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範圍
晉西北地區,東起同蒲路北段,與晉察冀北嶽區相接;西至黃河,與陝甘寧邊區隔河相連;南至汾(陽)離(石)公路,與晉軍駐區毗鄰;北至清水河,與大青山區連線。境內轄區38縣,為八路軍控制的縣城有興縣、臨縣、保德、河曲、偏關、岢嵐6城。
名稱變化
晉西北工委(1937年10月---11月):1937年10月,中共北方局根據中央指示,將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員會(簡稱工委)一分為四:分晉西北工委、晉東北工委、晉東南工委和中共山西省工委改稱山西省委(1937年9月至1938年5月林楓任中共山西工委(後改省委)副書記)。一分為四後, 10月1日 中共晉西北工委在苛嵐縣成立,中共晉西北工委書記是
趙林(原太原市工委書記),羅貴波任副書記,統一領導晉西北及綏遠地區黨的工作。
晉西北臨時省委(1937年11月---1938年1月)
在中共晉西北工委基礎上,晉西北臨時省委成立(對外以一二○師民運部名義開展工作)。趙林任省委書記,兼宣傳部長,羅貴波任副書記,常委、組織部長劉俊秀。臨時省委,在賀龍、關向應率一二O師主力一部開往冀中後,(仍留一部分部隊358旅在晉西北,繼續堅持晉西北的抗戰。)統一領導晉西北的地方工作,繼續以一二○師政治部民運部的名義開展工作,使八路軍的公開活動與共產黨的秘密活動緊密結合。臨時省委對外仍稱一二○師民運部,駐地在岢嵐縣城的“公裕糧店”。
中共晉西北省委(1938年1月---1938年8月):
1938年1月,晉西北臨時省委改稱中共晉西北省委,趙林任省委書記、宣傳部部長;劉俊秀省委委員、組織部長。後改稱晉西北區黨委(工作未間斷,人事任命滯後),1938年8月始任命為趙林區黨委書記 、羅貴波為區黨委副書記(羅時任一二○師政治部民運部長)。劉俊秀省委委員(1940年2月止)、組織部長(1939年春止),秘書長(僅負責文字工作、記錄等,不具領導身份和現在的秘書長不同)是饒斌。
中共晉西北區委:(1938年8月----1940年2月)
( 一)、背景:
(1)一二○師開始進入晉西北地區的時候,山西前線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危機。由於李服膺不戰而逃,致使大同失陷,跟著雁北也淪入敵手。不久,敵人又跨進長城,突破了雁門一線的國防工事,並繼續南下,連占代縣、崞縣、寧武,甚至原平、忻口一帶。由於敵人的長驅直入,政權被敵人摧毀了,地方官吏逃亡了,漢奸政權——維持會產生了,而潰兵又到處騷擾,居民惶惶不安,這種情況在晉西北前線和接近前線的後方,造成一種非常混亂的狀態。當時擺在一二O師面前的緊急任務,就是:挽救戰局,克服危機。
(2)、1937年9月28日,第一二○師師部率第三五八旅進入神池、八角堡地區。主力向同蒲線、雁門關出擊,半月間在雁門關截擊敵運輸汽車千餘輛,一度奪取雁門關,截斷敵後方交通線,配合了忻口戰役。
(二)、黨建
(1)、1937年9月30日,八路軍120師一面以主力從側後打擊沿同蒲路南進之日軍,配合友軍作戰;一面以師政治部和供給部、衛生部的一部分以及教導團700多名幹部,組成地方工作隊,在師政訓處主任關向應(11月2日後任政治委員)率領下,赴晉西北各縣和大青山地區開闢工作。在晉西北分赴以岢嵐縣為中心的興縣、岢嵐、五寨、寧武、靜樂、臨縣、保德、偏關、河曲等14縣開展工作。
(2)、中共晉西北臨時省委隨同工作團,在各地恢復與發展了黨的組織,成立了岢嵐、靜樂、臨縣、興嵐、保德等地委或縣委。
(3)、太原失陷後,國民黨元老、進步人士、“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總動員委員會”)主任續範亭,被閻錫山任命為山西省第二行政區(晉西北區)保全司令。續率領“總動委會”機關及保全司令部所屬部隊轉入晉西北。這時,由前線潰退下來的晉軍趙承綬騎一軍、傅作義第三十五軍、郭宗汾第三十三軍、何柱國騎二軍、楊愛源第十九軍、王靖國第十一軍,齊集晉西北,分駐各地。當時,中共公開活動受到很大限制,在多數地區是以“犧盟會”、“總動委會”名義開展工作。經過兩三個月活動,晉西北各地普遍建立了各級半政權性質的“動委會”,
當一二○師師部率第三五八旅進入山西時,已有兩個重要的我黨團體:一個是由中國共產黨發動、組織領導的“犧牲救國同盟會”,簡稱“犧盟會”,它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抗日救亡民眾組織的面目出現;一個是由中國共產黨黨員參加並領導的“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簡稱“戰動總會”,它是統一戰線的半政權半民眾團體性質的革命組織。一二○師政治部民運部長羅貴波,於1937年9月即任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晉西北特派員。1939年7月,抗戰有功的戰動總會,終被閻錫山解散.
