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晏道剛(1889—1973年),亦名殿翹,字祖榮。湖北
漢川人。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就讀於武昌陸軍第三中學堂。宣統三年(1911年)7月以學生軍排長入伍,後參加
武昌起義。
1912年入保定軍校第1期炮兵科。
1919年10月任湖北督軍署參謀。
1925年8月任兩湖巡閱使署參謀。旋調任陸軍第二師參謀處處長。
1926年8月隨軍參加
北伐戰爭,任第33軍參謀長,並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7年起任第2路軍參謀長、南京編遣委員會點驗組第2組副主任、中央軍校北平分校教育長、武漢分校辦公室主任兼第8期第1總隊總隊長,參加了
唐生智反蔣活動,失敗後回武漢閒居。
1931年任
南昌行營第1廳副廳長。1933年任軍委會
侍從室主任。參加了圍剿紅軍及堵截紅軍長征的軍事指揮。
1936年1月27日任陸軍中將。2月任西北行營參謀長,監督張學良的
東北軍和
楊虎城的
西北軍投入反共內戰。
西安事變發生後,蔣以瀆職罪將其扣押8個月,並“永不錄用”。
1937年8月,經
何應欽保釋回武漢, 任軍政部武漢辦事處主任,主持抗日軍隊軍火接濟調配工作,並任國民參政會顧問。
1939年任重慶抗日戰地黨政委員會委員兼軍務組長,曾與
李濟深、
孫科等人秘密組織
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主張倒蔣。
1945年8月,被蔣勒令退職。
1948年,接受中共江漢二地委城工部部長邱肱良領導,參加迎接解放的工作。曾動員
武漢警備司令部辦公廳主任鄔浩將南撤的火車頭調回
漢口使用;從其妻馮毅手中拿出黃金2兩,收買將要倒進江里的25桶汽油,維持公共汽車開班;策動其侄子漢口市長
晏勛甫下令增設警察崗哨維持武漢“真空”治安,保護水 廠、電廠、碼頭、企業和人民的安全,迎接解放。新中國建立後,任中南行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團結委員會委員;積極推銷公債,贊助捐獻飛機,支援抗美援朝。
1954年被選為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省政協委員和省民革常委,任省參事室參事。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次年“摘帽”。
文革中被打倒,遭到迫害,1973年病逝
1984年徹底平反。
著有《軍隊 教育》、《中國之義務兵制》、《西安事變記》、《蔣介石追堵長征紅軍的部署及其失敗》
西安事變
1935年秋,蔣介石令“
鄂豫皖剿匪司令部”遷到西安,改名為“
西北剿匪總司令部”,仍以張學良任副司令,並代理總司令(蔣介石)職務。張學良向蔣介石保舉晏道剛、
林蔚、
賀國光三人,請擇一任參謀長。張之所以如此,無非是希望與蔣聯繫密切,便於合作共事,當晏道剛應允到西北,向蔣辭行時說:“我的能力薄弱,恐怕做不好。”蔣囑以“與
張漢卿協商合作,有困難之事,你可告訴我,沒有做不好的事”云云。
1936年2月晏到職後,發現張學良傾向抗日,為調和蔣張關係,一面勸張接受蔣的意圖,一面勸蔣對張不可壓制過甚。
1936年12月4日下午4時許,蔣的專車到達臨潼,此一行人同到
華清池後,晏道剛到蔣介石的住室,對蔣婉言
東北軍及
十七路軍困苦情形,前線官兵不願“剿共”的思想。並又一次建議,最好將東北軍調赴察綏一帶,他們對抗日是有決心的云云。蔣厲聲答覆晏道剛:“依你的說法,然則‘共匪’不剿了嗎?你為何不說服張漢卿,反幫他說話呢?”
1936年12月12日早晨2時許,西安城內的槍聲,時疏時密。晏道剛住在西安城內通濟南坊,以電話詢問辦公廳第二科科長江雄風,江稱不知。約半小時江來電話告訴晏說:“
楊虎城的隊伍有一部兵變,正在搶銀行。”這時槍聲愈加緊密,晏道剛即以電話找張學良,
張學良公館答雲,張不在家。晏道剛隨以電話找楊虎城,卻是張學良聲音接電話。張對晏道剛說:“我是漢卿。外面發生槍響,我不明原因,我也不自由,委員長在此地,你不要動,也不要管。”再問,則電話掛了。
晏道剛宅駐有
東北軍一排擔任警衛,至7時許,張派一副官,並帶一衛兵乘汽車至晏道剛門前,傳達張學良意旨,接晏道剛到張的公館。及至張公館,見到
繆澄流師長,繆出示油印紙一張,上面寫明“兵諫”八項主張。繆說:“我們今天是‘兵諫’,要委員長聯共抗日。”晏道剛答道:“你們的處境我很同情,你們這八項主張我也贊成,但我覺得這樣作法還欠研究,如果因此引起國家大亂,自相殘殺,對消抗戰力量,豈不是讓侵略者坐收漁人之利嗎?”繆說:“依你怎么辦?” 晏道剛答道:“我見了張副司令再說。”繆澄流即派車送晏至
西京招待所。
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晏道剛於28日上午乘第二批飛機到南京。29日到宋公館去訪問張學良,張對這次由西安回南京的人表示歉意,囑晏道剛轉達。晏問候張的起居,張像是義憤填膺,頗有難言之隱,即興辭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