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又名牡羊古剎、普光寺,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廣場,明至清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普光禪寺整個建築採用傳統斗拱和藻井結構,占地面積約11060平方米,由大山門、二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玉皇閣、高貞觀、武廟、牌坊等組成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形成了集寺、觀、祠、坊、閣為一體和格局。廟內供奉有釋迦牟尼,觀世音,玉皇大帝,文殊、普賢菩薩,四大天王,十八羅漢,“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以及關公等諸多神像。普光禪寺古建築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築風格和特點,同時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於一體,普光禪寺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建築和宗教方面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2013年3月5日,普光禪寺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 地理位置: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廣場
  • 所處時代:明至清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238-3-536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建張家界普光禪寺,寺廟建於屬佛門五宗之臨濟宗,原管轄本境80餘座佛寺,200餘僧侶,常住僧侶達50多人。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修二山門。
1972年至1977年,永紅國小設在普光禪寺里。
2014年,普光禪寺其進行修繕。
2003年,住持湖南嶽陽聖安古寺的懷梵法師,住持普光禪寺。懷梵法師幾經奔走,多方求助,將普光禪寺重新修葺一新,並於2004年3月,盛請各地高僧大德,在普光禪寺舉行佛像開光儀式,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普光禪寺首次舉行的大型佛教活動,也是張家界市首次舉行的大型佛教活動。

建築格局

普光禪寺,又名牡羊古剎、普光寺,是牡羊古剎建築群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前有天門山,後有福德山(即今子五台)。普光禪寺整個建築採用傳統斗拱和藻井結構,占地面積約11060平方米,由大山門、二山門、鐘鼓樓、大雄寶殿、羅漢殿、觀音殿、玉皇閣、高貞觀、武廟、牌坊等組成一個龐大的古建築群,形成了集寺、觀、祠、坊、閣為一體和格局。廟內供奉有釋迦牟尼,觀世音,玉皇大帝,文殊、普賢菩薩,四大天王,十八羅漢,“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以及關公等諸多神像。

