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全文)

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以下簡稱“黃河金三角”)位於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界地帶的黃河沿岸,包括運城市、臨汾市、渭南市和三門峽市(以下簡稱“三省四市”),面積5.78萬平方公里,2013年末總人口1721萬,地區生產總值 4917億元,分別占三省總和的10.9%、9.5%和8.1%。黃河金三角處於我國中西部接合帶和歐亞大陸橋重要地段,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促進中部 地區崛起戰略的重點區域,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自1986年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成立以來,三省四市積極探索實踐,加強交流合作,合 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合作水平不斷提高,區域聯動發展、一體化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為進一步深化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推動東中西部地區良性互動、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依據 《國務院關於大力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43號)精神編制本規劃,用於指導和推動今後一個時期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聯動與 一體化發展。規劃期為2014至2025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
  • 地點: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
  • 時間:2014
  • 性質:規劃檔案
第一章合作背景,第二章總體思路,第三章空間布局,第四章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第五章加強產業分工協作,第六章促進生態環境共建,第七章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第八章協同推進改革開放,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章合作背景

第一節發展基礎
黃河金三角區位優勢獨特,承東啟西、連通南北,鐵路線縱橫交錯、公路網四通八達,初步形成了綜合立體交通網路和區域內1小時經濟圈。資源優勢明顯,鋁、 鎂、鉬、銅、黃金、芒硝等礦產資源儲量較大,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土地和水資源豐富,文化旅遊資源富集。產業發展基礎較好,蘋果產量、濃縮果汁產能分別 約占全國的25%和75%,形成了以煤及煤化工、電力、有色金屬等能源原材料生產,以及裝備製造、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產業體系。合作發展具備良好條件,四市 長期以來經濟聯繫緊密,產業關聯度高,特別是近年著眼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共建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基地,深化社會事業合作,區域合作機制初步建立,聯動發 展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黃河金三角合作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產業低水平重複建設問題仍未解決,資源要素跨區域整合難度大;區域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任務艱巨,統籌協調比較困難;地區封鎖和行政壁壘仍然存在,一體化發展障礙較多;區域合作缺乏制度規範,體制和機制亟待完善。
第二節重大意義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加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隨著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實 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開放戰略加快推進,進一步推動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有利於整合資源要素、發揮比較優勢,最佳化產業分工和城鎮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 會加快發展;有利於加強黃河中游綜合治理,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為全國大江大河跨區域綜合治理積累經驗;有利於創新區域合作機制,打破行政界限和地區 封鎖,探索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新途徑和新模式;有利於探索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推動形成中西部良性互動、共同發展新格局,促進我國 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章總體思路

第一節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和十 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以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目標,以整合區域 優勢資源、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協調區際利益關係為重點,以共建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抓手,著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著力加強產業分工協作,著力促進生態 環境共建,著力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提升整體經濟實力和協調發展水平,努力把黃河金三角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成長極和欠發達 地區實現一體化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示範區。
第二節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推動。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和最佳化公共服務,構築區域開放合作平台,保障公平競爭,維護市場秩序。
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機制,促進區域內經濟要素的優勢互補。充分考慮各地利益,整合資源,協同解決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全面推進,重點突破。推進多領域、多層次、多形式合作,加快重點領域互聯互通和區域一體化進程,抓住促進合作發展的關鍵環節有序推進,以重點突破帶動區域合作向深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發展。
先行先試,開拓創新。主動適應新形勢發展變化,拓展合作思路,創新合作方式,探索完善資源配置、利益分配、服務共享、制度保障等合作新機制,不斷深化區域合作,提升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
第三節戰略定位
全國省際交界地區協調發展試驗區。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打破行政體制障礙,大膽創新、先行先試,促進市場統一開放,努力探索跨省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有效途徑, 實現區域合作水平和層次的新跨越,推動欠發達地區轉型發展,打造中西部開放合作新高地,建設新的經濟成長極,為促進區域互動合作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提供典 型示範。
中西部地區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能源原材料及裝備製造業基地。依託特色農林產品、能源礦產資源和產業基礎,加強綜合開發利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大力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產品生產加工業和裝備製造業水平,加快煤炭、電力及有色金屬新材料基地建設。
