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4年7月,普蘭店區博物館成立,其前身是文化館文物組。
1988年,普蘭店區博物館正式掛牌獨立對外辦公,當時名為“新金縣博物館“。
1992年,隨撤縣建市“新金縣博物館“更名為“普蘭店市博物館“。
2006年12月27日,普蘭店市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15年10月13日,
國務院批覆撤銷縣級普蘭店市,設立大連市普蘭店區,“普蘭店市博物館“更名為“普蘭店區博物館”。
建築格局
普蘭店區博物館建築面積500平方米,陳列室面積150平方米。普蘭店區博物館支持配合
旅順博物館、
大連現代博物館等舉辦大型展覽提供展品。普蘭店區博物館內基本陳列為《普蘭店歷史文物》展,整個展覽通過200餘件珍貴的歷史文物,並結合圖片和
沙盤模型等輔助手段,形象生動地反映出本地區部分歷史發展概況,是人們了解普蘭店地區古代文明的視窗。
館藏文物
綜述
普蘭店區博物館的藏品來源全部來自普蘭店轄區地下出土文物。藏品類別主要有石器、陶器、銅器、鐵器、瓷器、錢幣、玉器等。截至2019年末,普蘭店區博物館總計收錄藏品數3286件/套,其中珍貴文物有852件/套。
重要藏品
“中國最長石劍“的青銅時代石劍:1992年出土於普蘭店市
瓦窩鎮孫屯村(該地現劃歸
瓦房店市)。通長121厘米,最寬處5.8厘米,最厚處1厘米。劍為青色頁岩磨製,柄部略窄且薄。向上漸寬,靠上部起脊,狹葉刃。劍柄最下部正中和劍身中上部一側各鑽有一小圓孔,為穿繩懸掛之用。劍通體磨製精細,劍葉鋒利,未見使用痕跡,是迄今中國所發現的同時代石劍中最長的一件,它已不是實用兵器,而是作為
禮器和權力的象徵。石劍的出土為研究大連地區青銅時代的歷史提供了實物證據,為
國家一級文物。
青銅時代雙坨子文化石鉞:石鉞長13.2厘米,寬12厘米,高1.35厘米,頂與刃部略呈弧形,中間偏上對鑽大孔,亞腰形,通體磨光顯出石料自然花紋,無使用痕跡。
永安烽火台:1992年8月,
贊子河鄉擴建服裝廠時,在原贊子河鄉政府街門外地下挖出,收藏在普蘭店區博物館裡。永安烽火台位於皮口鎮贊子河新台村大李屯的山丘上,是一個圓筒形的“烽火台”。當地民眾叫它“新台子”,也稱“狼煙臺”、“磚塔”。永安烽火台通高14米、底徑長9.7米、台頂直徑8.5米,頂端平口處有8個垛口,對應下面8個方形小孔。每個垛口高70厘米、寬40厘米,西北邊離地10米處建有一門,高1.65米、寬80厘米,是上下烽火台的進出口處。全台下寬上窄,內外兩層,均為大塊青色方磚加白沙灰灌漿砌成的。永安烽火台周圍原有黃石圍牆,下面有門,門頂上有石制橫額一塊,額長1.03米、寬13厘米,上面銘刻“永安墓(台)”3個大字,小字刻有“
萬曆十八年五月吉旦立”,為
明朝所建。
藏品保護
普蘭店區博物館有專人對其進行保護和修復,在館區安裝了與110接警中心聯網的ck報警系統和攝像監控器等安防設施。
所獲榮譽
2021年6月,普蘭店區博物館黨支部被授予“大連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機構設定
普蘭店區博物館歷任館長有王紹國、宮傑、孫桂蓮、傅文才等。
普蘭店區博物館屬於國營事業單位。
普蘭店區博物館的經費來源於政府財政撥款。
普蘭店區博物館設有業務部、陳列保管部。
普蘭店區博物館定編7人,在職職工5人。
參觀信息
上午8:00—11:30,下午14:00—18:00。
免費參觀。
普蘭店區人民政府—勤政街—世紀路西段—世紀路東段—普蘭店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