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羲之書十七帖》是2015年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宗緒。
基本介紹
- 書名:晉王羲之書十七帖
- 作者:鄒宗緒
-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 ISBN:9787534488481
《晉王羲之書十七帖》是2015年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宗緒。
《十七帖》是2020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東晉)王羲之。內容簡介 《十七帖》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二十九封信札,共九百四十三字,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 347—361),內容多言蜀中風情人物,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
《東晉王羲之草書十七帖》是北京載道文化公司製作出版的古籍還原再造藏書,是國學書法藝術類典藏精品。關於本書 《十七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王羲之草書代表作,書寫時間為東晉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年—公元361年),時間跨度長達十四年,共收錄了王羲之的信札二十八件,記錄了王羲之草書筆法的演變...
《中國歷代書法選輯:晉王羲之十七帖》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之一,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王羲之寫給其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中國歷代書法...
《晉王羲之十七帖》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邱振中、陳政。內容簡介 《十七帖》是王羲之重要的草書代表作,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10《右軍書記》中,把《十七帖》列為壓卷第一帖。 《十七帖》包含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札29封,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
《中國名碑名帖:王羲之》是2006年2月1日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鴻。作者簡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
《王羲之17帖》風格沖和典雅,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絕無一般草書狂怪怒張之習,透出一種中正平和的氣象。全貼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間字勢相顧;字與字之間偶有牽帶,但以斷為主,開斷神續,行氣貫通;字形大小、疏密錯落有致,真所謂“狀若斷還連,勢如斜而反直。內容簡介 《王羲之17帖》是由藝美聯主編的...
《中國歷代碑帖經典:晉王羲之十七帖》為一組書信,據考證是寫給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中國歷代碑帖經典:晉王羲之十七帖》主要收集了經典碑帖,依據原碑帖彩色放大的形式,呈現於讀者。此書放大後有利於書寫者臨摹,研究及...
《晉王羲之書十七帖》是2015年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鄒宗緒。內容簡介 王羲之*主要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樸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他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
《王羲之《十七帖》》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宗九奇 內容簡介 王羲之(321-379年,一作303-361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因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他的書法,繼承了古代各種字型的優秀筆法,並吸取張芝、鐘繇兩家之長,創造了妍美流便的...
《晉·王羲之·十七帖》是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共 39頁。內容簡介 《晉·王羲之·十七帖》內容簡介:中國書畫長期形成的優秀傳統,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毫無疑問應該全面加以繼承。堅持以提高藝術水準為中心,強調書法藝術又好又快地發展,反對急功近利的粗製濫造;既要守護書法藝術的傳統和經典,又要尊重書法家...
《歷代墨寶:王羲之十七帖》是2010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文源。內容簡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祖籍琅琊臨沂人(今屬山東),後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領右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王會稽”。後與王述不和,辭官,歸隱會稽,自始而終。王羲之書法初學...
《傳世經典書法碑帖·王羲之十七帖》是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圖書。《傳世經典書法碑帖》是一套精選中國歷代書法大家和碑帖傑作的大開本(8開)系列叢書,每冊呈現一幀著名碑帖或一位書法大家的經典作品,並配有書家或碑帖簡介、釋文等。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
《王羲之十七帖》是2019年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南山書畫。內容簡介 《南山法帖》系列圖書精選中國歷代名碑帖,包括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五種書體,時間跨度上從秦漢開始,歷經魏晉三國、隋唐宋元,直至明清。基本上囊括了歷史上著名的書家及其代表作,是書法愛好者學習的必備臨摹用書。《王羲之十七帖/...
《中國歷代法書名碑原版放大折頁之10:王羲之十七帖》中王羲之的書風總體上給人以[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歷而風規自遠]的境界,這也可以視為整個東晉的時代風貌,王羲之的草書就是這種風貌的傑出代表。內容簡介 書法自從漢末進入自覺時代以後,在蔡邕、張芝、鐘繇等大批書法人的推動下,經過長期的陶冶和姐妹藝術...
《王羲之十七帖(東晉草書)》是2017年5月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鵬濤。編輯推薦 針對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實際需求,結合朝代順序與書體,精選歷代經典碑帖25本,滿足各級書法愛好者之需要,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及喜愛選擇原碑原帖直接臨摹、反覆臨摹,也可以當經典碑帖欣賞,了解中國書法史。本書前半部分採用原碑...