內陸地區重要的區域物流中心。依託便捷的立體交通網路和交通樞紐,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物流集散交換中心和物流園區,構建專業化、信息化的現代物流產業體系,建設輻射中西部地區的物流中心,打造我國內陸腹地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
華夏歷史文化旅遊目的地。進一步整合旅遊資源,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合力打造以黃河文化和尋根問祖為主題的華夏歷史文化旅遊特色品牌和精品旅遊線路,共同開拓國內外旅遊市場,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第四節發展目標
至2020年,黃河金三角整體經濟實力明顯提升,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務實高效的區域合作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各具特色、分工合理的產業體系初步 形成,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黃河綜合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果,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發展初步實現,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 成,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
至2025年,區域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空間布局合理、基礎設施互通、產業發展聯動、生態環境優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人民生活幸福,在國內有影響力的經濟區,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典型示範作用。
表1:規劃主要目標
指標 單位2013年2020年
三次產業結構 %12∶57∶318∶51∶4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2205641000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元766214500
城鎮化率 %4454.3
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12.5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9999.5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8395
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8.699
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噸標準煤1.861.4
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率%7.1[45]
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0.520.60
森林覆蓋率 %30.233
水土流失治理面積 平方公里885[17000]
入黃水質達國家三級標準率%6080
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下降%3[16]
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率%7890
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81.390
註:1.[]中指標為累計數,以2012年為基期。
2.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第三章空間布局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明確城鄉建設區、農業發展區、生態保護區功能定位,最佳化功能分工和城鄉建設布局,促進人口和產業集聚發展,合作構建區域一體化空間布局。
第一節建設“兩橫兩縱”發展軸
發揮承東啟西、連通南北的區位優勢,以及地處中原經濟區、關中—天水經濟區、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疊加的政策優勢, 合力打造隴海鐵路、煤運南通道(侯馬—月山鐵路、侯馬—西安鐵路)和大運(大同—運城)高速、蒙西(內蒙古—江西)鐵路“兩橫兩縱”發展軸,促進經濟要素 向軸帶集中。
隴海鐵路發展軸。依託隴海鐵路、連雲港—霍爾果斯高速和鄭州—西安高鐵,連線臨渭、華縣、華陰、潼關、大荔、靈寶、陝縣、湖濱、澠池、義馬等地,引導產業和人口集聚,建設成為產業高度集聚、經濟繁榮的東西向發展軸線。
煤運南通道發展軸。依託侯馬—月山鐵路和侯馬—西安鐵路,連線翼城、曲沃、侯馬、新絳、稷山、河津、鄉寧、韓城、合陽、澄城、蒲城、白水、富平等地,發揮綜合交通運輸通道的作用,增強沿線城鎮的產業功能,建設成為能源原材料工業集聚、物流業發達的東西向發展軸線。
大運高速發展軸。依託大運高速、209國道和大同—西安高鐵、南同蒲(大同—風陵渡)鐵路,連線汾西、霍州、洪洞、堯都、襄汾、曲沃、侯馬、絳縣、聞喜、夏縣、鹽湖、臨猗、永濟、芮城、潼關等地,建設成為製造業和服務業發達、集疏運功能完備的南北向發展軸線。
蒙西鐵路發展軸。依託蒙西鐵路和運城—三門峽高速公路,連線韓城、河津、萬榮、臨猗、鹽湖、夏縣、平陸、湖濱、陝縣、靈寶、盧氏等地,建設成為煤炭儲運、礦產開發、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特色農業和特色旅遊業共同發展的南北向發展軸線。
第二節培育壯大區域中心城市
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集聚產業和人口,壯大經濟實力,進一步完善運城、臨汾、渭南和三門峽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輻射帶動區域整體發展。
——運城。提升運輸裝備製造、有色金屬和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文化創意、休閒養生、航空經濟、特色醫療業,強化空港物流服務功能,依託南山和鹽池合作共建生態智慧城,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文化旅遊中心。
——臨汾。規劃建設百里汾河生態經濟帶,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力度,大力推進能源、煤化工等資源產業整合,積極發展裝備製造業、文化旅遊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建設裝備製造業基地、煤炭及煤化工基地和生態文明示範城市。
——渭南。建設生態園林城市,依託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平台,集聚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通用航空、智慧型裝備、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
——三門峽。穩步推進黃金、鋁等優勢產業發展,積極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高新技術研發基地、現代產業集聚區,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強化海關通關、物流服務功能,建設區域交通樞紐、商貿物流中心和生態宜居城市。
第三節構建次區域合作圈
把推進次區域合作作為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最佳化拓展發展空間,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若干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經濟聯繫比較緊密的市際交界地區融合發展。
推進侯馬—新絳—絳縣—曲沃一體化發展。發揮公路、鐵路等交通便利和海關、檢驗檢疫等政策優勢,加快侯馬—曲沃同城化進程,強化商貿物流功能,建設中部 地區重要的國際貨物流轉樞紐、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中心。加強產業分工與協作,加快規劃銜接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打通鎮村“斷頭路”,消除行政壁壘, 建立共同市場,共同促進區域邊緣地區加快發展。
推進韓城—河津—萬榮—稷山—鄉寧次區域合作。發揮資源和產業優勢,創新體制機制,加 強統一規劃,促進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技術人才協同合作,重點圍繞鋼鐵、鋁、電力、煤化工、焦炭、建材等產業,推進國有大型企業合作,發展國家級循環經濟試 點,延伸產業鏈,共同推進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和經濟轉型發展,圍繞“史聖司馬”、“黃河文化”合作發展文化旅遊業。
