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文庫:高貴的個性》是2012年7月1日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國)奧里森·馬登。
基本介紹
- 書名:時光文庫:高貴的個性
- 出版社:立信會計出版社
- 頁數:308頁
- 開本:32開
- 外文名:Noble Personality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934581, 7542934589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時光文庫:高貴的個性》介紹了馬登的一生都是積極向上的,他不但獲得了財富和成功,而且將其成功的經驗傳播出去,點亮了數以億計年輕人的生命。當代成功學家諾曼·文森特·皮爾說:“我讀過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發展了‘積極思考’的人生哲學。在我看來,馬登與愛默生、梭羅、卡耐基一樣,都是偉大的作家,都是積極思想的倡導者。” 馬登除了生前出版的多達45部的作品之外,去世的時候還留下了超過200萬字的手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馬登“成功學”的全貌,也能夠提綱挈領地把握其思想的精華。
《時光文庫:高貴的個性》是成功學創始人打造的開山之作,世界億萬富翁推薦的勵志讀本。從拿破崙·希爾、奧格·曼蒂諾到安東尼·羅賓、陳安之,從羅斯福到歐巴馬,從福特到賈伯斯,他們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奧利森·馬登的思想指導。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奧里森·馬登 譯者:逸凡
奧里森·馬登(1848-1924),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勵志導師之一。馬登的成功學著作多達45部。截至20世紀70年代,大部分作品已在40多個國家流傳,“加起來,他的書至少售出2000萬冊”,美國記者、著名書評家門肯說,“其中,至少300萬冊不是用英語出版,而是用另外25種語言……直到今天,在歐洲,馬登仍然是最受歡迎的美國作家之一……在西班牙、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偏遠小鎮,我親眼看到他的譯本被放上書架。在某些連馬克·吐溫和傑克·倫敦都不為人知的地方,馬登簡直就是美國文學的旗幟……”
奧里森·馬登(1848-1924),美國成功學的奠基人,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勵志導師之一。馬登的成功學著作多達45部。截至20世紀70年代,大部分作品已在40多個國家流傳,“加起來,他的書至少售出2000萬冊”,美國記者、著名書評家門肯說,“其中,至少300萬冊不是用英語出版,而是用另外25種語言……直到今天,在歐洲,馬登仍然是最受歡迎的美國作家之一……在西班牙、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偏遠小鎮,我親眼看到他的譯本被放上書架。在某些連馬克·吐溫和傑克·倫敦都不為人知的地方,馬登簡直就是美國文學的旗幟……”
目錄
第一章 誠信乃立身之本
做真正的自己
誠實是對自己負責
不要失去誠實
言必信,行必果
打動人心的力量
誠實才能獲得信任
誠信是最好的廣告
商機從哪裡來
第二章 仁愛者得天下
不要隨便發脾氣
愛能溫暖人心
小善帶來大仁
第三章 自信是成功的基礎
不自信會怎樣
自信創造奇蹟
樂觀主義者
調整自己的心態
要有美好的期待
第四章 熱忱的力量
生活因樂觀而美好
強烈的進取心
熱情創造傑作
熱情驅動人生
做事要當機立斷
立即行動
第五章 堅定才能強大
貧窮不能阻止人們成功
苦難成就偉大
擺脫環境的束縛
不要輕言放棄
意志要堅定
增強自我控制力
第六章 做精神上的強者
更高的目標才算目標
無所畏懼
堅持到底
樹立必勝的信念
要獨立不要依賴
要完美不要敷衍
你就是成功者
做真正的自己
誠實是對自己負責
不要失去誠實
言必信,行必果
打動人心的力量
誠實才能獲得信任
誠信是最好的廣告
商機從哪裡來
第二章 仁愛者得天下
不要隨便發脾氣
愛能溫暖人心
小善帶來大仁
第三章 自信是成功的基礎
不自信會怎樣
自信創造奇蹟
樂觀主義者
調整自己的心態
要有美好的期待
第四章 熱忱的力量
生活因樂觀而美好
強烈的進取心
熱情創造傑作
熱情驅動人生
做事要當機立斷
立即行動
第五章 堅定才能強大
貧窮不能阻止人們成功
苦難成就偉大
擺脫環境的束縛
不要輕言放棄
意志要堅定
增強自我控制力
第六章 做精神上的強者
更高的目標才算目標
無所畏懼
堅持到底
樹立必勝的信念
要獨立不要依賴
要完美不要敷衍
你就是成功者
序言
