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翠園論學雜著》作者陳奇猷先生是我國先秦諸子研究專家,一生專攻先秦諸子典籍的考證和校釋。他國學功底深厚,治學嚴謹。其《韓非子新校注》和《呂氏春秋新校釋》,已在海內外學術界受到高度讚譽。《晚翠園論學雜著》是他六、七十年來發表在報刊雜誌上學術論文的結集,其中又加入多篇未發表的著述。《晚翠園論學雜著》有《韓非子編》、《呂氏春秋編》、《墨子編》、《古代文史編》、《考古編》等編,內容廣涉諸子考辯、考古、古典文學、古代歷史學、古文字學,乃至古代科技、古代音樂等諸多方面觀點獨特,見解精到,有助於人們全面了解作者的治學途徑和取得的成就。書後附錄《晚翠園詩稿》,記錄了作者多年來所寫的幾古篇詩詞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晚翠園論學雜著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401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古籍出版社
- 作者:陳奇猷
-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2550486, 978753255048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晚翠園論學雜著》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
《韓非子》編
《韓非子集釋》刪要
《韓非子》的文學價值
韓非對名辯家的評論
韓非對陰陽家的評論
韓非對從橫家的批判
韓非與老子
為什麼說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的法治與其破除迷信之論
論人的情性是引發韓非法治思想的因素
我怎樣校釋《韓非子》與《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編
《呂氏春秋》僻異字考釋
《呂氏春秋》僻異字考釋補
《呂氏春秋》所著周五鼎考釋——兼釋“竊”字
《呂氏春秋》的天學價值
《呂氏春秋》成書的年代與書名的確立
讀周乾渫《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數事議》後
《呂氏春秋》評介——兼為管敏義先生《呂氏春秋譯註》序
呂不韋是怎樣一個人?《呂氏春秋》為何有“一字千金”之譽?
《墨子》編
孫詒讓《墨子詁》商榷
墨子的科學——力學與光學
墨子詁跋
古代文史編
《詩經》與《楚辭》的關係
《詩·兔置》考
讀王力《楚辭韻讀》札記一則
對《楚辭韻讀》的一點意見
陶淵明《閒情賦》論
蜀主孟昶玉樓春偽托考
評《宋詞三百首箋》
李易安一翦梅正訛
夏征舒弒陳靈公事始末
伊尹的出身及其姓名
讀江曉原《回天》後一一兼論周武王何以必須在甲子朝到達殷郊牧野及封微子於孟諸
惠施考傳
惠施評論
惠施三個名辯命題釋義與地圓的發現
季子其人及其學說初探
也談“爰田”——兼談“國人”
韓亡鄭的教訓
《史通通釋》證誤
《左傳紀事精選》序
考古編
公孫淖編鐘編鎛銘文考釋
部中簋當作止(邿)子中簠
北趙M8晉侯墓墓主為第一代晉侯唐叔虞考
《北趙M8晉侯墓主考》補述
北趙晉侯墓出土叔矢方鼎銘文研究
《睡虎地秦簡(編年記)考證》讀後——與韓連琪同志商榷
馬王堆漢墓帛書彗星圖試釋
胥浦101號西漢墓《先令券書》字釋
讀《漢碑偶識》質疑
新莽嘉量拓片跋
其他
六書宜增“記號”一書為七書說
論中國語之仆音群及雙音綴
詞調增韻換韻及句末平仄通用例
《易經》“拔茅茹以其匯”解
黃鐘管長考
十二律管之長考
古樂怎樣定音?
什麼是三分損益法和十二律的振數?
我國最早的大型化裝舞劇是什麼?其演出情況如何?
古人在座次尊卑上有什麼規定和講究?
什麼是五服?我國古代喪服制度情況如何?