推進永濟—潼關—靈寶—芮城次區域合作。發揮共處重大交通通道交會處的區位優勢,依託 現有產業基礎,以物流合作為重點,以共建現代物流中心為載體,帶動機電、裝備製造、黃金開採加工、鋁加工、醫藥化工、現代農業和旅遊業的跨地區合作,建設 成為黃河金三角重要的產業和物流基地。
促進富平—蒲城—臨渭一體化發展。發揮富平緊臨西安的地緣優勢,以深陝(富平)新興產業園、鹵陽湖通用航空產業園為載體,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布局、生態環境一體化建設,開展城鎮、市政、民生、社會事業等管理創新試點,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一體化發展。
推進三門峽市區—平陸縣城一體化發展。發揮兩地隔河相望、產業關聯性強的優勢,重點開展有色金屬加工和特種運輸車、電動汽車、機械加工等產業合作,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實現兩地同城化和融合發展。
推進義馬—澠池同城化發展。利用交通、技術優勢和煤炭、鋁等資源優勢,共同發展精細化工,合作建設能源原材料基地,大力挖掘仰韶文化,發展特色旅遊,促進城市道路系統相互銜接、市場體系和生態系統共建共享,加快同城化步伐。

第四章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統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互聯互通能力與現代化水平,共同建設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
第一節共同完善綜合運輸體系
統籌交通規劃與建設,暢通內外通道,完善交通網路,強化樞紐功能,加快形成布局合理、銜接緊密、內通外聯、便捷高效的綜合運輸體系。
鐵路。加快推進幹線鐵路建設和既有鐵路擴能改造,完善對外連線快速鐵路網路;結合經濟 社會發展和路網建設情況,統籌規劃區內城際鐵路項目,促進黃河金三角與關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線對接。推進渭北煤炭產區與晉煤外運南通道連通擴 能,加快推進山西中南部煤運通道、蒙西至華中煤運通道建設,完善西煤東調、北煤南運的鐵路運輸格局,提升煤炭外運能力。
公路。重點建設中心城市與國家高速公路連線線、中心城市間快速路和黃河大橋,形成區內外快速通達的公路網路,促進與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以“斷頭路”為重點,加快國家高速公路、普通國道建設,有序推進農村公路升級改造,提高路網連通能力。
航空。完善運城機場綜合配套設施,適時增加航線,提高航空服務水平和貨運能力,積極推進臨汾喬李機場及其配套工程建設,研究建設渭南、三門峽機場。大力發展通用航空。
交通樞紐。加強客貨運站點建設,實現各種運輸方式間多式聯運、無縫對接、零距離換乘。重點改擴建和新增一批市縣級客貨站,建設若干區域交通樞紐。加強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促進區域物流運輸信息共享,實現公共運輸一卡通。
專欄1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
鐵路。加快推進大同至西安鐵路、山西中南部煤運通道、西安至合肥鐵路增建二線、侯西鐵 路擴能改造、黃陵至韓城至侯馬鐵路、張禮至台頭鐵路建設;開工建設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規劃建設隴海鐵路三門峽段取直改造、渭南—三門峽—運城— 臨汾、富平—蒲城—韓城—河津城際鐵路和南同蒲至華山增建二線電氣化擴能改造項目。
公路。加快推進臨猗、108國道禹門口等黃河大橋和三門峽黃河公鐵兩用大橋建設;加快推進三(門峽)淅(川)高速豫晉省界至靈寶段等國家高速公路相關路段建設,加強國道G310、G241、G108、G242線以及重要省道升級改造。連通改造沿黃公路。
第二節增強能源保障能力
發揮煤、電、氣資源優勢,根據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和大氣污染防治要求,科學布局、統籌推進能源基地建設,完善能源供輸網路,提升能源設施共建共享水平。
統籌能源基地建設。綜合考慮煤源、負荷需求和電網輸送能力等因素,開展大型坑口煤電一 體化建設,積極發展熱電聯產,鼓勵利用低熱值煤和煤矸石發電,形成區域大型火電基地。全面推行渭北、臨汾煤礦區清潔生產,建設煤炭採礦區—煤化工基地輸煤 管道工程。推進煤層氣綜合開發利用,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以大型煤炭企業為開發主體,穩步推進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促進煤炭上 下游產業一體化發展,推進煤化工企業重組,完善配套產業鏈。統籌規劃建設能源運輸通道、水源等基礎設施。
最佳化能源網路結構。完善電網結構,提高電網輸送能力,實施一批重點輸變電工程,開展規 范的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提高線路技術標準,增強供電可靠性。構建電力安全體系和應急處置體系,提高電網抗災能力,確 保電網安全運行。加快供氣管網一體化建設,提高互聯互通水平,實現區域內全覆蓋。
專欄2電源電網建設重大工程
電源。加快大唐三門峽發電有限公司三期1×100萬千瓦、永濟熱電廠等項目建設,推進大唐、中電投、華能、國電、華潤、中國風電等風電、太陽能工程建設,規劃建設富平熱電聯產項目和絳縣安峪電廠等項目。
變電站。推進運城東、三門峽東、三門峽西、臨汾西、渭南等500千伏(750千伏)變電工程及220千伏、110千伏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和富平、澄城330千伏變電工程建設。
第三節推動水利工程共建
確保區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和糧食生產需要,推進區域內黃河幹流及主要支流水利設施共建,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及水害防治工作。
加強黃河綜合治理。實施《黃河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以“增水、 減沙、調控水沙”為核心,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乾支流的關係,共同推進黃河乾支流治理和河道整治、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工程。加快古賢水利樞紐工程、黃河 小北幹流放淤工程前期工作,實施黃河禹門口至潼關河段、潼關至三門峽河段治理工程。完善以小浪底水庫為主體的水沙調控工程體系,提高水沙調控效率。重點推 進渭河、汾河、涑水河和伊洛河綜合治理,開展河道疏浚、加高加固堤防和種植護岸林,減少支流入黃泥沙。實施入黃支流水質達標整治工程,提高區域水功能區水 質達標率。
提高供水抗旱防洪能力。實施沿黃流域供水水源地共建和飲用水安全共保工程,加強水源地 水土保持及全流域面源污染聯防聯治。大力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和沿黃流域農田水利共建工程,加快推進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和改造。改善乾支流沿河提灌站引 水條件,實施一批控導及護岸工程、加高加固工程。加強防洪抗旱減災體系和能力建設。實施黃河及其支流水資源調蓄滯洪重點工程,改擴建和新建一批中小型水 庫。全面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黃河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山洪溝治理任務,建立區域防洪抗旱預警和決策支持系統。
推進水務管理一體化。創新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重大水利項目統一規劃實施。共建水 利融資平台,完善水利投入機制。加快區域水資源信息統一平台建設,實現區域內水資源監控能力項目聯網,促進區域水務基礎信息共享,推進城鄉供水、水務管理 一體化。加強水資源綜合管理,完善水價形成機制,探索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
專欄3水利建設重點工程
古賢水利樞紐工程:黃河七大控制性骨幹工程之一,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發電、供水和灌溉。
黃河小北幹流放淤工程:通過科學的工程措施,將來自黃土高原的粗泥沙滯留在小北幹流兩岸灘地,細泥沙回歸黃河,實現“淤粗排細”。
沿黃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強衛家磨水庫、大石澗水庫、窄口—溝水坡水庫、澗峪水庫、 尤河水庫、桃曲坡水庫、龍門水庫、薛峰水庫,永和、大寧、河津、永濟、芮城、韓城、合陽、三門峽市區、靈寶等沿黃飲用水水源地和重要生態功能區保護,到 2020年水源區水質全面達標。逐步減少地下水超采量,建設地下水保護與修復工程和監測體系,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
渭河綜合治理工程:加快渭河下游防洪保全減淤體系和南山支流蓄滯洪區建設,在華陰、華縣夾槽地帶實施蓄洪建湖工程,加寬加高堤防、灘區清障,使渭南城市段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農防段堤防標準提高到20年一遇,減少河水倒灌災害。
