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治與佛學》是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海怒。
基本介紹
- 作者:蔣海怒 著
- ISBN:9787532566990
- 頁數:288
- 定價:48.00元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12
- 裝幀:16平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系作者在其中山大學博士後出站報告基礎上修改而成。本書集中探討晚清佛學的政治倫理維度。作者認為:晚清思想的一個重要特色是佛學與政治思潮關涉日益緊密,而政治思想家多兼佛學家,進而形成以政治改革為重心的“政治佛學”。“政治佛學話語”淵源自乾隆末年彭紹升和戴東原之間的儒佛之辯,並經龔自珍和楊文會的次第開展,最後在1890-1911年之間形成了雖歷時短暫,然而卻影響深遠的近代政治言說範式。清末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章太炎等人均以佛學思想為媒介提出自己的政治思想,由此呈現了佛學與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思潮的諸多聯繫。本書在吸取以往研究的基礎上,以人物為線索,探討了晚清思想家及各類佛學信仰共同體與政治思潮的關涉,對許多晚清思想史問題作出了新穎別致、饒有興味的“知識史”考察。該書部分內容已經在《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宗教哲學季刊》發表。
作者介紹
蔣海怒,中國哲學博士(南京大學),佛教思想史博士後(中山大學),現為浙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山大學人文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著作有《慧遠》(雲南教育出版社)、《宗教與哲學》(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合著)等,譯著有《正統性的意欲:北宗禪之批判系譜》(上海古籍出版社)、《自由史論》(譯林出版社,合譯)等,部分譯稿刊登於《漢語佛學評論》。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孔子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論文近30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國佛教本覺思想研究”(批准號:08CZJ002)及省部級項目多項。
作品目錄
導論 菩提薩陲身影里的邦國和族群/1
一 丙申映像:晚清思想遺影/1
二 新學家群體的宗教“偏至”期/3
三 佛學·經學·西學/9
四 知識—信仰共同體/14
五 語境與修辭/17
第一章 由尼山而入靈山:彭紹升淑世思想探微/21
一 彭紹升與清代中期的學術傳統/22
二 反抗樸學:戴彭之爭與所牽涉儒佛論衡問題/32
三 發皇心曲,代下註腳:《居士傳》中的歷史與政治/41
第二章 衰世莫若學佛:龔定盒公羊學佛學合論/49
一 積思釋道:定盒家世交遊與嘉道士大夫學佛風氣/51
二 和會漢宋:定盒學術思想之融通特質/56
三 考據與批判:定盒天台學訂正/62
四 世運與劫運:公羊學與佛學/68
第三章 興佛與興邦:楊文會經世思想探源/73
一 幕客身份與人道因緣/75
二 體與用:經世思想的兩個層面/78
三 新與舊:宗教與政治倫理論述/83
第四章 從《忘山廬日記》看清季佛學清談風尚/90
一 丙申映像:近代佛學的一個剪影/91
二 忘山廬主人及其日記/94
三 佛學清談諸元素/96
四 佛學清談諸議題/101
五 佛法與政治/110
第五章 公羊學與佛學:康有為托古改制的異域思想資源/113
一 思想認同的困境/113
二 康有為思想中的公羊學和佛學/118
三 以佛證經的類敘法/123
四 宗教大一統:從信仰到意識形態/126
五 佛學與制度變革思想/132
六 太平世與極樂世界:《大同書》制度安排中的佛學關懷/135
七 天人新說與樂感政治/142
第六章 出乎天天,入乎人人:譚嗣同政治佛學闡微/148