單刻帖,王羲之晚年所書。此時王羲之的書法已臻化境,逸筆草草,皆成天籟。其書寫以方筆方折為主,筆勢圓轉勁健,結體自然灑落,不拘成法,隨意施為,皆成妙趣,姿媚橫生,千百年來被奉為草書圭臬,帖中神品。歷代書法家,特別是草書家皆將《十七帖》視為“書中之龍”,認為它“力屈萬夫,韻高千古”。《...
《王羲之十七帖興福寺斷碑》是2017年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王羲之(三○三-三六一),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是我國東晉時的大書法家。《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唐張彥遠《法書要錄》...
《中國古代經典碑帖十七帖》是一部光明日報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羲之。內容簡介 《十七帖》單刻帖,王羲之晚年所書。此時王羲之的書法已臻化境,逸筆草草,皆成天籟。其書寫以方筆方折為主,筆勢圓轉勁健,結體自然灑落,不拘成法,隨意施為,皆成妙趣,姿媚橫生,千百年來被奉為草書圭臬,帖中神品。歷代書法家...
《晉王羲之十七帖》是2016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隨著國學熱及中國小傳統書法課程的越來越普及,傳統字帖碑帖類書籍越來越受到讀者歡迎。本系列是當代書法篆刻名家洪亮根據多年藝術研習造詣,總結書法創作規律,為廣大書法愛好者及中小學生編寫而成。全書精心選擇了一系列*代表性的楷書、行書、草書碑帖,將這些...
《中國古代法書選:王羲之十七帖》是2013年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文源。《中國古代法書選:王羲之十七帖》是王羲之摹年于越中信筆草就致蜀中益州刺史周撫的尺牘信札,因卷首有『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三薴石,遂被以《十七帖》冠名。全帖書法體勢雄健,氣象豪邁,素來被推為王右軍草書中最著名者,書壇...
晉·王羲之十七帖 《晉·王羲之十七帖》是2014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晉王羲之十七帖 《晉王羲之十七帖》是蕙風堂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鴻鵬
《十七帖:東晉·王羲之》是2008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二玄社·村上三島。內容簡介 《十七帖:東晉·王羲之(草書)》是王羲之的草書,在草書當中似乎有某種規矩,但是嚴格地說來又可以說是沒有規矩的。這是因為草書會根據人或者被使用場所的不同,而進行微妙的變化。在哪裡進行怎樣的變化呢?對於初學者來...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是2020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建飛。內容簡介 經典全集 王羲之《十七帖》中國歷代碑帖精粹譯文簡體注釋東晉草書毛筆字帖書法成人學生臨摹帖練古帖練字中國美院出版社 楊建飛
王羲之十七帖 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容簡介 內容多言蜀中風情人物,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札。周撫是東晉中興名將擊坊之字,在蜀中三十餘年,王羲之嘗有意游蜀登岷山而未果。在這些貼中,可見羲之對川人物、歷史的濃厚興趣。
宋晉王羲之館本十七帖拓本冊(馬莊甫覆館本)宋晉王羲之館本十七帖拓本冊(馬莊甫覆館本)是宋代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縱32.1,橫16.1
十七帖拓本 十七帖拓本,東晉王羲之尺牘二十九帖集帖的宋代拓本。現藏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紙本墨拓。縱25.1厘米,橫16.4厘米。為王羲之代表作,其中多為草書,視為草書典範。為日本人上野精一舊藏。
唐代,太宗好右軍書,蒐集王羲之書跡凡三千紙,連綴成卷,皆以一丈二尺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內容是王羲之晚年書寫的尺牘書信,大多數多是寫給友人益州刺史周撫的。原帖已佚,僅有刻本和摹寫本傳世。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羲之草書的無上範本,本書收三種版本《...
又說:“《穴十七帖》者,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故號之”。由於《十七帖》是王羲之著名草書,因此摹刻極多。唐時弘文館曾摹勒上石,其本未有一大“勅”字,下刻“付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俗稱館本,但原刻本未見流傳,後世傳本多據館本輾轉摹刻,傳本有優有劣;其次是根據唐、宋人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