汾河綜合治理工程:新建和整修加固幹流堤防,修建固灘護岸工程,加強河道整治疏浚,在入汾支流兩岸新建防洪堤壩及入河口防護工程,沿汾河兩側栽植護岸護灘林,建設生態濕地保護工程。
其他支流治理工程:疏浚涑水河河道,加固、新建堤防,推進險工護岸工程、陳村水庫至伍 姓湖河道治理、姚暹渠鹽湖區段整治;提高盺水河河道行洪能力和河道防洪標準;加快伊洛河綜合整治,開展涺水河治理工程,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河道疏浚、加 固河堤、新建堤防及險工護岸工程。
調水工程:實施引漢濟渭工程,在符合規劃和水資源指標的前提下,開展其他調水工程前期工程。
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改造工程。推進尊村、大禹渡、夾馬口、楊范、元上、回龍、西范、東雷抽黃一期和二期、洛惠、港口、窄口、槐扒、衛家磨、溝水坡、澗里、大石澗、石堡川、交口抽渭、桃曲坡、薛峰水庫、禹門口和汾南等灌區續建配套和改造。
第四節統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統一規劃、集約建設數位化、寬頻化、智慧型化、綜合化、一體化的信息設施,促進資源共 享,加快推動落實“寬頻中國”戰略。大力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以及業務套用融合,充分發揮電台電視台和視聽新媒體在信息傳播和套用方 面的作用,加快實現信息套用服務深入到家庭、個人,提高區域信息化套用水平。穩步推進“智慧城鄉”工程,逐步縮小地區和城鄉信息化差距,擴大信息網路覆蓋 範圍,推進電信同城。統籌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管線建設,加速信息管線綜合改造。推進電子商務平台整合,實現與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的融合發展。推動物聯 網技術在工農業生產、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領域的套用。實施電子政務暢通工程,統籌建設電子政務信息共享平台。加強信用記錄和信用信 息系統建設,促進信息服務和資源共享,推進企業信用網建設。共建區域信息網路體系和交流平台,完善信息套用服務體系,構建“數字黃河金三角”,推進信息服 務一體化。

第五章加強產業分工協作

加強產業協作,促進優勢互補、合理分工和布局最佳化,構建具有比較優勢、體現區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提高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第一節協同發展現代農業
穩定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農業,促進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實現專業化、規模化和基地化,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主體,構建區域共享的農業服務體系,建成特色農產品生產與加工基地。
共建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實施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 公司化經營,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共同推進糧、果、菜、畜等優勢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建設。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穩步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共建農業科技示範基地、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現代蘋果標準化生產園,整合培育黃河金三角品牌,共建優質有機蘋果生產基地,打造現代苹 果生產示範區。發展蘆筍等綠色蔬菜,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建設中西部重要的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因地制宜發展紅棗、核桃、花椒、柿子等林特產品生產加工業, 培育優質食用菌基地。發揮野生中藥材資源優勢,發展中藥材生產加工業,培育優勢品種和知名品牌,合力打造中藥材生產集散地。發展生豬、奶牛、奶山羊、肉蛋 雞、水產等特色養殖,促進晉南黃牛、秦川牛保種開發,建設現代畜牧業示範基地。
完善區域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開展區域農業科技推廣和交流,促進農資連鎖配送,加強農 機跨區作業協調合作。發揮黃河金三角果業聯合會等區域產業協會的作用,強化生產管理、技術研發、市場行銷、協調服務等功能。加強科研領域合作,整合建立區 域性蘋果創新技術平台。加強聯合協作,培育發展壯大蘋果加工龍頭企業,引導、支持果品加工企業研發新產品,擴大國內外高端市場份額。完善蘋果購銷機制,切 實保護果農利益。整合黃河金三角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蘋果等農產品電子交易中心,完善市場信息諮詢、代購代銷和儲運配送等服務功能。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信息服務合作。制定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加快建 立區域間食用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管理的銜接機制。共同建設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加大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信息 共享水平,建立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結果互認制度。聯合建立農作物生產遠程監控與診斷管理中心,形成重大動植物疫病應急防控機制。加強區域聯合植保,全面實施 綠色防控。整合區域內各類農業信息資源,建立統一的農業信息交流平台,加快農業地理資料庫建設,形成農業綜合信息網路服務體系。
第二節聯合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以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為龍頭,培育壯大若干關聯緊密、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產業集群,延長產業鏈,提升產業層次,建設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深加工和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
建設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整合區域內優勢資源,推進三門峽與運城鋁 業、潼關與靈寶黃金等產業聯盟、企業合作,支持運城、三門峽和渭南建設鋁鎂、黃金、鉬及其他稀有金屬深加工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大力發展稀有金屬深加工, 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快產業升級。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支持符合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準入條件的有色金屬冶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提升整體技術裝備水平,降低資 源能源消耗。堅決淘汰冶煉落後產能,鼓勵產能跨區域合理調配,推進企業兼併重組。開展上下游合作,構建煤—電—鋁—材、黃金勘探—冶煉及綜合回收—深加 工、煤—焦—鎂產業鏈。加大對鋁等有色金屬深加工及新材料企業的支持力度,儘快形成完整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鼓勵煤炭與電力、治金、化工等企業聯合 重組。
合作發展裝備製造業。利用現有裝備製造業產業基礎和配套條件,加強分工協作,引進優質 資本和先進技術,加快企業兼併重組和產品更新換代,提高基礎零部件和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重點發展精密量儀、重型載重汽車、改裝汽車、汽車零部件、電子電 氣設備、精密鑄造件、冶金重型裝備和專用機械裝備等產業,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建設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共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同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產學研結合,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合作構建產業發展平台,堅持引進和培育相結合,大力發展煤層氣開發、物聯網基礎件、新材料、新能源、通用航空飛機配件、精密製造、生物醫藥和節能環保等產業。
