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花榆(學名:Ulmus serotina Sarg.)是榆科、榆屬喬木。樹皮淺棕色到微紅色,具淺裂縫。分枝展開到下垂;小枝棕色到灰色,被短柔毛到無毛。芽棕色,芽鱗深棕色。葉片長圓形倒卵形;背面黃金色軟短柔毛,脈腋無短柔毛,正面黃綠色。總狀花序,花8-12朵。翅果淺棕色,卵球形到橢圓形。種子不膨脹。花期夏末到秋季。分布於美國。常生於海拔100-460米的中等至排水良好的潮濕土壤上,土壤質地從粘土壤土到砂質壤土不等。
晚花榆木材可作商業木材出售;野生動物以幼樹為食,吃種子和花蕾;也可作為觀賞樹種植。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21米;樹冠展開,寬圓形。樹皮淺棕色到微紅色,具淺裂縫。分枝展開到下垂,成熟時常發育不規則的木栓質翅;小枝棕色到灰色,被短柔毛到無毛。芽棕色,先端銳尖,無毛;芽鱗深棕色,無毛。葉柄約6毫米,無毛到短柔毛。葉片長圓形倒卵形,長7-10厘米,寬3-4.5厘米,基部偏斜,邊緣重鋸齒,先端漸尖;背面黃金色軟短柔毛,脈腋無短柔毛,正面黃綠色,無毛。
總狀花序,花8-12朵,長至5厘米;花梗0.5-1厘米。花萼裂開幾乎到基部,裂片5-6;雄蕊5-6;花葯黃紅色;柱頭白色,短柔毛。翅果淺棕色,卵球形到橢圓形,長1-1.5厘米,狹翅,被短柔毛,邊緣密被緣毛,尖端深具缺口。種子增厚,不膨脹。花期夏末到秋季。
生長環境
- 氣候
晚花榆在美國中東部的濕潤溫帶,年平均降水量約為1020-1320毫米,其中約50-65%發生在4-9月。該地區的年平均降雪量約為5-50厘米。年平均溫度範圍在13-17℃之間,最低和最高溫度分別為-23℃和46℃。在物種範圍內,生長季節平均為180-220天。
- 土壤和地形
晚花榆常生長在中等至排水良好的潮濕土壤上,土壤質地從粘土壤土到砂質壤土不等。它也常見於石灰岩或其他鈣質材料形成的乾燥岩石土壤。在富水底和沼澤邊緣河流沿岸的沖積土上,這種情況較少發生。粘土壤土和砂壤土主要為老成土和濕潤老成土。老成土通常潮濕,地下層中有機物含量相對較低。它們形成於一年中相對較短或無乾燥期的潮濕氣候。據報導,晚花榆也在淋溶土和始成土的地帶出現。淋溶土中高表層為灰色至棕色,地下層為粘土堆積。它們通常是潮濕的,但在溫暖的季節可能會幹燥。始成土具有弱分化的層位,其原料已被改變或移除,但尚未累積。這些土壤也潮濕,但在溫暖季節可能幹燥。
晚花榆生長的海拔範圍從南端的約100米到北部的約460米。在一些高地海灣和峽谷中,生長地從非常平坦的地形到中等坡度不等。據報導,晚花榆在阿肯色州的高地海灣和溝壑中生長,但在密西西比河沖積平原排水不良的低地中明顯缺乏。
- 伴生植物
晚花榆通常非常分散,很少有以該物種為主要成分的林分記錄。九月榆樹通常生長在中後期演替群落的泛濫平原上,常見的伴生植物有美國榆(Ulmus americana)、河樺(Betula nigra)、北美楓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有時還有糖槭(Acer saccharinum)。在海灣和近緣山坡上,它可能與美洲鵝耳櫪(Carpinus caroliniana)、佛羅里達州槭(Acer barbatum)、美國白梣(Fraxinus americana)、四棱梣(Fraxinus quadrangulata)、北美楓香、紅槲櫟(Quercus rubra)、美國白櫟(Quercus alba)和美國榆一起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國,零星地從伊利諾州南部穿過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到喬治亞州北部、阿拉巴馬州北部、密西西比州北部、阿肯色州和俄克拉何馬州東部。它在阿肯色州和田納西州最為豐富。
繁殖方法
如果種子一成熟就在冷床中播種,通常會在幾天內發芽。儲存的種子發芽不太好,應該在早春播種。種子也可以“綠色”收穫(當它完全發育但在樹上乾燥之前),並立即在冷床中播種。它應該很快發芽,並在生長季節結束時長出更大的幼苗。當幼苗大到可以處理時,將幼苗刺入單獨的花盆中,然後在溫室中種植,確保幼苗能夠度過第一個冬天。在春季末或夏季初,在最後一次預期霜凍之後,將幼苗種植到苗圃中。植物在苗圃中的生長時間不應超過兩年,因為它們會形成主根,然後會難以移動。
主要價值
晚花榆木材堅硬、紋理緊密、非常堅固、可以拋光至高光澤,可以作商業木材出售。種子被各種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吃,包括松鼠;小枝和花蕾有時會被鹿啃食,一些獵鳥會啃食花蕾。在美國喬治亞州和阿拉巴馬州晚花榆作為觀賞樹種植。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