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系統的認知模型與運算》從認知功能語言學和推理主義角度,從語義和語用兩方面研究漢語時間系統。通過大量語料分析,考察了漢語中的時間信息以及對時間信息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時間系統內部諸層次、時間處所和時間認知視窗的構造、時、體的本質、事件的時間結構等,最終建立一個統一的時間系統模型,並把它作為分析漢語時間現象、提取時間信息的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時間系統的認知模型與運算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頁數:496頁
- 開本:32
- 品牌:學林出版社
- 作者:陳振宇
- 出版日期:2007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07302747, 9787807302742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對當今句法語義研究的主要學派一結構主義、形式句法、形式語義學、功能語法、認知語言學、語用學等一都有過廣泛的涉獵,自身的研究範圍涉及漢語句子的基本結構模式、句法一語義的界面及其轉化、語用推理(包括語用數推理、空間方位推理、量性推理、時間推理、情態推理、疑問推理等)、形式語義運算等方面。發表有《關於現代漢語狀語的三個平面的研究》、《現代漢語“述結式”句位研究》、《現代漢語時間系統的整體分析》、《怎樣計算現代漢語句子的時間信息》、《話語標記“你看”“我看”與現實情態》、《“不是……就/便是”與語用數》、《語用數》等多篇論文
圖書目錄
主要內容及內部邏輯關係一覽圖
摘要
緒論
第一部分 時間系統
第一章 自然語言中時間信息配置的總模板
1 尋求更基本的範疇
2 從源頭說起:時間系統的認知歷史
2.1 原始的時間知覺及先驗的時間範疇
2.2 兩種記憶方式——內容定址與位置定址
2.3 第一次質的飛躍——內容定址過渡為位置定址
2.4 第二次質的飛躍——親歷之外又有非親歷
3 人類語言時間模型
3.1 外部時間世界和內部時間性質
3.2 事件陳述
3.3 時間認知視窗與地址述
附錄 對親歷、非親歷兩層次存在的證明——現實情態問題
1 什麼是現實和非現實?
2 標記與事件
3 現實向非現實的轉化
4 一個較複雜的例子——話語標記“你看”“我看”與現實情態
4.1 “你看1”“我看1”“你看2”的語義內容
4.2 “你看1”“我看1”“你看2”的語用條件
4.3 “你看1”“我看1”“你看2”的推理與辨析
第二章 時空同構及“空間”系統的三大層次
1 時空同構
2 空間諸層次
2.1 空間方向場
2.2 空間處所
2.3 空間事件
2.3.1 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
2.3.2 空間處所判斷句與處所主題句
3 時間諸層次
3.1 時間方向場
3.2 時間處所
3.3 時間事件
3.3.1 內部時間和外部時間
3.3.2 時間處所判斷句與處所主題句
第三章 現代漢語方向場的認知推理
1 已往關於方位推理的研究
2 立體空間方向推理的認知規則、路徑、策略和原則
2.1 方位詞、方向場、實體
2.2 立體空間方向場認知規則
2.3 立體空間方向場認知路徑
2.4 立體空間方向場認知策略
2.5 立體空間方向場認和原則
2.5.1 上下認知原則
2.5.2 前後認知原則
2.5.3 左右認知原則
2.5.4 蘊涵認知原則
3 線性空間與時間方向推理的認知規則、路徑和原則
3.1 線性空間與時間方向場認知規則
3.2 線性空間與時間方向場認知路徑及認知原則
3.3 線性空間、時間和抽象空間的對應性
第四章 時間處所的構造
1 參照點結構
2 時間實體
2.1 從事件表達式到專用時間標記
2.2 指示點是否充當鏈頭
3 連結方式
3.1 零連結和復指實體
3.2 部位和區域
3.2.1 帶“前、後”的連結
3.2.2 帶“上、下”的連結
3.3 範圍與領屬結構
3.3.1 時間範圍
3.3.2 領屬結構
3.4 特殊連結:“外——內里中
第二部分 時體理論
第五章 時間認知視窗的性質與構造
1 時間認知視窗的基本性質
2 成組或成段事件陳述中時間認知視窗的構造
2.1 事件陳述與時間認知視窗
2.1.1 順接視窗
2.1.2 平行視窗
2.2 小句中的“主次事件
第六章 從時體的經典定義到時體的認知觀
1 以往對時體的認識
1.1 時體的經典定義
1.1.1 第一階段
1.1.2 第二階段
1.1.3 第三階段
1.2 時、體的認知觀
2 統一的時體系統
2.1 狹義的時意義
2.1.1 指示點
2.1.2 (狹義)時定義及分類
2.1.3 過去、未來與現在
2.2 狹義的體意義
3 認知定義的優點
3.1 非完整事件的時
3.2 完整問題
3.3 參照時間在確定時意義時
第三部分 事件的時間結構
第七章 事件的層次
1 已往關於事件層次性的認識
1.1 早期觀點
1.2 典定義的多層次觀點
……
第八章 事件時間結構的判定
附錄現代漢語“動詞/形容詞+時/前/後”考察
第九章 典型事件類型及進入“時/前/後”格式的認知機制
第十章 事件的終結類型及其判斷
第四部分 時間運算
第十一章 “了1”的完形體功能
附錄過去時標記“了1”、“了2”、“過2”在導出體意義時的區別
第十二章 現代漢語句子時間信息的提取
參考文獻
符號
術語索引
後記
後記
戴老師講課非常實事求是,既介紹有關成果,也不迴避面臨的問題,並說明什麼地方沒有解決,有什麼困難。正是他擺出的種種問題,促使我進行思考。記得在戴老師給博士生授課時,每當遇到一個問題,我都不由自主地說:“這是怎么算出來的?”引來同學們善意的笑聲。在戴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之下,我真的開始“算”了起來。在博士階段的第一個寒假裡,我一面閱讀和翻譯Langacker的Gammatr。And Conceptulization,一面設定符號進行運算,其成果就是本書第十二章提到的第一方案,雖然在那個冬天它還很粗糙,但邁出了這第一步後,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第二學期戴老師針對我的弱點,專門布置了一個作業:做“了”的語料調查,由於當時我做得不夠好,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也許是三年中最嚴厲的一次。這激發我發奮努力,做了許多細緻的語言現象描寫及分析工作,使我的研究受益匪淺。
序言
書中著眼於漢語時間模型的構建和語義運算,視野開闊,構思宏大,不少見解頗具創意。例如:
(1)注重從認知心理的角度對時間系統的產生和發展這一歷時過程進行探討,把它作為時間研究的基礎。提出時間信息在句法層面配置的總模板“時間認知視窗——事件”,以此為核心展開共時層面的研究。
(2)運用參照點結構理論,分別從鏈頭和連結方式考察時間處所和認知視窗的構造問題。提出成組的或成段的事件陳述中的順接視窗和平行視窗,梳理了“成組的事件陳述一多事件小句一主次事件小句一前置介詞”的歷史發展脈絡,認為它們的時間認知機制是相同的。
(3)以時間認知視窗為溝通時、體的中介,論證了廣義和狹義的時體定義。區分“事件的時間結構”與“對事件的時間結構的觀察”,提出觀察具有再建構的功能,在此基礎上提出事件的兩個基本層次“預成事件”和“生成事件”。
(4)採用三個格式“當XP時”、“在XP前”、“在XP後”來研究事件的時間結構。將自然終結分為非突顯的自然終結和突顯的自然終結,並從積累界和伴隨界來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