第三節合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充分發揮黃河金三角區位、資源和人文優勢,推進旅遊、文化、現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務業的深度合作,提質增效,全面提升區域服務業發展水平。
共同打造旅遊品牌。共同建設旅遊基礎設施,合力開拓旅遊市場,聯手整治旅遊市場秩序, 建設國內外重要旅遊目的地。積極開展與國內重要旅遊城市、著名旅遊目的地和國際口岸城市的旅遊合作,建立客源共享機制。依託華山、函谷關、司馬遷祠、關帝 廟、堯廟、壺口瀑布、鸛雀樓、大槐樹等著名景區,合力打造“中華根·黃河魂”旅遊品牌和旅遊精品線路。充分利用自然山水、農業優勢資源,發展休閒農業與鄉 村旅遊。組建旅遊企業集團,建設區域旅遊集散服務中心和電子商務平台,打造一體化行銷網路。擴大“黃河之旅”聯盟,開展“一證游”、聯票游。支持開展華山 生態文化旅遊綜合改革。開發黃河金三角通航旅遊,開闢黃河、華山空中旅遊精品線路。挖掘和整合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打造紅色旅遊 走廊。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商品。
專欄4精品旅遊線路
黃河風情游。以觀瀑布、賞名樓、游黃河為主題,推進黃河沿線的壺口瀑布、永和乾坤灣、 洽川濕地、鸛雀樓、黃河大鐵牛、芮城大禹渡、聖天湖國家濕地公園、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三門峽大壩、潼關三河口濕地等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產業開 發,適時開發晉陝峽谷黃河三門游(孟門、石門、龍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黃河風情旅遊帶。
根祖文化游。以尋根問祖為主題,以倉頡廟、堯廟、舜帝陵、禹王城、蚩尤村、大槐樹、後 土祠、西侯度文化遺址、陶寺文化遺址、丁村遺址、仰韶文化遺址、廟底溝遺址、梁帶村兩周遺址、唐橋陵、虢國博物館、曲沃晉國博物館、党家村、潼關等旅 游景區為載體,建設全球華人認同的華夏民族根祖地。
特色山水游。以西嶽華山為核心,以甘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雙龍灣、豫西大峽谷、中條山國家 森林公園、呂梁山森林公園、東華山森林公園、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五老峰、鹽湖、汾河公園、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金粟山森林公園、九峰山等為載體,打造集 原始自然生態和獨特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山水奇觀旅遊帶。
宗教文化游。以武聖關公文化和道教文化為主題,以關帝廟、永樂宮、函谷關、普救寺、司馬遷祠、司馬溫公祠、三清宮、廣勝寺、東嶽廟、華陰西嶽廟、華山玉泉院等為載體,發展宗教文化觀光旅遊。
休閒養生游。以健康和自然為主題,依託運城鹽湖黑泥養生、華山御溫泉、盧氏湯河、寺河山休閒養生、夏縣溫泉、陝縣溫泉資源和特色農業優勢,打造中西部溫泉養生、休閒度假、採摘觀光、民俗風情體驗為一體的休閒養生目的地。
發展文化產業。充分挖掘根祖文化、黃河文化和民間藝術資源,打造山、水、聖文化品牌, 促進旅遊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加強文物保護工作。以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創意園等為依託,培育特色文化產業。合力打造反映黃河金三角形象的文化作 品。引進創意人才和戰略投資者,扶持優秀文化創意企業發展,培育和繁榮文化創意市場,加快發展演藝娛樂、出版傳媒、文化創意和會展等產業。繼續聯合辦好重 大節會,充分發揮大型會展平台功能,積極承接鄭州、西安、洛陽等地會展轉移與會場延伸,加快會展業和相關服務產業發展,促進會展、交易和招商引資集中、有 序、規範開展。
構建區域性物流中心。依託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和海關監管查驗場,統籌規劃物流園區、物流 配送中心、特色商業區和專業市場,共同打造黃河金三角陸路口岸,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大力發展航空物流,加快渭南鹵陽湖、運城航空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發揮 三門峽、運城、侯馬、潼關等交通樞紐優勢,引導物流資源、物流企業跨區域整合,建立黃河金三角物流聯盟。建設一批綜合性和專業化物流中心,支持符合條件的 地區按程式申請設立保稅監管場所。清理公路收費,整合收費站點,降低物流成本。建立黃河金三角商品現貨交易場所。加強物流支撐體系建設,重點發展以智慧型交 通、港站樞紐、多式聯運為一體的運輸體系,以物流中心、連鎖經營、冷鏈物流、城市配送為一體的商貿流通體系,以信息網路、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為一體的銷售 服務體系。
加快發展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積極引進國內外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推動證券市場發展,積極利用期貨市場,發展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加快推進金融改革創新。
依法有序發展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提升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服務水平。加大“三農”保險發展力度,完善農業生產保障體系。鼓勵發展科技、工程、商務、金融、財務和法律等中介服務機構。
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統籌區域內健康服務資源配置,支持發展醫療、養老、藥品、醫療器 械、中醫養生保健、康復醫療產業。加快建設國際視光產業基地。依託特色醫療優勢,優先利用社會資本,建設養老產業園、特色醫療城、中醫藥健康服務產業園和 特色服務平台,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健康服務需求。
第四節共建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組織實施《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聯合編制承接產業轉移指導目 錄,明確產業承接發展重點。引進龍頭企業和產業資本,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生態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引進外部資本和先進技術,承接發展能源礦產資源開 發、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勞動密集型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加強配套協作,培育產業集群。引進國內外資金、品牌和管 理,合作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推進現代物流、金融、信息和中介服務業加快發展。統籌規劃產業園區建設,促進園區轉型升級,提高園區綜合配套能力,引導轉移 產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集聚。推動建立省際間產業轉移統籌協調機制。通過委託管理、投資合作等多種形式與東部沿海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實現資源整合、聯動 發展。

第六章促進生態環境共建

推進生態環境一體化建設,完善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和生態補償制度,合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示範區,共同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第一節推進黃土高原生態建設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以國家和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為重 點,實施分區治理,建設網路化生態廊道,有效防治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減少入黃泥沙,促進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大力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到2025年,水土流 失治理面積達到2.8萬平方公里。