論古籍整理與自然科學的交叉關係
我對翻譯古籍的體會
從一則“古聞”談起
南華三寶——油粘米、竹絲李、草菇
頻婆果考
《呂氏春秋》記載的幾種美味肉食
談蟹
天降巨冰
評“部定大學用書中國歷史通論遠古篇”
附錄一
晚翠園詩稿
憶秦娥
挽母聯
臨江仙
錦纏道
探春令
壬午清明踏青
上海中華文化研究所重陽詩會即興
金菊對芙蓉
剔銀燈
過南京雞鳴寺
臨江仙
鷓鴣天
過晚翠園廢墟
鷓鴣天
鷓鴣天
剔銀燈
題筆石研
自北京至銀川,夜渡居庸關作
初到銀川見聞
弔古長城
固原見聞
題涇水源頭老龍潭
詠陶淵明
憶童年
江南春
二零零五年乙酉重陽
附錄二
自述
《韓非子》編
《韓非子集釋》刪要
《韓非子》的文學價值
韓非對名辯家的評論
韓非對陰陽家的評論
韓非對從橫家的批判
韓非與老子
為什麼說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韓非的法治與其破除迷信之論
論人的情性是引發韓非法治思想的因素
我怎樣校釋《韓非子》與《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編
《呂氏春秋》僻異字考釋
《呂氏春秋》僻異字考釋補
《呂氏春秋》所著周五鼎考釋——兼釋“竊”字
《呂氏春秋》的天學價值
《呂氏春秋》成書的年代與書名的確立
讀周乾渫《陳奇猷(呂氏春秋校釋)數事議》後
《呂氏春秋》評介——兼為管敏義先生《呂氏春秋譯註》序
呂不韋是怎樣一個人?《呂氏春秋》為何有“一字千金”之譽?
《墨子》編
孫詒讓《墨子詁》商榷
墨子的科學——力學與光學
墨子詁跋
古代文史編
《詩經》與《楚辭》的關係
《詩·兔置》考
讀王力《楚辭韻讀》札記一則
對《楚辭韻讀》的一點意見
陶淵明《閒情賦》論
蜀主孟昶玉樓春偽托考
評《宋詞三百首箋》
李易安一翦梅正訛
夏征舒弒陳靈公事始末
伊尹的出身及其姓名
讀江曉原《回天》後一一兼論周武王何以必須在甲子朝到達殷郊牧野及封微子於孟諸
惠施考傳
惠施評論
惠施三個名辯命題釋義與地圓的發現
季子其人及其學說初探
也談“爰田”——兼談“國人”
韓亡鄭的教訓
《史通通釋》證誤
《左傳紀事精選》序
考古編
公孫淖編鐘編鎛銘文考釋
部中簋當作止(邿)子中簠
北趙M8晉侯墓墓主為第一代晉侯唐叔虞考
《北趙M8晉侯墓主考》補述
北趙晉侯墓出土叔矢方鼎銘文研究
《睡虎地秦簡(編年記)考證》讀後——與韓連琪同志商榷
馬王堆漢墓帛書彗星圖試釋
胥浦101號西漢墓《先令券書》字釋
讀《漢碑偶識》質疑
新莽嘉量拓片跋
其他
六書宜增“記號”一書為七書說
論中國語之仆音群及雙音綴
詞調增韻換韻及句末平仄通用例
《易經》“拔茅茹以其匯”解
黃鐘管長考
十二律管之長考
古樂怎樣定音?
什麼是三分損益法和十二律的振數?
我國最早的大型化裝舞劇是什麼?其演出情況如何?
古人在座次尊卑上有什麼規定和講究?
什麼是五服?我國古代喪服制度情況如何?
