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措施,學期與學制,學位,課程相關,核心課程:,課程框架:,教學計畫表,具體課程安排,
培養目標
根據教育學部精英化、國際化、綜合化的發展思路以及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一定影響力的本科特色專業方向的目標定位,培養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質,具備從事教育研究的職業道德、人文精神素養和寬厚的文、史、哲基礎,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以紮實的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知識與能力承擔教育科學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的初級專業人才。
具體要求: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努力學習馬列主義馬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風,具有求實創新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質,遵紀守法。
2、系統、堅實地掌握教育學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其開拓創新精神。
3、具有熱愛教育科學研究的情感、從事教育科學研究的理想,遵守科學研究的學術規範和學術道德,養成學術持續發展的願望和能力。
4、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較強的外文聽說讀寫能力,能夠熟練地進行外文文獻的閱讀並運用計算機熟練地進行信息和研究數據的處理。
5、熟練掌握相關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紮實的文、史、哲基礎,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寬厚的文化修養。
6、具有積極鍛鍊的願望與掌握科學鍛鍊的方法,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體魄,形成健全的人格。
7、具有良好的審美素養和高尚的藝術情趣,具有善於合作的良好品質與健康的個性。
措施
1.建設個性化課程體系和學習平台
(1)實施全英文課程計畫。請英國倫敦大學大衛教授為晏陽初實驗班主講1至2門全英文課程;在學部內部充分利用留洋歸國博士以及具有良好外語能力及其具有海外訪學經歷的教師資源開發5-8門全英文課程。
(2)課程增加深度、廣度,高年級可選修部分研究生課。
(3)安排學部知名教授開設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程逐步採用英文原版教材),推動科研研究向教學資源的轉化;實施小班式探究性教學,採用啟發式、研討式、探究式、參與式的研究性教學以及基於網路的創新性自主學習。
2.教學、科研和社會實踐結合的模式
(1)實施晏陽初學術獎勵計畫。設立專項助學金、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獎勵,為學生成才提供“綠色通道”。
(2)設立晏陽初本科創新研究基金,每年資助30位學生進行科研項目的初步探索。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團隊。
(3)開放自主學習資源。在圖書借閱、機房使用等方面給予研究生待遇。
(4)實施實驗學校紮根計畫。在晏陽國中學設立“本科教學實驗基地”,每學期為晏陽初實驗班學生提供十周(每周1次,每次時間為半天)的教育教學觀摩和實踐鍛鍊的機會,讓學生紮根試驗學校,深入班級與課堂,開展“助教”、“助管”、“助研”活動。
(5)實施教師與博士生學術引領雙導師計畫,為晏陽初實驗班學生1:1配備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學業導師,並遴選部分優秀的博士生作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導師,指導學生制定學業計畫、職業生涯規劃、選擇專業或方向,幫助學生了解各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選擇合適的科研課題,為學生的專業學習和科學研究提供全方位引領。
3.實施國內外交換生與學術交流計畫
(1)聘請國內外專家短期講學和授課;
(2)遴選優秀學生到國外和國內“985”、“211”高校進行交換學習。
4.實施本-碩-博連讀計畫
本-碩連讀學生在完成碩士培養計畫和畢業論文後,6年即可授予碩士畢業證書和學位;
本-博連讀中繼續攻博的學生,在完成全部培養計畫和博士論文後,8-9年即可獲得博士學位。
5.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改革教學管理制度
(1)加快教學團隊建設,圍繞專業核心課程群,以優秀教師為帶頭人,建設熱愛本科教學、改革意識強、結構合理、教學質量高的優秀教學團隊。
(2)建立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的政策措施,從制度層面上吸引和保證高水平教師從事教學工作,鼓勵和支持學部骨幹教師與相關科研單位、學校進行合作、交流和學習。
(3)建立推動本科生參與科研創新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調動學生自主參與科研、教師指導學生科研的雙向積極性。
(4)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與考核機制,建立柔性評估與獎勵優秀的考核機制,評價和考核重視過程和個性化,在課程考核中採用基於課程研究成果和項目報告等形式代替傳統的課程考核。重在考核和評價學生的創新性與發展潛力。
學期與學制
學期:每學年分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個學期,夏季學制為選擇性學期。
學制:標準學制4年,學習期限3-6年。
學位
畢業學分:162學分
授予學位:教育學學士(本碩博連讀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授予碩士、博士學位)
課程相關
核心課程:
教育原理、中外教育史、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課程框架:
通識教育課程必修課 | 學校開設 |
通識教育課程選修課 | 學校開設 |
學科基礎課程必修課 | 教育原理;中國教育史;課程與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外國教育史;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
專業發展課程必修課 | 中國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中國教育名著;外國教育名著;教育統計學;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 教育實驗學 |
專業發展課程選修課 | 教育科學概論;教育人類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文化學;課堂教學技能;比較教育學;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衛生學;心理健康健康;社會學(雙語);社會心理學;公共關係學;教育法學;學前教育學;基礎教育學;高等教育學;職業教育學;成人教育學;領導教育學;特殊教育學;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測量與評價;語文教育學;英語教育學;數學教育學;中國小名師論壇;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學前沿專題講座;教育學術論文寫作;比較教育的理論與方法(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全英文課程);SPSS統計運用(全英文課程)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全英文課程);教與學的理論(Theor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全英文課程);質性研究方法()Educational Leadership(全英文課程);Studying Strategies(全英文課程) |
