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麥70

晉麥70,原名太原6211,是山西農科院作物遺傳所育成的抗旱節水型冬小麥新品種。該品種適應性廣,增產潛力大,對缺水條件有極大的抗耐性,穩產高產,是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及全國北部冬麥區旱地及一般水地節水型生產的理想品種,2001年3月經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麥70
  • 原名:太原6211
  • 育成機構:山西農科院作物遺傳所
  • 類型:抗旱節水型冬小麥
選育過程,產量表現,特徵特性,生態適應性,栽培技術,前景,

選育過程

1989年以遠929為母本,本室系選的中間材料為父本進行雜交。其中遠929為普通小麥-中間偃麥草部分雙二倍體中5與普通小麥雜交的後代,含有中間偃麥草的血緣,具有發達的根系和較強的耐旱抗旱性能,同時具有抗倒伏、落黃好、對鏽病免疫、抗蚜等特點;中間材料具有矮桿、多穗大粒主祝料、豐產、適應性廣等特點。育種策略是,選用含有中間偃麥草血緣的遠緣雜交後代和豐產材料做親本,豐富雜種後代的抗旱性,獲得結合雙親優點的超親類型,育出抗旱節水、穩產高產、適宜山西省中部麥區肥沃旱地以及一般寒祝姜水地種植的冬小麥新品種。後代採用系譜法進行選育,雜種F2、F3代遺傳分離大,著重進行株高、早熟性、抗病性、子粒顏色等寡基因性狀的選擇;雜種F4、F5代性狀趨於穩定,著重對抗旱耐旱性以及株型、抗熱性、產量潛力、子粒品質等多基因性狀進行選擇,確定綜合性狀好的株系類型。1994年後代品系穩定出圃。

產量表現

1995年三行區進行鑑定試驗。1996年、1997年在本所水地進行兩年品比試驗,比對照京841平均增產20%。1998—1999年參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汗趨她匙麥區肥旱地組區域試驗,1998年平均產量為3007.5kg/公頃,比對照晉麥53 2671.5kg/公頃增產12.6%;1999年平均產量為2907.0kg/公頃,比對照晉麥53 2524.5kg/公頃增產15.2%。兩年平均產量為2964.0kg/公頃,對照晉麥53平均產量為2608.5kg/公頃,比對照增產13.6%,排名第一位。1999年參加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肥旱地組生產試驗,六個點有五個點增產,平均產量2517.0kg/公頃,比對照晉麥53 2362.5kg/公頃增產6.5%。

特徵特性

晉麥70全生育期267天左右,屬強冬性中熟品種。出苗後芽鞘綠色,幼苗生長健壯,半匍匐,分櫱力強,成穗率高。抽穗後,莖葉披有明顯臘質,植株灰綠色,葉半披。植株長相清秀,葉片功能期長,成熟落黃好,灌漿速度快,穗層整齊一致,大穗大粒。株高75cm左凝歡婚刪右,莖桿堅韌抗倒。穗呈棍棒型,長芒、白殼、白粒,子粒硬質。千粒重35—40克,穗粒數26—30粒,成穗在375萬穗/公頃以上。抗旱、耐旱,抗熱性好,適應性廣,生產潛力大,庫容彈性強,在旱年增產,在豐年高產。由於莖桿粗壯,具有彈性,抗倒伏能力強,可以種植在一般水肥地,株高85—90cm,在比其它品種少澆1—2水的情況下,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是典型的高產節水型小麥新品種。抽穗成熟比對照驗狼尋晉麥53 略晚2—3天。
山西農科院植保所進行抗銹鑑定,在人工接種條件下,該品種對條銹混合菌具有良好抗性,對優勢小種30、31號以及葉鏽病表現輕感。在本所連續兩年的大田抗蚜鑑定中,表現突出,抗蚜為1級,屬高抗類型。
農業部穀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品質分析結果,粗蛋白(乾基)15.15%,濕麵筋33.6%,沉降值35.0ml,屬麵條、饅頭專用小麥品種。

