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博物館

晉祠博物館

晉祠博物館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距離市中心25公里,是一處蜚聲中外的風景名勝區。隸屬太原市文物局,是省、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視窗”和陣地。

晉祠博物館作為晉祠風景區的主體管理單位,是一座集文物保護、學術研究、陳列展覽、安全保衛、景區建設、重要接待及社會教育於一體的綜合類博物館。

2017年11月,獲第五屆全國文明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晉祠博物館
  • 外文名稱:Jinci Museum
  • 類別:綜合類博物館
  • 地點: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
  • 竣工時間:上世紀五十年代年
  • 開放時間:旺季8:00-18:00,淡季8:30-17:00
  • 館藏精品:彩塑侍女像
  • 晉祠三絕:難老泉,侍女像,臥龍柏
  • 晉祠三寶:魚沼飛梁,獻殿,聖母殿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場館分布,建築布局,現任領導,參觀信息,

發展歷史

晉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史記·晉世家》記載的:“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圭以與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戲耳’。史佚曰:‘天子無戲言,言則史書之,禮成之,樂歌之’。於是遂封叔虞於唐”。叔虞封唐後教化民眾,治理山川,興修水利,使唐國百姓安居樂業。叔虞死後,其子燮繼位,因境內有晉水,遂改國號為晉。後人為了緬懷叔虞的功績,遂在懸瓮山麓、晉水源頭建祠奉祀,故稱“晉祠”。
晉祠博物館位於太原市西南25公里懸瓮山下晉祠鎮,依託著名風景名勝晉祠園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隸屬於太原市文物局。1952年成立山西晉祠古蹟保養所,1990年更為現名。晉祠創建年代不詳,最早見於《水經注》,是為紀念晉國諸侯唐叔虞而建的祠堂,又名唐叔虞祠。晉祠以古建築、雕塑、名泉、古木著稱於世,祠內風景秀麗,建築宏偉,殿宇林立,有近百座殿、堂、樓、閣、亭、台、橋、榭點綴于山光水色之間,古木蔥鬱,詩情畫意。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祠博物館總占地面積101538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餘平方米,開闢有傅山紀念館、董壽平美術館、晉溪書院、翰香館等。
晉祠博物館庫房面積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5000餘件,包括陶瓷器、青銅器、木器、竹器、玉器、刺繡、書畫、碑刻、古籍善本等。珍貴文物1600件,其中戰國青銅器、唐華嚴經石幢、元青花刻花蓋罐、山西地方名人如傅山、趙鐵山、祁雋藻等之書畫作品以及近現代摺扇等是該館的主要藏品。博物館內設辦公室、保管部、治安部、群工部及董壽平美術館、傅山紀念館等共12個部門。舉辦的大型展覽有“中日書法展覽”、“董壽平美術作品展”、“晉陽文物精品展”、“清代帝後文化生活展”、“翰墨迎春——山西近代書畫名家作品展”等。1997年9月19日——1997年12月20日,應日本國文字文化研究所邀請,晉祠博物館提供展品50件/套在日本大阪、滋賀等地舉辦了“傅山書畫展”。該館相繼出版了《晉祠碑碣》、《華嚴經石刻》、《太原文物》、《翰香館法書》、《中國晉祠》、《晉祠之銘並序》、《晉祠(宋代)彩塑》等圖書資料。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館藏文物

建築
晉祠自創建以來曾經過多次保護性修葺和擴充,它展示著千餘年間的歷史文化信息。現今晉祠保存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築組群10餘個,410間之多,其主體建築聖母殿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公元984年)。後又經過金、元、明、清歷代經營擘劃,中部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樓、獻殿、魚沼飛梁,以聖母殿為終端的中軸線建築相繼建成,成為晉祠的主體。這組建築布局合理,造型宏偉,以歷史藝術價值高貴著稱。
晉祠建築晉祠建築
中軸線兩側也隨自然地勢的高低錯落排列了兩組建築:北邊一組包括文昌宮、昊天神祠、貞觀寶翰亭、唐叔虞祠、朝陽洞、三台閣等,這些建築以崇樓高閣而取勝。南邊一組包括水母樓、難老泉、真趣亭、勝瀛樓、王瓊祠、奉聖寺、舍利生生塔等,既有樓塔聳峙,又有亭橋點綴,池塘映影,泉水環流。這些建築雖不是同期建成,卻好象按照一個統一精巧的總體設計而布列的,布局緊湊、規模宏偉,上百座殿、堂、樓、閣、亭、台、橋、榭在林翳掩映中時隱時現,清澈見底的泉水淙淙穿流,猶如一條碧綠色玉帶把一顆顆熠熠發光的明珠串聯起來,使得整個祠區分外清靜幽雅,錯落有致。既象祠觀的院落,又象皇家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溪池映帶之間,貫穿著千年宗祠與園林文脈,情景交加,和諧自然。
園林、古樹名木
晉祠歷史悠久,創始於西周初年,現存文字記載者,乃見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其中云:“沼西際山枕水有唐叔祠,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現存聖母殿(原奉唐叔虞,宋天聖年間始改奉聖母)為宋初建造,殿前魚沼依然存在,沼內小八角形石柱仍是北齊風格,其布局仍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的原狀。從古籍記述中得知,晉祠在北齊、唐、宋、元、明、清時期,都曾盛及一時。這裡山環水繞,古木參天,山光水色優美動人,歷代修建了近百座殿、堂、樓、閣、亭、台、橋、榭。在鬱鬱蒼蒼的林泉掩映下,清澈見底的泉水蜿蜒穿流於殿宇、樓閣之間。人工建築依託自然環境而建,交融一體。歷代在晉祠增加的各類建築物都具有園林建築的風韻,能與晉祠自然風光和諧地結合在一起,而且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如,宋代建築藝術典範的聖母殿、造型奇特的魚沼飛梁、玲瓏穩定的金代建築獻殿等,不僅本身具有精美的園林景觀,而且在選址、布局上也是獨具匠心、富有園林意境。
雕塑與碑碣
晉祠保存有宋、元、明、清、民國等時期的塑像100多尊;類型有泥塑、石雕、木雕、鐵鑄等。
壁畫
在聖母殿、水母樓、關帝廟內保存有一批值得重視的宋元明清壁畫,總面積達200餘平方米。其畫題、技藝皆具獨到之處。