馬登的一生,是追求財富、成功和自我完善的歷程,也是將所思所得凝聚成文字、造福他人的歷程。馬登去世後,上千個家庭給子女起名為“馬登”,以表達對這位奮鬥者的崇敬和對子女的期望。
奧里森·馬登,1848年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森林地區,地處偏遠,家境貧寒。他3歲喪母,7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在幼小的馬登面前,生命是如此孤單,而存活下去又是多么艱難。他只能像野草一樣匍匐於人們腳下,貪婪地吸收偶爾關照到自己的那點兒陽光和雨露。
馬登寄人籬下,做了童工。每天干活14個小時以上,卻吃不到一頓飽飯:僱主不但不能像長輩那樣關愛他,還時常責罵和鞭打他:主人的孩子不但不跟他做朋友,還經常欺負他。這樣的困境持續了7年,馬登沒有看到任何希望。14歲那年,他決心有所突破,於是勇敢出逃。馬登在一家鋸木場找到了工作,開始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讀書。在這裡,上天給馬登打開了一扇門,那就是讓馬登讀到了塞繆爾·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它打破了我狹隘的生活,向我展示出一個從未想過的全新天地。我改變了所有的想法,改變了看待生活的角度……”馬登說,“我如獲至寶,反覆閱讀,直到它深深銘刻在腦海里·。”
《自己拯救自己》使馬登的人生豁然開朗。他興奮地意識到,很多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事情,其實並不遙遠:即使像自己一樣的窮孩子,也可以通過努力擺脫困境,獲得財富和成功,甚至爬到社會的最上層。
馬登滿懷激情地走出了深山老林,到城市裡尋求機會。他一邊工作,一邊找書來讀,磕磕絆絆地接受著教育。23歲時,馬登終於走進了大學校門。僅僅用了9年時間,他就拿到了如下學位:波士頓大學學士、奧拉托利會學士、波士頓大學碩士、哈佛醫學院博士。
此時的馬登博士,不僅學業出眾,而且在事業上也頗有成效。畢業前夕,他積攢了大約2萬美元,開始做生意。到了40歲左右,馬登已經成了一位擁有多家旅店的大亨,生意風生水起,財源滾滾。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世紀末,經濟蕭條席捲美國,倒閉潮以及失業潮引起多次騷亂和暴動。1893年,馬登的兩個主要旅館在暴動中被付之一炬。馬登一夜之間就從百萬富翁變成了窮光蛋。他背著沉重的債務,來到波士頓,開始了成功學方面的創作。大約30年前,少年馬登因為一本書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從那時起,馬登就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寫出同樣激勵人心的作品,給更多像自己一樣走投無路的年輕人提供幫助。現在,時機已經成熟。馬登奮鬥了40年,經歷過最暗無天日的磨難,也品嘗過突破困境的喜悅;曾站在財富的最高處,也曾被拋到債務纏身的谷底。現在的馬登,更加了解財富與成功的奧秘。
1894年,46歲的馬登開始了成功學著作的出版,並獲得巨大成功。幾年後,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麥金利這樣評價馬登:“馬登的書,對於有抱負的年輕讀者是一個巨大的鼓舞。馬登所倡導的成功原則,改變了世界各地乾百萬貧苦人民的命運,使他們由一貧如洗變為百萬富翁,從無名之輩變為社會名流。我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比馬登的書更值得推薦給每一個美國的年輕人。”
馬登的成功學著作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這使馬登再次擁有了巨額財富,也使他有能力將“成功學”發揚光大。1897年,馬登創辦了《成功》雜誌,發行量很快達到30萬冊。在此後的十多年裡,這個雜誌對美國民眾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1911年,《成功》雜誌因為諸多原因而宣布倒閉。馬登再次債務纏身。又過了7年,馬登東山再起,《新成功》雜誌創刊,即使在馬登去世之後,這本雜誌仍然非常活躍。
馬登的著作,充分反映著他作為奮鬥者的風骨。
第一,其作品中每一頁都洋溢著自我肯定、自信和激情。他深信,任何人身上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所以,無論你處於何種情形下,都應該不惜代價,滿懷信心地尋找可能激發你潛能的環境,去獲取更多發展的機會,以期實現財富、幸福與成功。這個觀點,毫無疑問與他的親身經歷有關。其核心在於,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首先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潛力,敢於夢想美好的生活。如果連夢想都沒有,那么當然不可能實現夢想。
