制 6.3 果蠅軀體輪廓的早期發育 6.4 四肢(附節)的發育 6.5 幾種研究發育生物學的模式生物 6.6 幹細胞和動物克隆 7 第七章 進化 | 7.1 前生命的化學時代 7.2 生命原始體系的形成 7.3 細胞的起源與進化 7.4 綠色植物界的進化 7.5 動物的進化與多樣性 7.6 人類的起源與進化 7.7 種群的遺傳與進化 7.8 行為的遺傳與進化 8 第八章 植物的結構與生理 8.1 植物的基本類群及特徵 8.2 植物器官與組織 8.3 植物根與莖的初生生長及初生結構 8.4 根與莖的次生生長及次生結構 8.5 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及運輸 8.6 植物對礦質營養的吸收及運輸 8.7 植物的繁殖 8.8 種子與果實的形成 8.9 植物激素對生長發育的調控 8.10 環境因子對生長發育的調控 9 第九章 動物的結構與生理 9.1 結構對功能的適應性 9.2 動物組織器官與系統的概述 9.3 消化系統 9.4 呼吸系統 9.5 血液循環系統 9.6 內分泌系統 9.7 神經系統 9.8 排泄、生殖系統與胚胎髮育 10 第十章 人類健康與重大疾病 10.1 人體免疫系統概述 10.2 固有性免疫 10.3 適應性免疫-T細胞應答 10.4 適應性免疫-B細胞應答 10.5 抗原 10.6 重大疾病基礎知識 11 第十一章 現代生物技術 11.1 現代生物技術概述 11.2 基因工程 11.3 蛋白質工程 11.4 細胞工程 11.5 發酵工程 11.6 現代生物技術套用 |
開課信息
開課次數 | 開課時間 | 授課教師 | 參與人數 |
---|---|---|---|
第1次開課 | 2018年12月27日-2019年3月1日 | 高曉蓉、徐麗 | 2199 |
第2次開課 | 2019年3月18日-2019年6月18日 | 高曉蓉、楊君、欒雨時、任軍 | 3838 |
第3次開課 | 2020年3月1日-2020年7月10日 | 高曉蓉、欒雨時、楊君、任軍、夏秀英、韓璐璐 | 5701 |
第4次開課 | 2021年3月1日-2021年6月10日 | 高曉蓉、夏秀英、韓璐璐、楊君、馬麗媛 | 1545 |
該課程1-4次開課學時安排均為3-5小時每周 |
開課學期 | 開課時間 | 教學時長 | 學習投入 |
---|---|---|---|
2019秋 | 2019-09-23至2020-01-12 | - | - |
2020春 | 2020-02-17至2020-07-31 | 12周 | 1章/周 |
2020秋 | 2020-09-01至2020-12-31 | ||
2021春 | 2021-01-04至2021-07-25 | - | - |
2021秋 | 2021-08-09至2022-01-16 | 12周 | 1章/周 |
該課程每學期開課授課教師均為高曉蓉、楊君、任軍,章節數均為148小節,已報名1859人 |
課程特色
教學計畫
章節標題 | 教學內容 |
---|---|
生命與生命科學 | 從生物學意義上,對生命和非生命作出科學的區分。 認識生命的基本特徵、規律,掌握生命科學的內涵。 |
生命的化學組成 | 透過微觀世界了解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的原子、分子、功能基團及生物大分子的結構特徵,為進一步認識細胞和生物體奠定基礎。 掌握α-螺旋、氧化、還原、碳骨架、功能基團、水解反應、蛋白質變性等概念。 |
細胞 | 細胞是完整生命的最簡單的物質集合形式,不同的細胞或細胞群往往執行不同的功能。 重點掌握多細胞生物體中,各種分化的細胞如何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複雜生命活動的微觀機制。 掌握重要細胞器如線粒體、細胞骨架等結構功能。 掌握被動運輸/主動運輸、離子泵、同源染色體、細胞周期檢測點等概念。 了解現代細胞生物學研究技術,如流式細胞術等。 |
能量與物質代謝 | 各種生命活動,如運動、進食及食物消化、肌肉收縮、生殖、發育都需要消耗能量。 能量是物質運動的量化轉換。 掌握生命體內的能量是何種形式,重點掌握能量如何產生和消耗的過程和受調控機制。 |
遺傳及其分子基礎 | 遺傳物質是控制生命規律的內在本質,了解基因,明確和重點掌握各種生命體中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和規律,為遺傳物質的改造,尤其是了解人類基因組信息挖掘和套用的必要性。 |
發育 | 生長與發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徵之一。 了解和掌握胚胎早期發育、細胞分化、軀體輪廓和肢體發育等分子機制,深入理解和掌握生命發育的基本規律。 |
進化 | 生命從何而來是困擾人類幾百年來的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及其它進化生物學理論的啟發下,認識原始生命體系,了解動、植物,尤其是人類的起源與進化問題,了解和探討物種的行為遺傳與進化。 |
植物的結構與生理 | 植物比動物更早地出現於陸地上,沒有植物,動物不可能在陸地上生存。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整個生態系統的“肺”,植物還直接或間接“哺養”其它各級“消費者”。 掌握植物適應於陸地生活的器官與組織形態結構。 了解生長發育過程的營養物質吸收代謝、繁殖生理過程。 |
動物的結構與生理 | 為適應自然選擇,動物的多樣性決定了各種動物的結構與功能千差萬別。 掌握動物體基本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關係,了解人體重要器官的生理作用。 |
人類健康與重大疾病 | 環境中誘發或者入侵破壞人體內的細胞與組織結構的因素可能導致器官或系統失去正常的功能,從而產生疾病。 在生物的長期進化中,哺乳動物特別是人體對病原體的侵害形成了特殊的防禦機制,這對於防禦微生物感染、對抗機體損傷以及維護機體自身穩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重點掌握人體的防禦機制以及對常見的幾種重大疾病的預防策略。 |
現代生物技術 | 生物技術的應運而生正引領著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是現代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之一。 了解工程與技術的不同內涵,掌握現代生物工程技術核心是基因工程,掌握以此為基礎的其它幾大生物工程技術原理。 |
教學目標
學習預備
預備知識
學習資料
書名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年份 |
---|---|---|---|
《基礎生命科學(第2版)》 | 吳慶余 | 2006 | |
《基礎生命科學學習指導與習題(第2版)》 | 李菡、吳慶余 | 2008 | |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4版)》 | 吳相鈺、陳守良、葛明德 | 2013 | |
《現代生物學基礎(第2版)》 | 靳德明 | 2009 | |
Biology, 9th | Mason and Losos | McGrawHill |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