場館分布

傅山紀念館
傅山紀念館位於距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馳名中外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晉祠博物館內勝瀛樓的西南側,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築的四合院,其總占地面積五五三點五平方米,整個館址東西寬二十點七米,南北深二十七米,館內為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構形與裝飾,內有南屋五楹,東西配房各三間,前開屏門,別成院落。東北隅辟小門,東出別構小院。館內四周連通,布展靈活方便,為迴廊式的展廳。其前門出廊,雕刻精緻,油飾彩繪,雅致怡人。紀念館已是永久性陳列展覽與收藏博山書面精品、文獻資料及對外文化交流、舉行各種活動的重要場所。
傅山紀念館,原為同樂亭,創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
董壽平美術館
董壽平美術館建館,是在1983年3月,董老為回報家鄉養育之恩,準備將200幅書畫捐獻給山西人民的心愿。省委省政府領導研究決定,同意在太原晉祠籌建董壽平美術館,並責成當時太原市委書記王茂林同志負責辦理。1986年,董壽平美術館的籌備工作在省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開始設計美術館平面示意圖,並多次向董老徵求意見,在董老的同意下,省、市領導研究通過,於1987年拔款100餘萬元開始建設,至1989年第一期工程完成。1990年初館內外裝潢、彩畫、園林規劃等工程也全部竣工。
美術館占地2200平方米,建築面積870平方米,展線200米。北院中央雕刻有董壽平先生漢白玉浮雕像一座,碑陰刻有袁旭臨書、趙寶琴親自設計並摹勒刻石的《董壽平美術館碑記》全文。書法家趙朴初先生題寫、趙寶琴設計摹勒刻石的"董壽平美術館"大型石刻巨幅門額。
趙梅生美術館
趙梅生美術館,2008年12月31日正式開館,進行專門的陳列展示。展廳面積130餘平方米,陳列展現46延米。
2010年底重新修葺展館,製作展櫃,製作了《梅生書畫》陳列,展出先生捐贈的書畫作品49幅和各類藝術作品、各類證書獎牌及出版物等。
王氏宗祠
太子晉也稱王子晉、王子氏、王喬,相傳是太原、琅邪兩個王氏望族的祖先,也是三槐王氏 的祖先。今晉祠內晉溪書院的主建築子喬祠,即為紀念太子晉而建。晉溪書院的建立源於明武宗大臣王瓊,他非常重視王陽明的學說,晚年因遭受排擠而告老還鄉。
王瓊之子於是在晉水之源修建了「晉溪園」,其原址就是今天的晉溪書院。

建築布局

晉祠博物館可按中、北、南三部分進行。中,即中軸線,從大門入,自水鏡台起,經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獻殿、鐘鼓樓、魚沼飛梁到聖母殿。這是晉祠的主體,建築結構嚴謹,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北部從文昌宮起,有東嶽祠、關帝廟、三清祠、唐叔祠、朝陽洞、待風軒、三台閣、讀書台和呂祖閣。這一組建築物大部隨地勢自然錯綜排列,以崇摟高閣取勝。南部從勝瀛樓起,有白鶴亭、三聖祠、真趣亭、難老泉亭、水母樓和公輸子祠。這一組樓台計峙,泉流潺繞,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此外最南部還有十方奉聖禪寺,相傳原為唐代開國大將尉遲恭的別墅。祠北浮屠院內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於隋開皇年間,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為七級八角形,高30餘米,每層四面有門,飾以琉璃勾欄。登塔遠眺,晉祠全景歷歷在目。

現任領導

館 長:王新生
書 記:郝教信
副館長:連穎俊 陳 鳳 崔助林 申軍峰
館長助理:陰世國

參觀信息

交通指南
乘飛機抵達太原武宿機場,經高速公路20分鐘可達晉祠;
乘車至太原火車站,換308、804、848、856路專線車可直達晉祠。
開館時間
8:00-18:00(4月-10月)
8:30-17:00(11月-3月)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
1. 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會公德,舉止文明,做文明觀眾。
2. 公共場所嚴禁吸菸、吐口香糖、隨地吐痰、亂扔紙屑雜物。
3. 吸菸者請到指定吸菸室進行吸菸,紙屑雜物請丟入垃圾箱。
4. 為了保持優美的景區環境,請不要踏入草坪,攀爬樹木。
5. 愛護公共財物,請勿觸摸文物展品,攀爬文物古蹟。
6. 小心濕滑的地面,照顧好同行的小孩和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