一 三年·三人·三種學問/149
二 仁學與佛學/155
三 瀏陽之牽合公羊學與佛學/163
四 唯識學與科學主義問題/169
第七章 自_由主義的佛學格義:以梁啓超群學思想為視角/174
一 自由與群學/176
二 “公德”與“群治”/178
三 自由與真如/182
四 迂而乖本的格義/185
第八章 佛徒與國士:宋恕的“處士橫議”/187
一 處士橫議:論宋恕學術氣質/188
二 宋恕與永嘉思想傳統/191
三 宋恕之學術批評/194
四 宋恕與晚清士大夫佛教信仰/198
五 空有之間:以《佛教起信篇稿》為例/203
六 結論/206
第九章 樸學與佛學之間:論章炳麟佛學三變/208
一 世道權辭:章炳麟早年之佛學思考(1894—1899)/209
二 作為革命道德的佛學想像(1900—1908)/216
三 莊釋互證與文本政治:《齊物論釋》(1909—1916)/224
四 沒有著落的政治佛學/243
第十章 嚴復的譯學與佛學/247
一 翻譯理論與晉唐譯經傳統/247
二 西學概念與佛教名相的對勘/249
三 從《天演論》案語看赫胥黎和嚴復佛學理解的差異/254
第十一章 帝道真如:楊度出入禪學因緣考論/257
一 近代禪宗的衰歇與復振/258
二 丁酉明心:政治理想斷裂中的連續/260
三 無我宗與無政府主義/265
四 結論:作為思想史範式的“入佛”/270
結語 政治佛學的終結/271
參考文獻/275
後記/287
一 丙申映像:晚清思想遺影/1
二 新學家群體的宗教“偏至”期/3
三 佛學·經學·西學/9
四 知識—信仰共同體/14
五 語境與修辭/17
第一章 由尼山而入靈山:彭紹升淑世思想探微/21
一 彭紹升與清代中期的學術傳統/22
二 反抗樸學:戴彭之爭與所牽涉儒佛論衡問題/32
三 發皇心曲,代下註腳:《居士傳》中的歷史與政治/41
第二章 衰世莫若學佛:龔定盒公羊學佛學合論/49
一 積思釋道:定盒家世交遊與嘉道士大夫學佛風氣/51
二 和會漢宋:定盒學術思想之融通特質/56
三 考據與批判:定盒天台學訂正/62
四 世運與劫運:公羊學與佛學/68
第三章 興佛與興邦:楊文會經世思想探源/73
一 幕客身份與人道因緣/75
二 體與用:經世思想的兩個層面/78
三 新與舊:宗教與政治倫理論述/83
第四章 從《忘山廬日記》看清季佛學清談風尚/90
一 丙申映像:近代佛學的一個剪影/91
二 忘山廬主人及其日記/94
三 佛學清談諸元素/96
四 佛學清談諸議題/101
五 佛法與政治/110
第五章 公羊學與佛學:康有為托古改制的異域思想資源/113
一 思想認同的困境/113
二 康有為思想中的公羊學和佛學/118
三 以佛證經的類敘法/123
四 宗教大一統:從信仰到意識形態/126
五 佛學與制度變革思想/132
六 太平世與極樂世界:《大同書》制度安排中的佛學關懷/135
七 天人新說與樂感政治/142
第六章 出乎天天,入乎人人:譚嗣同政治佛學闡微/148
一 三年·三人·三種學問/149
二 仁學與佛學/155
三 瀏陽之牽合公羊學與佛學/163
四 唯識學與科學主義問題/169
第七章 自_由主義的佛學格義:以梁啓超群學思想為視角/174
一 自由與群學/176
二 “公德”與“群治”/178
三 自由與真如/182
四 迂而乖本的格義/185
第八章 佛徒與國士:宋恕的“處士橫議”/187
一 處士橫議:論宋恕學術氣質/188
二 宋恕與永嘉思想傳統/191
三 宋恕之學術批評/194
四 宋恕與晚清士大夫佛教信仰/198
五 空有之間:以《佛教起信篇稿》為例/203
六 結論/206
第九章 樸學與佛學之間:論章炳麟佛學三變/208
一 世道權辭:章炳麟早年之佛學思考(1894—1899)/209
二 作為革命道德的佛學想像(1900—1908)/216
三 莊釋互證與文本政治:《齊物論釋》(1909—1916)/224
四 沒有著落的政治佛學/243
第十章 嚴復的譯學與佛學/247
一 翻譯理論與晉唐譯經傳統/247
二 西學概念與佛教名相的對勘/249
三 從《天演論》案語看赫胥黎和嚴復佛學理解的差異/254
第十一章 帝道真如:楊度出入禪學因緣考論/257
一 近代禪宗的衰歇與復振/258
二 丁酉明心:政治理想斷裂中的連續/260
三 無我宗與無政府主義/265
四 結論:作為思想史範式的“入佛”/270
結語 政治佛學的終結/271
參考文獻/275
後記/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