生態適應性

晉麥70可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及全國北部冬麥區肥旱地、中等水肥地種植,同時也可在山西臨汾東西山旱垣地以及陝西延安、甘肅天水等地種植。

栽培技術

播種期以9月下旬為宜。旱地適宜播量187.5 kg/公頃—225.0 kg/公頃,水地適宜播量150.0—187.5kg/公頃,以粉銹寧或拌種雙進行拌種跨元鑽。
水地要澆好越冬水。3月上旬對麥田進行摟搭,保墒增溫。4月中下旬起身拔節後,噴施滅草枯。在小麥拔節後追硝銨225—300kg/公頃或尿素遙葛225kg/公頃。
在小麥抽穗前後進行葉面三噴,噴肥、噴藥、噴激素。噴肥,以磷酸二氫鉀為主,搭配尿素、葉面寶等。噴藥,噴氧化樂果和粉銹寧。噴激素,以920膨大素為主,搭配其它微肥及高效葉面肥。三噴時期,第一次揚花期,噴磷酸二氫鉀1500g/公頃,內加硼砂1500g,920膨大素60g。第二次灌漿初期,噴磷酸二氫鉀1500g/公頃,內加氧化樂果750g,粉銹寧1500g,920膨大素180g。第三次灌漿中期,噴磷酸二氫鉀1500g/公頃。三噴每次用水量750kg/公頃。水地在小麥挑旗後10—15天內澆揚花灌漿水。

前景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水資源短缺正日益引起人類的生存危機。農業生產是水資源利用的大戶,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和降低水資源的損耗,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生產面臨的重大課題,而培育高產穩產的抗旱節水型農作物新品種,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全國北部冬麥區的山西省中部、陝西北部、甘肅天水、河北北部以及北京、天津,是我國水資源的極端短缺區,適合這一地區小麥生產的抗旱節水型小麥新品種晉麥70的育成,必將緩解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用水的矛盾,對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生態適應性

晉麥70可在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麥區及全國北部冬麥區肥旱地、中等水肥地種植,同時也可在山西臨汾東西山旱垣地以及陝西延安、甘肅天水等地種植。

栽培技術

播種期以9月下旬為宜。旱地適宜播量187.5 kg/公頃—225.0 kg/公頃,水地適宜播量150.0—187.5kg/公頃,以粉銹寧或拌種雙進行拌種。
水地要澆好越冬水。3月上旬對麥田進行摟搭,保墒增溫。4月中下旬起身拔節後,噴施滅草枯。在小麥拔節後追硝銨225—300kg/公頃或尿素225kg/公頃。
在小麥抽穗前後進行葉面三噴,噴肥、噴藥、噴激素。噴肥,以磷酸二氫鉀為主,搭配尿素、葉面寶等。噴藥,噴氧化樂果和粉銹寧。噴激素,以920膨大素為主,搭配其它微肥及高效葉面肥。三噴時期,第一次揚花期,噴磷酸二氫鉀1500g/公頃,內加硼砂1500g,920膨大素60g。第二次灌漿初期,噴磷酸二氫鉀1500g/公頃,內加氧化樂果750g,粉銹寧1500g,920膨大素180g。第三次灌漿中期,噴磷酸二氫鉀1500g/公頃。三噴每次用水量750kg/公頃。水地在小麥挑旗後10—15天內澆揚花灌漿水。

前景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水資源短缺正日益引起人類的生存危機。農業生產是水資源利用的大戶,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和降低水資源的損耗,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生產面臨的重大課題,而培育高產穩產的抗旱節水型農作物新品種,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全國北部冬麥區的山西省中部、陝西北部、甘肅天水、河北北部以及北京、天津,是我國水資源的極端短缺區,適合這一地區小麥生產的抗旱節水型小麥新品種晉麥70的育成,必將緩解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用水的矛盾,對社會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