八路軍120師工作團到達晉西北各地時,這兩個組織已有人在那裡工作。關向應立即命令工作團和這兩個組織結合在一起,開展民眾工作。20多天裡,便發動和組織了5700餘人的工人武裝自衛隊。關向應、甘泗淇領導工作團在晉西北進行了8個多月的艱苦工作,加強和壯大了晉西北的黨的各級組織。為開展地方黨政群各方面工作,一二○師輸送大批幹部,特別是搞過地下工作的老同志、知識分子,由政治部介紹到臨時省委工作。
1938年1月,中共晉西北省委改為晉西北區黨委(工作未間斷,任命滯後)。 晉西北區黨委的駐地岢嵐縣。
1940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指示:晉西南、晉西北兩區黨委合併為晉西區黨委,1940年2月至1942年8月,林楓任區黨委書記,趙林任副書記(1940年2月至4月兼任中共晉西區委社會部長),王達成任組織部長,張稼夫任宣傳部長,龔逢春任武裝部長,羅貴波任統戰部長,劉俊秀任民運部長兼婦委書記,統一領導晉西北黨、地方工作和晉西南地下黨的活動。晉西北區黨委所在地,於嵐縣普明鎮以南的史家莊。後遷興縣碧村(1942年已遷達)。
晉西區黨委下轄臨縣地委,書記宋應;岢嵐地委,書記白堅;靜樂地委,書記慕純農;文交地委,書記鐃斌;雁北地委,書記趙仲池;鄉吉地委(晉西南工委),書記彭德;洪趙特委,書記謝學恭;離中特委,書記王文達。龔子榮作為晉西區黨委代表領導洪趙特委並聯繫鄉吉特委。離中特委由區黨委直接領導
2月上旬, 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建設晉西北抗日根據地的指示,在中央軍委參謀長滕代遠主持下,在靜樂縣婁煩鎮召開會議,成立晉西北軍政委員會。統一領導晉西北黨政軍民等工作。賀龍為書記,關向應為副書記,甘泗淇、周士第、王震、蕭克、林楓、趙林、④張宗遜、李井泉、陳士渠、彭紹輝、羅貴波等為委員。中共中央指示第120師和中共晉西北區委,成立以賀龍為書記的晉西北軍政委員會,統一黨政軍民的領導。
1942年9月,建立中共中央晉綏分局,關向應為書記(由副書記林楓代理),在晉綏分局統一領導下,根據地軍民繼續貫徹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關於加強黨的一元化領導和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在精兵簡政、減租減息和整風、生產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績;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武裝力量體製得到加強。
(三)晉西北區黨委管轄的地方組織
除晉綏邊區特委外,1938年春,分別建立神(池)五(寨)岢(嵐)中心縣委,河(曲)保(德)偏(關)中心縣委,興縣、嵐縣、保德中心縣委,臨縣(還轄方山縣及離石縣北部)中心縣委,靜樂(還轄寧武、忻縣、崞縣)中心縣委,文交(還轄汾陽、太原、徐溝)中心縣委。隨著工作的進展,黨員數量增加,基層支部多了,一些中心縣委便改名為地委。1938年初撤銷神五岢、河保偏兩個中心縣委,建立岢嵐地委。1938年春,撤銷臨縣、靜樂兩個中心縣委,建立臨縣和靜樂兩個地委,嵐縣劃歸地委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