主要建築

大山門
大山門正上方有“普光禪寺”4個金色的大字,朱漆紅色,古色古香。左右兩邊耳門分別題著“慈雲普護”“覺路光明”,向眾生宣揚著佛教慈悲為懷、見性光明的教義。大山門是三開間硬山牆式建築,山牆呈弧狀弓形,山門在明間入口處突起成歇山頂,做成歇山與硬山相結合的屋頂形式。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大山門
二山門
門緊接二山門,即天王殿,是普光禪寺中保存得較為完整的古建築。二山門是抬梁式建築,為三間單檐歇山,抬梁式構架,檐下有斗拱四輔作,所供四大天王是近年來重塑。二山門與大雄寶殿之間有廣庭,左右原來的鐘、鼓樓已毀,代替為1982年後重建的八角重檐攢尖亭。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天王殿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是普光禪寺的核心建築,單檐歇山。正殿大門上楣有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巨匾。前面檐廊明間柱子上有金色盤龍立雕一對。殿的東西牆壁是普光禪寺的奇景之一:“月點燈”。此處有兩塊水磨石碑,磨製精細,光滑如鏡,據說每當明月當空,石碑反射月光照影,大殿一片銀輝,故有“月點燈”之說。普光禪寺另一處奇景——“風掃地”也在大雄寶殿,因大殿設計奇特,一年四季常有神奇清風拂過,將地面吹得乾乾淨淨,“風掃地”由此得名。在過亭兩側有水、火二池,無論大旱乾渴,水池四時不涸,雖大雨滂沱,火池滴水無存,兩池相得益彰,成為普光禪寺又一奇景。大殿天花為井格式,彩繪飛禽花卉。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大雄寶殿
水火二池
大雄寶殿後面東西兩側有水、火二池。水池無論旱澇,常年積水不溢不落;火池不管晴雨,四季乾涸滴水不存。殿後石坪有一龍眼井,井水清澈透明,飲水可療疾。其地勢和水位均高於水、火二池,然而井水卻不能滲入同一縱軸線上的水、火池一絲一縷。對於這一現象,在人們還沒有掌握科學原理的古代,只能用神話加以解釋。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水火二池
羅漢堂
大雄寶殿後面有廊與羅漢堂相接,羅漢堂成工字形平面,屋頂交錯勾搭,形成複雜而又靈巧的造型。此殿有43個構件,它保存的一斗三升二斗拱為明代原始風格的斗拱,最大特點是“曲柱彎梁屋不斜”,這些斗拱全由木鉚銜接,不用一顆鐵釘。羅漢堂樓下供有木刻十八羅漢,樓上圓音樓則供著二十四諸天造像,形態各異、造型生動。圓音樓是羅漢殿向北突出的一座抱履,曾經是存放經書的地方,與羅漢殿構成雙層重檐歇山頂,正視一頂,斜看則出現三層飛檐。圓音樓為純木結構,樓中藻井與羅漢殿相通。上層瓦面水匯流二層山尖,在交接處各設計一個開口木龍頭,龍口置吊珠。雨水排注時,吊珠前後自然彈動,如同真龍戲水,既調節了注水流連,又避免了山尖受到沖洗。
觀音堂
觀音堂是一幢五間歇山式建築,是整座寺院建築中軸線上的最後一間。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觀音殿
文昌祠遺址
普光禪寺左前部原建有文昌祠,為清末所建,已毀,現僅存祠門和兩邊的節孝牌坊。兩座牌坊分別為清嘉慶、道光年間建造,上刻有“朱買臣負薪讀書”“李密牛角掛書”“匡衡鑿壁偷光”“車胤囊螢奮讀”等古代聖賢勤奮攻讀的故事。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文昌祠遺址
武廟
文昌祠的左邊建有武廟,亦稱關帝廟,呈條形狀平面布局,縱深發展。正殿中央塑有關帝坐像,旁有周倉持刀侍立。大門後有戲台,正對著前殿,兩側建有偏殿,前殿之後依次為鐘、鼓亭,正殿和寢殿。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武廟
高貞觀
普光禪寺左後部有道教建築高貞觀,是普光禪寺現存最早的建築,建於宋末元初。整個建築沿襲了唐宋建築的特徵,單檐歇山頂,全用大斗拱托梁,枋下墊特大雕花角,殿內有兩根象徵方土方術的全栓,殿後兩根檐柱與礎之間承墊了一塊厚約3公分的餅狀木質,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玉皇閣
高貞觀後有玉皇閣,建於明朝晚期,清嘉慶十八年(1813年)重修。三層重檐歇山頂,高14.6米,曾有文人登樓遠眺,面對腳下的古城和天門山的雄姿,即興吟誦出“萬千戶盡收眼底,十六峰宛並肩頭”的佳句。高貞觀較早以前就沒有道士,香火由普光禪寺僧人代管,久而久之,佛門僧眾相沿成習。在以前,普光禪寺香火旺盛,佛道相安無事,和睦共處,成了一大特色。

歷史文化

宗教活動
民國八年至民國三十二年(1919~1943年),先後六次在普光禪寺舉行龍華大會,湘、鄂、川、黔數省近千名教徒在普光禪寺摩頂受戒,故有江南名剎之譽。
歷史傳說
相傳500多年前的一天,駐永定衛指揮使雍簡在這山坡上看見一群牡羊,便騎馬追趕,不料牡羊一下鑽入土中,他感到奇怪,便命人挖掘,竟挖出了一堆白花花的銀子。他把這件事奏明當時的永樂皇帝,皇帝大悅,敕命就地取材建寺,並賜名普光禪寺。所以普光禪寺寺院大門上方的匾額寫著“牡羊古剎”,後來,一些人藉此風水寶地,先後在普光禪寺一帶建起了嵩梁書院、城隍廟和文廟等古建築,統稱為牡羊古剎。

文物價值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具有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築風格和特點,同時融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於一體,普光禪寺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建築和宗教方面都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普光禪寺古建築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
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普光禪寺古建築群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人民廣場。
普光禪寺

交通信息

公共運輸:乘坐1路、6路、7路公車至人民廣場站下車。
自駕:沿大庸路、迎賓路駕車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