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梅

晉梅

晉梅遁祖師在寺南崖旁辟梅花林,現存白梅一株,世稱晉梅。晉梅樹齡一千六百年,經考證是我國古梅中的第二壽星。晉梅白花黃蕊,若遇嚴寒大雪,冬末、春初間隔半月兩次開花,故稱二度梅。粗達一圍多的晉梅主幹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還發花滿樹,如雲似火,只可惜已枯死。傍發的新枝碗口粗細,生機蓬勃,年年著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晉梅
  • 別稱:二度梅
源頭,形態,歷史,保護,

源頭

晉梅:在湖北黃梅江心寺內,據傳為東晉名僧支遁和尚親手所栽。冬末春初梅開兩度,人稱「二度梅」(還有一個說法,因整個花期歷冬春兩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現存為近年後發的新枝。據《黃梅縣誌》記載,晉梅已有1600歲高齡,至今生長不衰,一度開出白色梅花。

形態

在四大古梅(晉梅隋梅唐梅宋梅)中,又以被稱為稀世國寶、千古奇葩的晉梅為貴。蔡山晉梅,飽經風霜,皮褐紋縐、苔蘚密布、古樸蒼老、曲虬蜿蜒。樹高近8米,扁圓形樹冠,冠幅7米有餘,全株朝北臥傾,枝條散垂。主幹離地面1.1米處分二杈,分杈處圍徑1.1米。根部基本木質已蛀空透光,傷面約占心材的三分之一,但樹皮基本完好,這是古梅賴以生存的重要原因。儘管古梅的主幹在漫長的歲月中已部分被蛀蝕,分杈向南的大側枝,僅存80多厘米長的殘留斷枝。但分杈向北是70度角傾斜的另一大側枝,已成為這株古梅的主幹。雖然下部皮破木腐,背面綠苔密布,顯得乾枯枝老。可是,在其頂端又長出4個斜上側枝,組成了古梅的樹冠。每年“大寒”至“雨水”期間,便白花吐蕊,幽香四溢,鐵骨潔面,素質冰心。頗有“知己一生惟有雪,香清冷艷自相親”的神姿。
這棵晉梅是白梅這棵晉梅是白梅

歷史

這株古梅為晉代大和尚支遁所植。據清光緒二年(1976年)版《黃梅縣誌》載:“蔡山寺在邑西南江畔古名江心寺……有支遁手植梅樹一株,尚存,亦邑之名勝也”。清代楊自發的《江心寺》題壁詩,亦寫了支遁植梅之事:“孤峰一角水之涯,靈鷲飛來立淺沙。浪打山唇潮欲上,天低樓角月初斜。謫仙(李白)潑墨還留石,支遁栽梅尚著花。卻憶曹成談往事,紀宮碑字綰龍蛇。”清代胡駕生在《蔡山寺·五律》中,還說支遁卒於江心寺:“舊識江心寺,曹王駐此山。北朝匡岳北,寺隱竹林間。太白詩碑古,支公骨塔殘。故來尋舊址,不畏朔風寒。”方誌和文人詩詞都記載了古梅乃晉代高僧支遁所植,這些都是歷史悠久的最好佐證。
《高僧傳》載:支遁(313-366)生於西晉愍帝建興元年閏四月四日(公元313年),歿於東晉廢帝太和元年(公元366年)。俗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南)人,東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出家為僧。遍游江南各地,卓錫江心寺。

保護

建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文物古蹟的保護工作。蔡山晉梅是黃梅縣報經省政府批准的73處縣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中的三處古植物之一。上世紀60年代,縣政府先後撥款,在晉梅的根基周圍,砌起了高0.5米、內空3.25米的八方形磚台,在外圍築起了2米高的圍牆,責成蔡山林場負責管理、保護。1964年以來,蔡山林場的幾位老職工破除迷信,先後對晉梅採取種子育苗、剪枝分插的辦法,成功地繁育。已在黃梅縣城、五祖寺、五祖林場、縣博物館等多處生根、開花。
自1983年3月黃梅縣政協首屆一次會議以來,縣政協委員多次提出提案,要求保護、搶救晉梅;省內外專家、學者也呼籲有關方面採取緊急措施,重點保護晉梅。1998年,黃梅縣人民政府把蔡山晉梅列入黃梅縣旅遊資源開發的總體規劃;2000年黃梅縣委、縣政府把蔡山晉梅的開發列入《黃梅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計畫綱要》,決定興建“蔡山晉梅館”。
2001年,經黃梅縣政協六屆26次主席會議決定,把搶救、保護晉梅列入政協提議案,投資10多萬元,完成了搶救保護晉梅工程,使晉梅煥發青春,重放異彩,以新的英姿,笑迎八方來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