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由盛而衰,帝國權威一落千丈,許多割據勢力迅速膨脹,各自為政,對皇權進行公然挑戰。自代宗以後的皇帝一直被割據勢力和宦官勢力所左右,在這期間有好幾任皇帝試圖改變這種局面,從而是衰落的唐帝國走向昌盛,然而可悲的是這幾次變革都以失敗告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晚唐改革
- 外文名:Reform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德宗時期,憲宗時期,文宗時期,
自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從此一蹶不振,由盛而衰。朝廷權威一落千丈,割據勢力迅速膨脹,自代宗以後的皇帝一直被割據勢力和宦官勢力所左右,一直至終唐之日,這種形勢一直沒有改變。
古語說的好:“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歷朝歷代開國,都要經歷各種困難,所以開過的皇帝都有相當強大的能力與魄力,就連自貧積弱的北宋在開國之後也敢兩次主動攻遼。然而在嫡長子繼承制的封建年代是“家天下”的時代,總是父業子承,然而守江山的兒孫們並不比他們的父輩容易,如果整不好不但祖輩父輩的產業保不住,自己還有喪命的危險。而且越往後傳,傳了幾代之後,這些重孫子輩的君主沒有經歷過祖輩創業的艱辛,也沒有祖輩的能力與魄力,如果國家治理不好,就會出大問題,這樣的大問題對於這些重孫子輩的君主來說是不好擺平的。
畢竟使一個衰落的王朝出現中興的局面是太難太難啦,中國古代有那么多皇帝,能使衰落的王朝出現中興的就屈指可數的那么幾位,一個王朝衰落的時候,總是出現各式各樣的當權者,他們手握重兵,掌握軍政大權。這種事情在史書上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皇帝不是無力左右政局,就是成為當權者的傀儡,這樣的皇帝當然難以承擔中興王朝的大任,然而皇帝當然不會任大權旁落,總會找準時機取回自己的權利,然而成功者實在太少啦,然而這種情況在晚唐又較為頻繁,然而一次也沒有成功實在令人扼腕,徒增後人一聲聲的嘆息。
德宗時期
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誦在太極殿即皇帝位,是為順宗,順宗因中風不能言語,所以不上朝堂處理國事,一直住在宮裡,百官通過簾帷向順宗奏請國家大事,順宗還是太子的時候,翰林待詔王伾、王叔文為太子侍讀,深得李誦的信任。順宗即位後,當時一批主張打擊宦官勢力、革新政治的中青年官僚士大夫如韋執誼等,都以二王為領袖,形成了一個革新集團。由於順宗中風,不能說話,所以所以有些制詔完全由二王草擬發布。韋執誼被任命為宰相,頒布了一系列明賞罰、停苛征、除弊害的政令。805年5月,宦官俱文珍痛恨王叔文要奪他的兵權,讓順宗下詔削去他翰林學士的職務。六月,韋皋上表誣告王叔文。裴均、嚴綬也紛紛上表。八月,順宗被迫讓位給太子純(憲宗),改元永貞。憲宗一即位,就把支持變法的王叔文、王伾、劉禹錫、柳宗元等人趕出朝廷。廢除順宗時的政令,新法流產。
憲宗時期
唐憲宗即位後,面臨的是藩鎮割據的問題,憲宗皇帝在宰相武元衡的支持下力主削藩,在他的支持下,唐憲宗派大將高崇文平定了西川節度副使劉辟的叛亂,這一方面威懾住了各個藩鎮,另一方面也給武元衡帶來了麻煩。由於武元衡力主削藩,藩鎮節度使們由此十分痛恨武元衡,最終武元衡於公元815年被刺殺。武元衡的死對唐憲宗打擊很大,雖然憲宗在位時平定了西川、淮西等鎮,出現了短暫的“元和中興”,但之後他迷戀道教,吞食丹藥而死,他死後,繼位的穆宗沒有解決宦官與藩鎮的問題,還葬送“元和中興”的局面,大唐王朝失去了一次步入正軌的機會,大唐王朝的現狀依然沒有改變。
文宗時期
然而穆宗皇帝只在位四年就去世啦,被宦官扶上台的文宗繼位,他在位期間,朝臣朋黨相互傾軋,官員調動頻繁,政權甚至皇帝的廢立生殺,均掌握在宦官手中。後起用李訓、鄭注等人,意欲剷除宦官。公元835年,李訓引誘宦官參觀所謂的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文宗被宦官劫持,還導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文宗的日子更不好過啦,五年後便抑鬱而死。這場反抗宦官的鬥爭史稱“甘露之變”,這次政變後,大唐帝國失去了最後走入正軌的機會。
歷史總是充滿這無奈與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