自然保護區和濕地涵養區。對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重要濕地及重點 生態功能區實行強制性保護,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的干擾和對文化遺產的破壞。加強自然濕地保護與恢復,嚴格管控在灘涂等濕地內進行各類開發活動和改變用 途。在妥善協調濕地保護與黃河治理關係的前提下,實施沿黃灘涂綜合治理工程,保護和恢復黃河濕地,保證行洪暢通,建設韓城禹門口、合陽洽川、大荔朝邑、潼 關三河口、芮城大禹渡、平陸等濕地公園和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二期。限制開發建設活動,有效避免人為破壞,堅持林草結合,大力營造水土保持 林、水源涵養林,保護和恢復植被。加大大鯢等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強對水產種質資源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以造林種草、建設小型水保集雨設施和修建淤地壩為主,推進自然封 育、造林種草、坡改梯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建設,攔蓄降水、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修建淤地壩,發展壩系農業,形成工程措施與林草措施相結合的防護體系,優先 做好水土保持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工作。
河谷平原區。推進平原綠化,重點建設農田防護林,發展特色經濟林,大力營造農田林網,做好“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綠化和田、林、路、渠配套。
土石山區。大力推行節水灌溉和雨水積蓄利用,發展旱作節水農業。重點開展以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和坡耕地專項整治,建設淤地壩,實施農、林、水綜合治理。
工礦區。推進資源型城市和獨立工礦區轉型,實施礦山生態修復和水土流失治理,健全礦山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完善水土保持補償費制度,推進工礦區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治理,支持建設綠色礦山、地質公園。
土地沙化區。以保護、恢復和增加現有植被為重點,採取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進行固沙,大力建設防風固沙林,通過人工造林種草、封沙育林育草等方式促進植被恢復。
生態廊道。推進黃河幹流及渭河、汾河、洛河等重要支流生態建設,加快交通沿線和河流兩 岸綠化帶建設,打造秦嶺北麓、中條山、呂梁山、喬山、黃龍山南麓等生態屏障,形成環狀生態圈,共同構築以黃河水系、濕地、山體、道路綠化、農田林網為主要 框架的網路化生態廊道,增強生態系統功能。
第二節加強環境綜合整治
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和環保管理一體化,共同保護生態環境和水源涵養區環境,協同解決區域性大氣污染、重金屬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
共同保護黃河水資源和水環境。加大黃河上中游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力度,加強黃河、汾 河、渭河和三門峽庫區、小浪底庫區綜合治理。推進區內環境監測站標準化達標建設。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管,加強水功能區斷面、省界斷 面、重要控制斷面和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確保水功能區按期達標。推進渭南高新區等開發區和產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和升級 改造,加強污水再生利用和污泥無害化處理工程建設。督促企業排查環境風險,切實保障水環境安全。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減排力度,支持配套建設畜禽養殖廢棄物處 理和貯存設施。
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嚴格產業和環境準入,嚴禁新建重污染項目,加快淘汰落後產能、 壓縮過剩產能。完善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加強對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聯合監控與管理,在火電、鋼鐵、建材等重點行業推行清潔生產,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 推進淘汰煤炭落後產能,鼓勵煤炭清潔利用,支持有序推行煤改氣。加強城市揚塵污染綜合治理和特徵化學污染物防治。
協同治理重金屬污染。實施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綜合防控, 強化監督監測,重點治理有色金屬採選、冶煉及化學原料、化學製品製造等行業。合理調整重金屬企業布局,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加快淘汰落後技術設備,實施清潔 生產技術改造,大幅度降低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探索在非重點區域內重金屬排放量置換、交易試點。
創新環境合作保護機制。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 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考核辦法、責任追究機制和獎懲機制。建立區域環境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協調解決區域重大環境問題。聯合編制環境監測網路規劃,合作組建 區域環境監控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區域環境監管、信息通報與應急聯動機制,開展環境聯合執法監督。發展一批綜合性節能服務公司,加快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推廣 套用。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開展排污權交易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第三節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積極探索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有效途徑,提高土地、水資源節約集約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嚴格土地管理。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保護基本農田,節約集約使用土地,規範 經營性土地出讓,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管控作用,控制建設用地無序增長。引導產業向開發區和產業園區集中,提高單位土地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加強林地保 護,開展礦山廢棄地、廢棄工業用地、村莊閒置土地整治和再利用。
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益。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水資源節約保護,實行用水 總量控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強水源地保護,推進水循環利用,支持探索開展區域水權轉讓。加大工業節水力度,重點推進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支持 開展節水型企業創建,推廣城鄉節水設備和器具,擴大中水回用和雨水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強河湖管理,落實占用水域補償制度。
