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宋 蘇軾 《聖散子敘》:“若時疫流行,平旦
於大釜中煮之,不問老少良賤,各服一大盞,即時氣不入其門。” 元
劉致 《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遭時疫無棺活葬,賤賣了些家業田莊。”
鄒韜奮《經歷》十四:“他還未赴 美 ,忽於一個夏天患時疫,上午還是活潑潑的,下午就死在時疫醫院裡。”
病症
時疫,病名。
①即疫、
瘟疫。見《
溫疫論》。因
癘氣疫毒從口鼻傳入所致,有強烈傳染性。《不知醫必要·時疫》:“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氣而得者,或頭痛,發熱,或
頸腫,
發頤,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一邑。”其證
憎寒壯熱,口吐黃涎,甚者痓厥譫狂。治宜疏利、解穢、清中、攻下等法。參見瘟疫、疫條。
②又指夏季所患之瘟疫。《
辨疫瑣言》:“春則曰
春瘟,夏則曰時疫,秋則曰秋疫,冬則曰冬瘟。”
概念
“疫”,是中醫學對急性流行
傳染病的總稱。“疫”字的本義指瘟役。“疫”,由“疒”與“殳”共同構成。“殳”,是“疫”字的形象表意;“殳”,是指長竿帶勾取物,後演化為兵器,是擊殺人的器具。《釋名�釋天》:“疫,役也。言有鬼行役也。”《玉篇�疒部》:“疫,癘鬼也。”“疫”,即為病因之毒氣,依靠有質有形之物的病毒、細菌,而致病殺人。“役”,《
說文》:人“執殳巡行也”。《說文》:“疫,民皆疾也。”明確地指出“疫”是一種急性流行性傳染病。
對於疾疫,最早期的醫學典籍《
黃帝內經》和修身治世的《
黃帝四經》中皆有記載和論述。《黃帝內經素問�遺篇�刺法論》中指出:“
五疫之至,皆相
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諸病源候論�卷十》說:“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則病氣轉相染易,乃至滅門。”古人在這裡不僅指出了
癘氣之病邪有傳染性,同時指出了
疫癘對人類的嚴重危害。
中醫學術界,在清代對急性流行
傳染病進行了歸納分類,在“疫”字前加上“時”字,進行分類。清代
崇禎十五年(1642),
吳有性著《
溫疫論》。“時疫”,即指“疫”,
瘟疫。因
疫毒癘氣從口鼻傳入所致,有強烈傳染性。《不知醫必要�時疫》中指出:“此症有由感不正之氣而得者,或頭痛,發熱,或
頸腫,
發頤,此在天之疫也。若一人之病,染及一室,一室之病,染及一鄉、一邑。”《
辨疫瑣言》中還分類指出:“春則曰
春瘟,夏則曰時疫,秋則曰秋疫,冬則曰
冬瘟。”
近代中醫學術界,一般都是依照《溫疫論》而研究疫病。但是,因為中醫在社會中並不具備明顯的話語權,傳統文化中對疫病的認識論,已經完全被
西醫所取代,因而人們只知西醫之說,而鮮曉祖先之論。
《
黃帝四經》中指出:“天地無私,四時不息”。“君臣易位謂之逆,賢不肖並立謂之亂,動靜不時謂之逆,生殺不當謂之暴。逆則失本,亂則失職,逆則失天,暴則失人。失本則損,失職則侵,失
天則飢,失人則疾。周遷動作,天為之稽。天道不遠,入與處,出與反”。“不順四時之度而民疾”。“順四時之度而民不有疾”。
《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和宇宙萬物一樣,是稟受天德
地氣的滋養而生成、按照四時交替而守信的法則而生長,所以《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也說:“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天地無私守信而四時交替不違,人有私心貪慾而失信違時,違背天德地氣規律而動。違時而亂。則氣機必亂於身內,易感疫惡氣之疾於一時。
“時疫”,是指人類本身違背自然客觀規律,倒行逆施,不能順應天地氣機運行的法則而產生的疾病流行。故古有“
天行時疫”、“氣行非時”等論斷。
分類
“時疫”的分類,一般而言可以分類為:暴髮型時疫,遷延型時疫,季節型時疫,地域型時疫,高毒型時疫,低毒型時疫,年齡型時疫,特異型時疫等等。在疫病中,“暴髮型時疫”中囊括了西醫急性流行傳染性疾病的學說。各種急性流行傳染性感冒,同樣歸屬於這一類之中。
由於篇幅所限,這裡我們只重點討論“暴髮型時疫”,以利於舉一反三,從道醫學的分析中掌握各種類型時疫的
病機、氣機原理。運用
道醫學術觀,兼容並畜於中醫和西醫的學說,完整而執兩用中地認知疾病。
“時疫”中的流感,是疫病中最典型的一種流行
傳染病。20世紀以來,流感已經有五次造成世界性大爆發的記載,即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其中,1918年的大流行中竟造成數千萬人死亡的大慘劇。這場流感在美國被稱為“
西班牙女士”,但它卻首先起源於美國,有可能也是從豬流感異變而傳播的。在那一年,近1/4的美國人得了流感,導致50多萬人死亡,幾乎一半的死者是健康的年輕人。
猖獗一時的“薩斯SARS”流行暴發,以及當前正在世界範圍內廣泛擴散開來的“豬流感
甲型H1N1流感”,都屬於“時疫”疾病中的“暴髮型時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