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

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

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是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4月,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東路軍在晉東南地區徐向前指揮的反擊日軍九路圍攻的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戰役
  • 時間:1938年
  • 歷史背景抗日戰爭
  • 部隊:中國第2戰區東路軍
過程,結果,點評,

過程

1938年4月4日,日軍第108師團主力,第16、第20、第109師團及酒井旅團各一部共3萬餘人,南自邯長公路(邯鄲至長治),北自正太路(正定至太原),西自同蒲路(大同至風陵渡),東至乾漢路(此平至漢口),分九路向晉東南地區中國軍隊大舉圍攻。據此,在東路軍總指揮朱德和副總指揮彭德懷的統一指揮下,以八路軍第129師一部兵力在地方游擊隊配合下,在內線牽制、消耗日軍;第129師以第386旅及第385旅第769團和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第689團由遼縣以南東進至日軍合擊線外的涉縣以北地區。其他各部隊按預定部署阻擊當面進攻的日軍。
1938年4月10日前後,日軍從東、西、北三面相繼侵入抗日根據地。中國軍隊頑強抗擊日軍。第129師獨立支隊、榆次游擊隊將由榆次進犯之日軍第109師團2個大隊阻滯於闊郊、馬坊一帶,國民黨軍第94師、第169師與當地游擊隊阻擊由太谷、祁縣進攻之日軍第109師團1個聯隊於東、西團城地區;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八路軍總部特務團、決死隊第1、第3縱隊和國民黨軍第17軍等部阻擊由洪洞進攻之日軍第20師團1個聯隊於沁源地區;第129師游擊支隊、冀西遊擊隊阻滯由元氏、贊皇進攻之日軍第16師團1個大隊於九龍關以東地區;第129師先遣支隊及當地游擊隊阻滯由邢台進攻之日軍第16師團1000餘人於漿水鎮以東地區;國民黨軍騎兵第4師,第129師獨立支隊阻滯由涉縣進攻之日軍第16師團2個大隊於麻田地區。
日軍第108師團1個聯隊由平定進占和順迫近遼縣城,沿途遭第129師獨立支隊、汪支隊、第115師第5支隊多次襲擊。日軍第108師團步騎6000餘人,一路以第105聯隊為王由長治經襄垣北犯遼縣,一路以第117聯隊為主由屯留北犯沁縣、武鄉。在日軍3路深入根據地腹地,6路受阻的情況下,第129師主力及第115師第344旅第689團由涉縣以北地區返回武鄉,伺機殲滅日軍。
1938年4月15日黃昏,日軍第117聯隊放棄武鄉,連夜沿濁漳河向襄垣方向撤退。第129師主力及第689團沿該河兩岸平行追擊,於16日拂曉將日軍夾擊於武鄉以東長樂村地區(參見長樂村戰鬥),斃傷日軍1500餘人。

結果

此後,各路日軍紛紛撤退。中國軍隊乘勝追擊,於20日至25日先後收復遼縣、黎城、潞城、襄垣、屯留、沁縣、沁源、高平、晉城等地。27日、28日,第115師第344旅和決死隊第1縱隊在電留的張店及高平以西的町店,截擊由長治向同蒲路南段撤退之日軍第108師團,斃傷其1000餘人。29日,收復涉縣。至此,日軍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被徹底粉碎。此役,共斃傷日軍4000餘人,收復縣城19座。八路軍傷亡2000餘人。

點評

在反圍攻作戰中,第129師針對敵之企圖,採取了內線與外線、廣泛的游擊戰與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相結合的方針,貫徹了“以次要兵力鉗制敵之數路,而以主要兵力對付敵之一路”的原則,首先選擇對粉碎敵之圍攻具有決定意義,而且已被削弱的敵之主要一路,適時集中兵力,於運動中殲滅之。從而取得了擊破敵之主要一路,震撼其他各路,粉碎敵之圍攻的效果。第129師經過5個月的作戰,不僅粉碎敵人多次進攻,而且使部隊獲得了大發展,由出征時3個團,發展到6個團另6個游擊支隊。4月下旬,成立了晉冀豫軍區,倪志亮兼司令員、黃鎮任政治委員,下轄5個軍分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