提升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加強鋁、鎂、銅等有色金屬和黃金、鉬等貴金屬共伴生礦產資 源的綜合利用,提高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和選礦回收率,加強尾礦回收利用。推進煤矸石和粉煤灰綜合利用,支持開展金屬和非金屬礦山及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治 理,提高礦山廢水循環利用水平,實施石材加工、爐料廢渣、煤矸石等資源化處理工程。大力發展綠色礦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和綠色礦業發展示 范區建設。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求,以各類開發區、產業園區為載 體,打造企業之間、產業之間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在有條件的地方合作建設循環經濟示範園。加強清潔生產審核,全面推進煤焦、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重污 染行業企業清潔生產。規範危險廢物管理。種養結合,構建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推進農林廢棄物循環利用,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工程建設,促進秸稈資源化利 用。大力發展再製造產業,共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促進廢舊物資回收和循環利用,推進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打破地區封鎖,搭建循環經濟公 共服務平台,鼓勵建立循環經濟聯合體,實現資源跨企業、跨行業、跨產業、跨區域循環利用。加強企業聯合與協作,支持煤炭、煤化工、電力、冶金、供熱等聯產 技術推廣套用,實現資源能源梯度利用。

第七章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

統籌公共服務資源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合理配置,促進公共服務資源共建共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第一節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
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強教育合作,推動區域內學校共建、師資交流和統一招 生。率先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加強黃河金三角職教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註冊入學,結合產業發展需要,科學設定職教 專業,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共同打造具有專業特色優勢的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因地制宜辦好特色高校,加大山西師範大學、運城學院、渭南職業技 術學院、陝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建設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科學確定辦學規模,提高辦學質量。加強校際交流和合 作,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和成果共享信息平台,共同探索提升教學和管理水平。實施職業院校跨地區招生,實現職業教育資源和生源共享。
第二節共建科技創新體系
整合區域內各類科技資源,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 體系,共建區域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支持建設科技企業孵化器。建立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共同實施科技創新工程,聯合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共建果品類檢 驗檢測平台,實現科技資源共享。支持共建國家級和省級研發平台、中試基地、技術標準檢測評價機構,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和平台相互開放。聯合建立區域科技信息 網路和技術交易網路,共同推廣和轉化科技成果。建立統一的科技人才資源庫,完善科技人才市場體系,推動科技人才交流與共享。
第三節促進醫療衛生和公共文化資源共享
加強醫療衛生合作和資源共享,建立區域醫療衛生資料庫和信息交換平台,完善門診通用病 歷、雙向轉診、區域內臨床用血應急調配等合作機制,實現區域內同等級醫療機構醫學檢查結果互認,開展遠程醫療合作和跨區域院前急救合作,實現院前急救無縫 隙。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聯防聯控和信息共享機制,加強重大傳染性疾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和相互支援,聯合防治地方病。實現醫療衛生信息共享。加強 醫療衛生機構和人員合作交流,統籌開展醫療技術培訓,積極引進外部優質醫療資源,共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擴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促進區域、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共建共享,滿足城鄉 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逐步實現公共文化場館向全社會免費開放。協同推進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 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第四節推動就業、人才和社會保障合作
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人力資源市場,促進跨地區 自由就業。加強就業培訓機構建設,結合市場和企業用工需求,支持開展多層次、多類型、訂單式的就業培訓。加強勞動保障監察聯合執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 益。整合區域內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一體化的人力資源市場。統一人才引進政策,暢通高端人才和行業領軍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共建中小企業 孵化器,支持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完善和落實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共同營造有利於人才創業的環境。
推進社會保障網路互聯、信息互通,加快普及社會保障卡,將農村參保人員等群體納入發卡 範圍,加快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跨地區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和養老金資格認證認可制度。加強區域內基本醫療保障 政策和管理服務協調,探索區域內異地就醫轉診和醫療費用結算服務。加快推進失業保險政策對接。開展社會救助、社會養老等領域合作,建立社會福利共享機制。
第五節加強區域社會管理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增強社會發展活力,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全面推進平安 黃河金三角建設。在道路交通管理、維護社會穩定、打擊違法犯罪、處置突發事件等方面實行區域聯動,建立跨區域警務協作機制,實現指揮聯網、整治同步。逐步 建立和完善警務綜合平台,全面推進警務交流協作。積極推動區域間公安信息系統整合和資源共享,構建一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加快流動人口統計信息資料庫建設, 實現居住地和戶籍地網上通報與基本信息共享。建立區域防災減災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應急預案體系,實現救災應急行動統一協調和指揮,提高災害應急回響能力和 災害救援專業化水平。

第八章協同推進改革開放

全面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完善開放格局,進一步提升區域開放合作水平,為推動黃河金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第一節創新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最佳化行政服務模式,推進行政 服務平台建設。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的不合理規定和隱性壁壘,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推進依法行政,支持探索開展跨省區域合作立 法工作,加快構建規範透明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擴大縣級經濟管理許可權,推進省直接管理縣(市)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加快實施政社分開,探索政社互動 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基層政權制度建設,推動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積極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實施擴權強鎮試點。
