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庵印肅

普庵印肅,公元1115年生,祖籍江西宜春,是宋代的得道高僧。

基本介紹

  • 本名:普庵印肅
  • 字號:印肅
  • 所處時代:宋代
  • 出生地:江西宜春
  • 出生時間:宋微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
簡介,降生靈異,悟道因緣,南泉山興建梵剎,

簡介

在中國漢傳佛教歷史上,普庵禪師其名如日高懸,後世景仰。師乃江西宜春人,生於宋微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俗姓余,字印肅,27歲禮壽隆賢法師落髮為僧,28歲受甘露大戒於宜春城北開元寺。次年入湘,訪溈山牧庵法宋禪師而省悟,紹承禪宗臨濟之法緒,為臨濟法系第13代祖師。39歲時,領使貼往慈化寺,主慈化寺“自此弘誓,開化人天”。孝宗丙戌乾道二年(1166年)始營梵剎,至乾道四年十二月落成。
師乘願出世,濟物利生,留傳於世的語錄四卷,明成祖讀之時說:“此書之精深,不是非想像可以求,其神妙,非虛空可以比擬。”明代進土鄒元標亦說:“直接如來正宗。”其釋談章被譜成了曲子,作為梵唄,流傳於叢林世稱“普庵咒”。
師曾自題像贊云:
蒼天!蒼天!悟無生法,談不說禪,開兩片皮,括地談天。如何是佛,十萬八千。自師主持江西宜春南泉山慈化寺後,師便屢顯神跡,後有無名氏輯其神跡異事為《普庵禪師靈驗記》行世。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七月二十七日師沐浴更衣,索筆書偈於丈室西壁。書畢,坐跏趺而逝。是年冬天門人奉師全身入塔。本文就普庵禪師生平作一簡介,以饗讀者。

降生靈異

普庵禪師名印肅,宋宜春袁州余氏子。生於宋微宗政和五年(1115年)師未生時,鄰夜有望其室,祥光燭天。繼而蓮花道周,或現阡陌。師即生,五相豐潤,由是大家想起了唐朝時有一個佛門風水大師司馬頭陀曾經在此留下鈴記:“南山有個七星山嶂,亥脈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懸幡,佛祖有為難。”乃知祥光瑞蓮之兆,正應驗司馬頭陀預示將有聖人降生之言。
宣和改元二年(1120年)師六歲,一天晚上在睡夢之中,夢見一異僧點他胸脯而言:“汝他日當自醒,”第二天醒來把這事告訴母親黃氏,其母視之,果見師胸脯上有一紅點,大如櫻桃。高宗甲寅紹興四年八月(1134年)師20歲其母遣師到今宜春慈化鎮柳亭村鴨嘴嶺壽隆院做行者,在寺七年後,辛西紹興十一年四月八日“(1141年)師填寺牒為僧,禮壽隆賢法師為師。一年後,也就是壬戌 紹興十二年五月(1142年)師28歲來到宜春城北開元寺受具足戒。一日賢法師授師法華經典。師曰:“諸佛玄旨,貴在於心,數墨循行,何益於道!師之回答,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你把三藏十二部翻完,也找不到這樣答案。故師深得賢法師之器重。葵 亥 紹興十三年(1143年)師離開賢法師到湖南參訪善知識,聽說有"伏虎禪師"之稱的牧庵法忠在溈山說法,就去訪牧庵法忠禪師,一見到就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牧庵法忠禪師拿拂塵豎起示之,師當下即有所省悟。是年回到壽隆院。此時師已二十九歲。

悟道因緣

在距壽隆院不遠之處也有一個寺院,宋高宗建炎,也就是公元1127年—1130年初年之間,一場熊熊大火把這座香火非常旺盛,納僧過百建於唐代的慈化古寺燒得殘牆斷壁。從此寺哀僧稀。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師領使帖入主這座慈化寺。隨後十二年的禪修生活中,師勇猛精進到不曾懈怠臥草蓆而眠,一天讀到“華嚴合論”中一句“達本情忘,知心體合”時,突然豁然大悟,遍體汗流,良久師乃說:“我今親契華嚴法界的境界。”與眾說法語後,隨作頌曰:“捏不成撥不開,何須南嶽又天台,六根門首無人用,惹得胡僧特地來。”
師開悟之事,後人仰慕至極,如元代的學者虔集游慈化寺後,留下南泉丈室詩一首:“爐香滿室雨垂簾,借得方床午睡甜,泉上老龍還記取,山翁曾此聽華嚴。”亦想一覺起來親契華嚴境界,師之禪風,峻機立辯,具足六遍,遊戲三昧,靈應莫測,變化無方,比如有人問師,修何行業而得此”師當空畫一畫曰:“會么”人稱為八地菩薩。明代僧人妙印說:“師之得道乃是”悟華嚴奧旨,切牧庵之峻機。
自此以後,師高揚正法眼藏,身體力行,舍已救世,“上裨益於王化,下利澤於生民”,因而“江湖問奔走傾動,以不見為憾”。
丙子(1156)師四十二歲,五月其師付賢法師示寂,七月師奉檄兼管壽隆院,師見眾日盛,恐有魔惱,於是獨自在南山築一石屋。(今天龍巖)修禪入定。隱沒山中,鮮為人知,在兩年山林禪修期間師聞山泉滴瀝之聲音,依其聲調成咒語,朝朝自誦,人或學之,名普庵咒,《指月錄》說師之咒,世間流傳甚廣,並且被製成管樂。《續指月錄》云:“師有語錄四卷,其釋淡章被諸管玄,用備梵唱,人稱普庵咒。”因師之咒具有“普安十方,安定叢林”之神力,曾逢塑望必誦於寺院,明萬曆年間(1600年)蓮池大師將之編入《諸經日誦》後《禪門日誦》亦錄之。成為漢傳佛教中影響最大的神咒,後有信士夜望南山石岩上有光徹天,言師所住,後大眾苦清,師才回慈化寺。