第二,馬登很注重人品和素質的培養。他收集了大量成功者的事實——包括古代傳記和軼事資料,也包括現實中的人和事——並把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充分調動起來,生動地說明成功需要具備的一些品質,比如勤勞、節儉、真誠、包容、自我控制等。
第三,馬登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了融合。所謂“自信”、“相信潛能”和“保持激情”等等,基本上傾向於肯定“欲望”和“索取”,是向外拓展的;而對於“人品”和“素質”的強調,則是向內尋求精神上的磨鍊和滿足。在馬登之前,向外拓展的成功學往往會流於功利主義,甚至鼓勵貪婪和享樂,以及欺騙;而向內修煉的成功學往往會走向空疏無用,對於人的實際需要和心理機制認識不足。馬登基本上解決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真正的成功者,在這兩個方面是協調發展的:馬登自己的閱歷和思考,更強化了他這方面的認識。
在馬登的作品裡,存在著多種對立統一的因素:主觀願望與實際能力,功利心與品質,欲望與克制,手段與修養,率真與世故,等等。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基本上涵蓋了成功所需的各種要素。
總的看來,馬登的成功學,是崇高而務實的。其文字樸實、親切,凝聚著他真實的生命感悟。馬登的一生大起大落,每次在躍上最高處,都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個卑微的起點,讓人不得不感嘆夢想和堅強的力量。
馬登曾建議讀者每天誦讀《聖經·詩篇》中的第23篇,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我就是勝利。
雖然飢餓、寒冷、疾病纏身,
但這只能讓我稍作停留。
我會微笑著說:
“苦難轉瞬即逝,
快樂即將到來。”
我是上帝的孩子,
他為我保留著無盡的財富。
他的就是我的——
健康,幸福,還有金錢。
馬登的一生都是積極向上的,他不但獲得了財富和成功,而且將其傳播出去,點亮了數以億計年輕人的生命。當代成功學家諾曼·文森特·皮爾說:“我讀過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發展了‘積極思考’的人生哲學。在我看來,馬登與愛默生、梭羅、卡耐基一樣,都是偉大的作家,都是積極思想的倡導者。”
馬登除了生前出版的多達45部的作品之外,去世的時候還留下了超過200萬字的手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資本》、《高貴的個性》以及《思考與成功》,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馬登的全貌,也能夠提綱挈領地把握其思想的精華。
奧里森·馬登,1848年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森林地區,地處偏遠,家境貧寒。他3歲喪母,7歲時父親也去世了。在幼小的馬登面前,生命是如此孤單,而存活下去又是多么艱難。他只能像野草一樣匍匐於人們腳下,貪婪地吸收偶爾關照到自己的那點兒陽光和雨露。
馬登寄人籬下,做了童工。每天干活14個小時以上,卻吃不到一頓飽飯:僱主不但不能像長輩那樣關愛他,還時常責罵和鞭打他:主人的孩子不但不跟他做朋友,還經常欺負他。這樣的困境持續了7年,馬登沒有看到任何希望。14歲那年,他決心有所突破,於是勇敢出逃。馬登在一家鋸木場找到了工作,開始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讀書。在這裡,上天給馬登打開了一扇門,那就是讓馬登讀到了塞繆爾·斯邁爾斯的《自己拯救自己》。“它打破了我狹隘的生活,向我展示出一個從未想過的全新天地。我改變了所有的想法,改變了看待生活的角度……”馬登說,“我如獲至寶,反覆閱讀,直到它深深銘刻在腦海里·。”
《自己拯救自己》使馬登的人生豁然開朗。他興奮地意識到,很多看上去遙不可及的事情,其實並不遙遠:即使像自己一樣的窮孩子,也可以通過努力擺脫困境,獲得財富和成功,甚至爬到社會的最上層。
馬登滿懷激情地走出了深山老林,到城市裡尋求機會。他一邊工作,一邊找書來讀,磕磕絆絆地接受著教育。23歲時,馬登終於走進了大學校門。僅僅用了9年時間,他就拿到了如下學位:波士頓大學學士、奧拉托利會學士、波士頓大學碩士、哈佛醫學院博士。