建設統一市場體系。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消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壁壘,打破 行業壟斷,創造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加快形成區域統一大市場。深化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資源要素市場化改革。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和市場監管,推進 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
創新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 建設。完善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一體化,形成以城帶鄉、城鄉 一體的新型城鄉關係。推動農村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 民化。
健全區域合作協調機制。鼓勵和支持山西省、陝西省、河南省建立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高層 協調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合力解決區域合作的重大問題。完善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工作機構,強化四市推進工作機制建設,健全合作機制運轉制度,推 進落實合作發展中的有關事項。支持組建區域性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團體,引導社會組織在區域合作中發揮積極作用。
設立區域合作發展基金。支持由三省和四市共同籌集專項資金,設立區域合作發展基金,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重點用於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產業協作等合作共建項目,協調解決合作中的區際利益關係,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創新區域利益協調機制。探索建立產業跨區域轉移的利益共享機制,跨市布局產業項目的收 益由合作各方分享,項目投產後產生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可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按一定比例分成。探索建立跨行政區水資源和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 態補償機制。推進區域法治合作平台建設,建立協調處理跨地區利益糾紛制度。
第二節構建多層次開放合作格局
加強與東部沿海和周邊地區互動合作。發揮區位、資源等比較優勢,完善功能平台,創新體 制機制,進一步密切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東部沿海地區的合作,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和水平。加強與中西部其他地區的合作發展,全面參與關中— 天水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太原城市圈等分工合作,推進渭南—西安融合發展,積極融入和對接絲綢之路經濟帶。
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申請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環保機構基金加強 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探索與國內外著名教育機構合作,開展聯合辦學。藉助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辦好口腔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支持開展通用航空國際合作,加強 資源加工、農業等領域投資合作。探索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運營。支持和鼓勵企業及個人擴大對外投資,引導有條 件的企業開展國際化經營和到境外上市融資。
共同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發揮陸橋通道優勢,共同培育參與國際經濟合 作競爭新優勢,大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放寬投資準入,最佳化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水平。整合區域內海關資源,推動同沿海沿邊地區通關協作,實現口岸管理 相關部門信息共享、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支持符合條件地區按程式申報設立綜合保稅區。發展服務外包,推進服務業領域有序開放。創新加工貿易模式,推動產業 集群發展。

第九章保障措施

第一節完善有關政策
進一步落實完善有利於促進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和一體化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推動區域內 有關政策逐步統一。逐步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對跨區合作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的支持力度,對跨省區的重要產業轉移承接項目、產業合 作項目給予引導和扶持。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發展地方金融業,實行四市金融同城化結算。完善 信用擔保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擔保風險基金,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有序推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試點工作。創新金融產 品和經營模式,積極探索高速公路、碼頭、電力等資產證券化。大力發展商業健康和養老保險,完善商業保險參與基本醫療、基本養老保險服務的制度機制。在具備 條件的地方,支持規範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在堅持和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前提下,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 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實行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年租制度。支持根據產業發展和自主創業的需要,通過市場化手段設立產 業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鼓勵同一流域上下游生態保護與受益區之間開展橫向生態補償。開展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建立環境損害賠償政策機制。
第二節強化組織實施
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合作機制,將黃河金三角 合作發展納入地方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推動規劃順利實施。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編制重點領域專項規劃,抓緊推進重點工作 和相關項目實施,探索建立推動一體化發展的績效考核和獎懲激勵措施。完善社會監督,定期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運城、臨汾、渭南、三門峽四市要加強 分工協作,明確合作優先領域,落實規劃目標任務,由區域合作工作機構及時向三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報送規劃實施進展和推進一體化發展工作情況。
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在專項規劃編制、項目安排、體制創 新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合力解決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會同三省人民政府開展規劃實施情況 評估,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