南泉山興建梵剎

孝宗丙戍乾道二年(1166年)師以慈化院“慈化老屋 ,地氣索莫”,要另擇新址,重建梵宇,於是按司馬頭陀之鈴記,來到南泉山大樹下禪定良久,有一神人出現,身長八尺余,紅髮披肩,鬍鬚蓋嘴,而問師說:“小神奉上帝之命,守護此地已有五百年,等待普庵僧,你是何人,膽敢坐此?”師云:某即普庵也,神遂合掌禮拜。在建寺中,一日師向火,忽然將火箸作支撐狀,並著力喝號,大眾不知所故,問師何故如此,師日:“今日豎法堂之梁纜繩已斷,我在助力也。眾人趨步抬頭,果然見纜繩已斷。其梁兩頭橫空,自不墮地。新寺在建造的過程中,師屢顯神跡。”比如:水井出木,禁鐘靈異,等等。至今還保留有其遺蹟為當地人談得津津樂道。乾道四年(1168年)十二月,慈化寺落成,成為江右佛教大道場之一。
四、刺血手書《加頌金剛經》
隆興癸未十月(1164年)有賢士來拜師,並出示木平亮禪師的《金剛經隨分頌》三十四首。師對此《金剛經隨分頌》評價甚高,說此註解金剛經頌字字見宗,言言見諦。在讀誦時,師發現三十四首中不見有”三十一分”“三十二分”兩頌,認為這是傳抄過程中遺落,無因尋究。於是以大智慧刺血為墨,眾信士捐助金粉,歷經五載,於乾道已丑年(1169年)。
二月圓成三十二頌,題目《隨機無盡頌》世稱普庵刺血手書《加頌金剛經》此經全長1850公分,寬35公分,金剛經原文加注頌兩萬餘字,師圓寂後,此經一直在寺供奉。1641年郡國理丁聖將此經捧入家鄉巴陵縣御洞鄉供奉歷三十載,民國二十四年當時政界要人如蔣作,歐陽漸、楊廉堪、周震麟及佛門領袖如太虛等人在南京閱後題詞或作序贊之。當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在寶峰寺觀後亦作了題詞。
“文革”期間,該《加頌金剛經》險遭人燒毀,袁州一居士從火中智取出。而得以保存了這一歷經數百年,至今字跡仍金光燦燦的孤本。2008年1月4日,慈化禪寺隆重舉行了“迎清供奉普庵禪師刺血手書《加頌金剛經》祈福吉祥法會。
宋已醜(1169年)七月二十一日師索筆,書偈於丈室西壁,偈曰:“咋雨咋晴寶象明,東西南北亂雲深,失珠無限人遭劫,幻應權機為汝清。”書畢,坐跏趺而逝,終年55歲。據歷史記載,言師早就預知他自己將要圓寂何年何月了。乾道四年(1168年)12月,一天師騎一白牛,吹著一支鐵笛,在街上繞了三圈之後,回寺,師圓寂這一年,大家悟出師當年騎白牛吹笛子在街上繞三圈的原因。大家是怎么想到的呢?按乾支紀年這一年正逢己丑年,師騎牛橫吹笛子的姿勢象個已字。牛是生肖屬相當中的醜字,笛子七孔象七輪滿月,師橫吹笛子騎牛繞市三圈正合三七二十一。到冬天的十一月一日,弟子們建塔奉師全身入塔。師圓寂後,因處處“顯靈”“護國有功”,宋、元、明三朝先後七次詔封,宋嘉熙元年,(1237年)五月江南久旱無雨,百姓進香禱告,師有求必應,被宋理宗詔封為“寂感禪師“,其塔賜封為定光塔,淳佑三年(1250年)加封為“妙濟禪師”寶佑三年(1255年)12月,京城瘟疫流行,群醫束手無策,宋理宗派人前來慈化寺祈禱師“慈悲為懷,普渡蒼生”被加封為“真覺禪師”鹹淳五年(1269年)四月加封為“昭貺禪師”元大德四年(1300年)七月加封為“大德禪師”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十三日明成祖朱棣加封師為“至善宏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惠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視師形同如佛出世,上行下效,皆供之。
宋鹹淳年間,宜豐尊宿姚德在城西建了一座橋,特在江邊劃一塊地,建普庵堂,供奉普庵像以鎮水怪。元仁宗延佑年間(1314—1320)南康沙門於蘇州城西建慧慶禪寺,塑普庵禪師象以供養,師其事跡有的已融入道教或民間宗教中,如今四川、廣東、福建、湖北、浙江、東南亞等地都有普庵禪師信仰。台灣金門、澎湖、彰化等地及福建晉江每年都會有組織團體來慈化寺禮拜祖庭。在日本,臨濟宗佛殿背後亦有安普庵師牌位,普庵禪師是聞名世界的高僧大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