論古籍整理與自然科學的交叉關係
我對翻譯古籍的體會
從一則“古聞”談起
南華三寶——油粘米、竹絲李、草菇
頻婆果考
《呂氏春秋》記載的幾種美味肉食
談蟹
天降巨冰
評“部定大學用書中國歷史通論遠古篇”
附錄一
晚翠園詩稿
憶秦娥
挽母聯
臨江仙
錦纏道
探春令
壬午清明踏青
上海中華文化研究所重陽詩會即興
金菊對芙蓉
剔銀燈
過南京雞鳴寺
臨江仙
鷓鴣天
過晚翠園廢墟
鷓鴣天
鷓鴣天
剔銀燈
題筆石研
自北京至銀川,夜渡居庸關作
初到銀川見聞
弔古長城
固原見聞
題涇水源頭老龍潭
詠陶淵明
憶童年
江南春
二零零五年乙酉重陽
附錄二
自述
文摘
《呂氏》此文乃本之《莊子》。《莊子·養生主》云:“庖丁云: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墢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以《莊子》文與《呂氏》文對照,《莊子》“發於硎”即《呂氏》之“(磨阝)研”。《莊》文“於”字當為語辭或衍文。《說文》無“硎”字,“硎”當為“研”之別體(研字從開,“刑法”之刑從井,硎系從研從刀,非從石從荊)。發與腳為支歌通轉,且古無輕唇音,發與(磨阝)皆雙唇音為雙聲,則發與(磨阝)雙聲疊韻,發自可假借為(磨阝)也。又《國語·周語》“王耕一墢”,《呂氏春秋·孟春》篇高誘注引“墢”作“發”,《說文》又作“坺”,可知發音如坺,與磨音極近,發可借為(磨阝),尤為明證。綜上所證,《莊子》之“發硎”即“(磨阝)研”無疑。呂不韋與莊周時近,能明《莊子》之本義,故以本字易借字而作“(磨阝)研”也。
《淮南子·齊俗訓》襲《莊子》云:“庖丁用刀十九年而刀如新剖硎。”字又作“剖”。剖與磨亦雙聲,則“剖硎”亦即“(磨阝)研”也。乃後人不知《莊子》文之本字,臆為之說,首先是高誘注《淮南》云:“新剖,始制也。硎,磨石也。”是謂新剖硎即新制之磨石,義與《莊子》文不相洽,高誘顯然是臆說。且《說文》無“硎”字,而先秦古籍中僅《莊子》一見,他書無之。至晉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大碕,右號臨硎”,有“硎”字,但李善注云“臨硎,閽闥名”,亦非磨石之義。晉郭象注《莊子》謂“硎,砥石也”,唐陸德明《釋文》雲“磨石也”,皆是據《淮南》高注為說,是一誤而再誤也。
《淮南子·齊俗訓》襲《莊子》云:“庖丁用刀十九年而刀如新剖硎。”字又作“剖”。剖與磨亦雙聲,則“剖硎”亦即“(磨阝)研”也。乃後人不知《莊子》文之本字,臆為之說,首先是高誘注《淮南》云:“新剖,始制也。硎,磨石也。”是謂新剖硎即新制之磨石,義與《莊子》文不相洽,高誘顯然是臆說。且《說文》無“硎”字,而先秦古籍中僅《莊子》一見,他書無之。至晉左思《吳都賦》“左稱彎大碕,右號臨硎”,有“硎”字,但李善注云“臨硎,閽闥名”,亦非磨石之義。晉郭象注《莊子》謂“硎,砥石也”,唐陸德明《釋文》雲“磨石也”,皆是據《淮南》高注為說,是一誤而再誤也。
序言
亡夫陳奇猷,生於1917年,廣東韶關人。自幼好學,1936年,考入北京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1940年,大學畢業,升入同校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深造,1942年夏,經學位答辯,膺文學碩士學位。先後在上海誠明文學院、光華大學和震旦女子文理學院任教授之職。1951年因故離職,潛心寫作工作,專攻先秦諸子的考證和校釋。1958年,他的處女作《韓非子集釋》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頗得學術界的好評。繼而他又轉注《呂氏春秋》。奇猷治學嚴謹,一絲不苟,常常為了一個字義的考證,耗費數日甚至數周的時間,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常常我半夜醒來,會看到他伴著桌上的孤燈,在書山中搜尋,探求某一個字的確切含義。奇猷曾經說過:校注古書,必須先要弄清作者的思想體系,才不至於張冠李戴,例如“無為”兩字,老子的“無為”與韓非的“無為”,字雖相同,而含義卻迥異(見《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奇猷的《自述篇》)。所以考證絕不能望文生訓,而忽略了作者的思想體系,由此而造成自相矛盾的失誤。因此他搞校釋,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和他結婚57年,清楚地看到他對考證工作的高度負責的精神,看到了他的耐心和恆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永遠不急不躁,穩坐書桌前,為他的考證工作,不辭辛勞。幾十年如一日,在學術的海洋中,力求完美。幾十年來,我雖然身負三重壓力:工作(我是一名中學教師)、經濟和家務,但我看到了他的努力,他的執著,相信他會成功,相信他會有所作為,我與他共同奮鬥,艱苦但卻滿懷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