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玫瑰(201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晚安玫瑰(2013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晚安玫瑰》是作家遲子建寫的中篇小說,2013年5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九久讀書人聯合策劃出版。

《晚安玫瑰》以哈爾濱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流亡到哈爾濱的猶太人的故事。故事中的每個人都在欲望中掙扎,最後通過外界的神靈或者內在的自覺進行救贖。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品鑑賞,作品評價,作者介紹,

內容簡介

《晚安玫瑰》以哈爾濱為背景,是遲子建轉向都市生活的一個作品。講了哈爾濱的另一段歷史——流亡到哈爾濱的猶太人的故事。在上個世紀,有一批猶太人流浪到了哈爾濱,關於他們的故事非常悽美,小說中寫了吉蓮娜這個人物,一個經歷非凡的歲月老人,把異域認作故鄉。
小說追溯了日本侵華(東北)與猶太人合作實行“豚魚計畫”的一段歷史,以主人公趙小娥經歷的三個房東,三次戀愛以及坎坷的身世為主線,又以另外兩個女人黃薇娜與吉蓮娜的故事為輔,向我們展示了三個女性豐富的內心世界。

作品鑑賞

整篇小說講述了兩個弒父的故事,勾畫出兩個女性的生命疼痛,但呈現出來的卻是她們截然相反的精神狀態。在年輕的趙小娥身上,蘊藏的是疲憊、憂傷甚至絕望。她從小就遭人白眼,12歲母親病亡。而繼母是個賭徒,最終憂憤自殺。她的內心充滿仇恨,尤其痛恨身為強姦犯的生父,一直試圖尋找到他以報仇雪恨。在她終於找到了生父並設計逼死了他之後,這個可憐又可悲的女性並沒有得到復仇的快意,反而陷入弒父的罪惡感中不能自拔,精神近於崩潰。
與之相對的是同樣負載著精神創痛的吉蓮娜。為了拯救陷於痛苦之中的趙小娥,流亡在哈爾濱的猶太人吉蓮娜以巨大的勇氣袒露自己隱藏多年的秘密——她也是一個弒父者,多年前繼父為了自身的利益,逼她嫁給了一個日本軍官。於是,她在繼父的鴉片煙中摻入砒霜將其毒死,此後她就以一生的懺悔來洗刷自己的罪惡。宗教和愛的力量,最終驅散了她心中的陰霾,所以人們能從她衰老的臉龐上看見光芒。
如果說趙小娥是沉溺於物質生活而靈魂黯淡的現代人的縮影,那么吉蓮娜則成為前者精神世界的一根標桿,也構成了作者對於人類精神家園的一種美好願景。她的膚色白皙,灰藍色的大眼睛明亮而憂鬱,裝束優雅,與音樂相伴終生。她對生活有很高的品位和要求,時時處處都體現出高貴和雅致,映襯出無信仰、重物慾的現實世界的粗俗淺陋。而這種高貴和優雅,更應該歸因於內心的強大。聖徒般的悲憫情懷,使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神性的光輝。直至臨終前,她依然要讓趙小娥相信,污濁的塵世也存在大愛,而愛是擺脫絕望的途徑。所以,她將房產贈予趙小娥,冀望以此助其完成靈魂的拯救。
然而,作者以一個開放性的結尾,向讀者呈現出對於靈魂救贖的憂慮,這也使得整篇小說超越了道德說教的窠臼,而直指人性的複雜淵深之處,以及現代人難以跳脫的生存困境。縱然有著吉蓮娜式的精神“教母”昭示著信仰之聖潔偉大,但面對難以饜足的欲望、找不到歸屬的靈魂乃至人性深處的陰霾,作者發出了自己的質疑:趙小娥真的能得救嗎?
在這篇小說里,作者以趙小娥和吉蓮娜為中心,展現出現代人的精神痼疾,她還讓人們看到趙小娥的悲劇並非孤立的個案。趙小娥的好友黃薇娜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外表靚麗,但當得知丈夫有了外遇時,刻薄、粗俗的一面馬上暴露無遺。而趙小娥的兩任男友,也都是精神上的殘次品,猥瑣而現實。
作家痛徹地感受到:“現在這個社會太現實了,一切都講求物質,無論是愛情還是婚姻,都變得特別世俗化。年輕人不知不覺間成了房奴、車奴,淪為物質的奴隸。當然,他們淪為物質奴隸,大多是被迫的,有著沉痛的現實遭遇。但不管怎樣,人還是要有精神信仰的。因為做精神的奴隸,人是在為自己活著;而做物質的奴隸,很大程度是為別人活著。我當然傾向為精神而活著的人。”所以,她寫下趙小娥、黃薇娜們,以其觀照現代社會功利、虛浮的本相,而將自身的理想傾注在吉蓮娜這樣一個“為精神而活著的人”身上,使這段人生在晦暗的現實中顯得格外光彩動人。
小說對齊氏父子的塑造,似乎亦有深意。他們有情有義有擔當,在生活中有參透生死的灑脫,遊戲人生的態度中還透著幾分執著,讀者能從兩個人物身上體會到作家對他們的偏愛和欣賞。書中有這樣的情節:齊德銘在旅行箱中備了一件壽衣,這看上去是對人生無常的頑皮嘲弄;而他在與愛人相聚之前的一刻溘然長逝,使人不由得發出人生何其殘酷的慨嘆。所以說,在生死、善惡之間,在背負的苦痛與放下的安寧之間,《晚安玫瑰》呈現出的正是關於人性、人生的深沉思索。

作品評價

《晚安玫瑰》是著名作家遲子建所寫的用時最長、注入思考最多的一部中篇,也可說是一部小長篇,同時也是遲子建個人很偏愛的一部小說。它是一本批判物慾禮讚精神生活的書。有信仰的女人美麗,有信仰的靈魂安寧、充實。

作者介紹

遲子建,1964年2月27日生於黑龍江省漠河縣北極村,中國作家協會第六屆全委會委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主席,一級作家。1964年元宵節出生於中國的北極村—一漠河,童年在黑龍江畔度過。1984年畢業於大興安嶺師範學校,1987年入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聯辦的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畢業後到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工作至今。
1983年開始寫作,已發表以小說為主的文學作品500餘萬字,出版40餘部單行本;作品有英、法、日、義大利文等海外譯本;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兩次獲得冰心散文獎,一次獲得莊重文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