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士風與文學

晚明士風與文學

《晚明士風與文學》是199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夏鹹淳。

基本介紹

  • 作者:夏鹹淳
  • ISBN:9787500414629
  • 頁數:298頁
  • 定價:12.6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
內容介紹
本書為國家“七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之一。它以一個廣闊的社會風習和文化結構為背景,以明代思想文化和文學藝術的歷史變遷為線索,以巨觀的視野和動態的史觀,從總體上把握晚明文學的特徵、成就、價值和發展脈絡,對它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給予科學的評價。
本書共分八篇,兩大塊。第一篇“市井”,講明代後期經濟與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以及這些變化對士大夫的影響。第二篇“生活”,講晚明文人物質生活與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第三篇“心態”,講晚明文人的文化心態,指出其心理圖式的基本色調是明亮的、樂觀的、活躍的、開放的。第四篇“學術”,講陽明心學與泰州學派的流布和影響,學術界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高揚。第五篇“尊情”講晚明文人的宇宙觀、人生觀、倫理觀、教育觀、文藝觀均帶有尊情的色彩,其論文藝之本質、功能、內容、形式也一以貫之,揚情而抑理。第六篇“貴真”,講晚明文士做人、治學、為文皆貴乎真,又分別從主體之真、客體之真、表現之真三方面作了說明。第七篇“尚今”,講晚明文人對復古主義的批判,重視文藝創作的當代意識、創新意識,遂使文藝創作出現重大突破。第八篇“崇俗”,講晚明文學由雅入俗、雅俗融合的巨大變化,通俗文學的繁榮及對雅文學的影響。前四篇主要講“士風”,後四篇主要講“文學”,而以“世風——士風——文風”為理路貫穿全書。
本書作者認為,處在十六、十七世紀之交的晚明時代,經濟發展較快,思想十分活躍,在科技與學術方面均有重大建樹,在文學藝術領域,也是群星燦爛,新潮澎湃,成就輝煌,其氣象頗類西歐的文藝復興。商品經濟的發展,人文精神的高昂,乃是促成晚明文化走向繁榮的兩大動因。本書研究重點在於把握晚明文學新思潮的基本特徵,為此必須了解產生這一思潮的社會土壤,故而本書以很大篇幅探討了明代後期經濟與城鎮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社會文化心態的躁動,進而分析了這種種因素給晚明文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結構、學術取向等等帶來的深刻影響,從而將文學思潮的研究和整個社會歷史文化的研究緊密結合起來。
作者參閱了數百部明人別集、選集、方誌、筆記,涉獵了明代政治、經濟、哲學、宗教、藝術等大量史料,研究了眾多作家和晚明時期詩文、小說、戲曲等各類體裁的創作與批評,在此基礎上,逐步逐級進行概括綜合,抽繹出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東西。這樣巨觀與微觀、具體與抽象、歷史與邏輯、理論性與生動性結合得比較好。
本書獲得院科研成果(1993-1994年)著作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