實踐教學環節 | 教育觀察與實踐;社會實踐;畢業論文 |
自主創新學習 | 創新實踐學分 |
教學計畫表
課程類別 | 課程 編碼 | 課程名稱 | 學分 | 學時 | 開課 學期 | 考核 方式 | 備註 | |||
總計 | 講課 | 實驗 | 實踐 | |||||||
通識教育課程必修課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 3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6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2 | |||||||||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3 | |||||||||
形勢與政策 | 1 | |||||||||
軍訓和軍事理論 | 2 | |||||||||
體育 | 4 | |||||||||
大學外語 | 16 | |||||||||
大學計算機基礎1 | 4 | |||||||||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 1 | |||||||||
小計 | 42 | |||||||||
通識教育課程選修課 | 學校統一開設,學生按要求選修 | 8 | ||||||||
學科基礎課程必修課 | 教育原理 | 4 | 72 | 原為54課時3學分 | ||||||
中國教育史 | 4 | 72 | 原為54課時3學分 | |||||||
外國教育史 | 4 | 72 | 原為54課時3學分 | |||||||
課程與教學論 | 3 | 54 | ||||||||
德育原理 | 3 | 54 | ||||||||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 3 | 54 | ||||||||
普通心理學 | 3 | 54 | ||||||||
發展心理學 | 3 | 54 | ||||||||
教育管理學 | 3 | 54 | ||||||||
教育心理學 | 3 | 54 | ||||||||
小計 | 33 | |||||||||
專業發展課程必修課 | 中國文化史 | 3 | 54 | |||||||
西方文化史 | 3 | 54 | ||||||||
中國教育名著 | 3 | 54 | ||||||||
外國教育名著 | 3 | 54 | ||||||||
教育哲學 | 3 | 54 | ||||||||
教育統計學 | 3 | 54 | ||||||||
教育社會學 | 3 | 54 | ||||||||
教育實驗學 | 3 | 54 | ||||||||
教育經濟學 | 3 | 54 | ||||||||
小計 | 27 | |||||||||
專業發展課程選修課 | 教育科學概論 | 1 | 18 | |||||||
教育人類學 | 2 | 36 | ||||||||
教育文化學 | 2 | 36 | ||||||||
課堂教學技能 | 2 | 36 | ||||||||
比較教育學 | 2 | 36 | ||||||||
教師專業發展 | 2 | 36 | ||||||||
學校衛生學 | 2 | 36 | ||||||||
心理健康教育 | 2 | 36 | ||||||||
社會學(雙語) | 2 | 36 | ||||||||
社會心理學 | 2 | 36 | ||||||||
公共關係學 | 2 | 36 | ||||||||
教育法學 | 2 | 36 | ||||||||
學前教育學 | 2 | 36 | ||||||||
基礎教育學 | 2 | 36 | ||||||||
高等教育學 | 2 | 36 | ||||||||
職業教育學 | 2 | 36 | ||||||||
成人教育學 | 2 | 36 | ||||||||
領導教育學 | 2 | 36 | ||||||||
特殊教育學 | 2 | 36 | ||||||||
教育職業道德 | 2 | 36 | ||||||||
教育測量與評價 | 2 | 36 | ||||||||
語文教育學 | 2 | 36 | ||||||||
英語教育學 | 2 | 36 | ||||||||
數學教育學 | 2 | 36 | ||||||||
現代教育技術 | 2 | 36 | ||||||||
教育學前沿專題講座 | 2 | 36 | ||||||||
教育學術論文寫作 | 2 | 36 | ||||||||
Studying Strategies(全英文課程) | 2 | 36 | ||||||||
質性研究方法(全英文課程) | 2 | 36 | ||||||||
教與學的理論(Theor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2 | 36 | ||||||||
SPSS統計運用(全英文課程) | 2 | 36 | ||||||||
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全英文課程) | 2 | 36 | ||||||||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全英文課程) | 2 | 36 | ||||||||
Educational Leadership(全英文課程) | 2 | 36 | ||||||||
小計 | 67 | |||||||||
實踐教學環節 | 畢業論文設計 | 10 | ||||||||
社會實踐 | 1 | |||||||||
教育觀察與實踐 | 10 | |||||||||
合計 | 21 | |||||||||
自主學習創新 | 創新實踐學分 | 總學分之外,可按規定替代選修課學分 |
具體課程安排
學期 年級 | 大一 | 大二 | 大三 | 大四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學科基礎課程必修課 | 普通心理學 教育原理 | 發展心理學 中國教育史 課程 與教學論 德育原理 | 教育管理學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外國教育史 教育心理學 | |||||
專業發展課程必修課 | 中國教育名著 | 外國教育名著 | 中國文化史 | 西方文化史 教育社會學 | 教育哲學 外國教育名著 教育實驗學 | 教育統計學 | ||
專業發展課程選修課 | 教育科學概論 | 教育人類學 | 教育文化學 課堂教學技能 學校衛生學 心理健康教育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 教育經濟學 教與學的理論(Theor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 社會學 (雙語) 公共關係學 教育法學 學前教育學 基礎教育學 Educational Leadership | 比較教育學 質性研究方法(英文課程) 高等教育學 成人教育學 領導教育學 特殊教育學 Studying Strategies | 教師專業發展 現代教育技術 SPSS統計運用【全英文課】 教育測量與評價 語文教育學 英語教育學 社會心理學 | 數學教育學 教育職業道德 教育學前沿專題講座 教育學術論文寫作; 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雙語,(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 |
實踐教學環節 | 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 | 教育觀察與實踐 (晏陽國中學) | 教育觀察與實踐(晏陽國中學) | 畢業論文設計 |
自主學習創新 |
詳情見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