此時的馬登博士,不僅學業出眾,而且在事業上也頗有成效。畢業前夕,他積攢了大約2萬美元,開始做生意。到了40歲左右,馬登已經成了一位擁有多家旅店的大亨,生意風生水起,財源滾滾。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世紀末,經濟蕭條席捲美國,倒閉潮以及失業潮引起多次騷亂和暴動。1893年,馬登的兩個主要旅館在暴動中被付之一炬。馬登一夜之間就從百萬富翁變成了窮光蛋。他背著沉重的債務,來到波士頓,開始了成功學方面的創作。大約30年前,少年馬登因為一本書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從那時起,馬登就夢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寫出同樣激勵人心的作品,給更多像自己一樣走投無路的年輕人提供幫助。現在,時機已經成熟。馬登奮鬥了40年,經歷過最暗無天日的磨難,也品嘗過突破困境的喜悅;曾站在財富的最高處,也曾被拋到債務纏身的谷底。現在的馬登,更加了解財富與成功的奧秘。
1894年,46歲的馬登開始了成功學著作的出版,並獲得巨大成功。幾年後,美國第二十五任總統麥金利這樣評價馬登:“馬登的書,對於有抱負的年輕讀者是一個巨大的鼓舞。馬登所倡導的成功原則,改變了世界各地乾百萬貧苦人民的命運,使他們由一貧如洗變為百萬富翁,從無名之輩變為社會名流。我認為,沒有任何東西比馬登的書更值得推薦給每一個美國的年輕人。”
馬登的成功學著作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引起強烈反響,這使馬登再次擁有了巨額財富,也使他有能力將“成功學”發揚光大。1897年,馬登創辦了《成功》雜誌,發行量很快達到30萬冊。在此後的十多年裡,這個雜誌對美國民眾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1911年,《成功》雜誌因為諸多原因而宣布倒閉。馬登再次債務纏身。又過了7年,馬登東山再起,《新成功》雜誌創刊,即使在馬登去世之後,這本雜誌仍然非常活躍。
馬登的著作,充分反映著他作為奮鬥者的風骨。
第一,其作品中每一頁都洋溢著自我肯定、自信和激情。他深信,任何人身上都蘊含著巨大的潛能。所以,無論你處於何種情形下,都應該不惜代價,滿懷信心地尋找可能激發你潛能的環境,去獲取更多發展的機會,以期實現財富、幸福與成功。這個觀點,毫無疑問與他的親身經歷有關。其核心在於,一個人要獲得成功,首先要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潛力,敢於夢想美好的生活。如果連夢想都沒有,那么當然不可能實現夢想。
第二,馬登很注重人品和素質的培養。他收集了大量成功者的事實——包括古代傳記和軼事資料,也包括現實中的人和事——並把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充分調動起來,生動地說明成功需要具備的一些品質,比如勤勞、節儉、真誠、包容、自我控制等。
第三,馬登對以上兩個方面進行了融合。所謂“自信”、“相信潛能”和“保持激情”等等,基本上傾向於肯定“欲望”和“索取”,是向外拓展的;而對於“人品”和“素質”的強調,則是向內尋求精神上的磨鍊和滿足。在馬登之前,向外拓展的成功學往往會流於功利主義,甚至鼓勵貪婪和享樂,以及欺騙;而向內修煉的成功學往往會走向空疏無用,對於人的實際需要和心理機制認識不足。馬登基本上解決了兩者之間的矛盾。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真正的成功者,在這兩個方面是協調發展的:馬登自己的閱歷和思考,更強化了他這方面的認識。
在馬登的作品裡,存在著多種對立統一的因素:主觀願望與實際能力,功利心與品質,欲望與克制,手段與修養,率真與世故,等等。它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基本上涵蓋了成功所需的各種要素。
總的看來,馬登的成功學,是崇高而務實的。其文字樸實、親切,凝聚著他真實的生命感悟。馬登的一生大起大落,每次在躍上最高處,都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他那個卑微的起點,讓人不得不感嘆夢想和堅強的力量。
馬登曾建議讀者每天誦讀《聖經·詩篇》中的第23篇,其中有這樣的句子:
我就是勝利。
雖然飢餓、寒冷、疾病纏身,
但這只能讓我稍作停留。
我會微笑著說:
“苦難轉瞬即逝,
快樂即將到來。”
我是上帝的孩子,
他為我保留著無盡的財富。
他的就是我的——
健康,幸福,還有金錢。
馬登的一生都是積極向上的,他不但獲得了財富和成功,而且將其傳播出去,點亮了數以億計年輕人的生命。當代成功學家諾曼·文森特·皮爾說:“我讀過馬登的所有著作,是他促使我發展了‘積極思考’的人生哲學。在我看來,馬登與愛默生、梭羅、卡耐基一樣,都是偉大的作家,都是積極思想的倡導者。”
馬登除了生前出版的多達45部的作品之外,去世的時候還留下了超過200萬字的手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生的資本》、《高貴的個性》以及《思考與成功》,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馬登的全貌,也能夠提綱挈領地把握其思想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