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中國最為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對美的認識,如他們的歷史一樣的悠久。普米族,在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價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態度,有自己獨特的民族審美對象。
本書著重解讀這個民族的藝術性格,從藝術領域這個大的視角入手,從美學的傾向性與藝術人類學的融合著眼,從原始藝術與自然密切結合,並在多維度里來反映普米族民族審美取向的價值觀,當是研究普米族民族藝術所應採取的最合理的方式。為此,作者當以此次的研究為契機,堅持不懈的努力,為普米族民族藝術的發展,貢獻自己在理論認識上的力量,並為之提供藝術實踐在理論上的指導,更好的推動普米族地區文化藝術上的繁榮。
基本介紹
- 書名:《普米族民族藝術研究》 李學更 著
- 作者:李學更
- ISBN:978-7-5482-1870-8
- 類別:哲學社會科學
- 頁數:114
- 定價:¥20元(單價)
-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作品目錄,主要內容,出版背景,
作品目錄
序 孔六慶 1
自序 李學更 2
第一章 先天之藝術性格 1
第一節 亘古美的情愫 1
第二節 靈與魂的崇拜 4
第三節 天之美的禮讚 6
第四節 情感虔誠灌注 8
第二章 道德與普米族民族藝術的同構 11
第一節 民族藝術與道德 11
第二節 藝術形式與道德 14
第三節 文學道德的共融 16
第四節 山川即人的大美 20
第三章 民族底蘊的展露 24
第一節 風俗中美的流露 24
第二節 飲食的文化藝術 29
第三節 普米諺語之解讀 31
第四節 《貢嘎嶺歌》探究 35
第四章 普米族民族性藝術的深層感悟 39
第一節 “給羊子”的生命感受觀 39
第二節 “藏巴郎”的生命本體觀 43
第三節 “擎天柱”的理想寄託觀 47
第五章 巫術中的藝術思維呈現 52
第一節 占卜中的思維辯證 52
第二節 鬼文化的思維辨析 56
第三節 《志黛穆諵》與圖騰 60
第六章 普米族藝術與華夏藝術的比較65
第一節 感知審美對象的異同 65
第二節 藝術批評手段的比較 70
第三節 藝術話語體系的溝通 74
第七章 旨歸華夏的民族文化藝術歸依 79
第一節 普米族、華夏族“美”的一致性 79
第二節 普米族民族審美的總結 84
第三節 普米族藝術研究的構想89
參考文獻 95
主要內容
專門的來研究普米族的民族藝術,是對普米族研究的領域開拓。從藝術領域這個大的視角入手,從美學的傾向性與藝術人類學的融合著眼,從原始藝術與自然密切結合,並在多維度里來反映普米族民族審美取向的價值觀,當是研究普米族民族藝術所應採取的最合理的方式。為此,我當以此次的研究為契機,堅持不懈的努力,為普米族民族藝術的發展,貢獻自己在理論認識上的力量,並為之提供藝術實踐在理論上的指導,更好的推動普米族地區文化藝術上的繁榮。
出版背景
自雲南師範大學讀研期間,作者在受教於孫和琳教授的雲南民族藝術這門課程起,即對雲南的少數民族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期間,也不時的冒出一些想法,那就是,雲南的某些少數民族的藝術,到底是具有怎樣的民族性?民族藝術與傳統藝術之間,到底是怎樣的關係?民族藝術,是否是僅僅囿於美術、音樂、文學等等形式?
2009年,作者到保山學院藝術學院任教,除了對美術史以及藝術概論的任教之外,又重新燃起了對民族藝術進行探索的熱情。之所以選擇普米族的民族藝術作為研究的對象,是因為他認為普米族的民族藝術,頗能代表雲南少數民族藝術的特點,頗能體現原始藝術中的幾乎所有的藝術因子。而同時,恰逢作者所任教的班級中,有一位普米族的同學,其對本民族藝術的諳熟,讓我受益匪淺。從與改同學的交流中,我更深信,普米族的民族藝術,足可以在中國的藝術域中,以更輝煌的方式,為眾多的人所接受。這是因為,普米族民族藝術,深深紮根在其虔誠的民族審美情感中,紮根於對自然的強烈熱愛之中。當然,普米族的民族藝術,其中與巫術接近的一面,到了科學發展的今天,也許應該加以擯除。但是,如果這種藝術形式是能凝聚民族情感的,能夠保持民族藝術的獨立性的,那么,就要進行審慎的辨析,而不能簡單化的丟棄。這也是我在研究普米族民族藝術中,將鬼文化與巫文化,也用來作普米族民族藝術解讀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與傳統藝術的研究,有較大的不同的是,普米族民族藝術的研究,更注重田野調查,而不是文本分析。為此,作者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往返於寧蒗、永勝、蘭坪等地,憑藉自己的美術史知識結構與藝術理論的基礎,儘可能的少參雜自己的個人審美情緒,本著追朔本質、探索潛質、明了原質的原則,理性的看待能體現普米族藝術民族性的藝術現象,察究這些藝術現象背後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