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晁氏琴趣外編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晁補之
北宋晁補之詞集。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蘇門四學士之一。十二歲時曾撰《七述》,備述錢塘山川風物之秀麗。蘇軾讀後大為讚嘆,“稱其文博辯雋偉,絕人遠甚,必顯於世,由是知名。”(《宋史》本傳)這是二人訂交之始,此後直貫終生,元豐二年(1079年)進士,試開封及禮部別院皆第一。同年授澶州司戶參軍。元祐初,任太學正,著作佐郎,後以秘閣校理通判揚州。紹聖元年(1094年),知齊州(今山東歷城),因修《神宗實錄》失實,降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九月三日改貶亳州(今安徽亳縣)通判,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又貶監處州(今浙江麗水),赴處州途中,丁母憂。元符二年(1099年)為信州(今江西上饒)酒稅。徽宗崇寧年間,黨論復起。元祐諸賢與司馬光、蘇軾等,被控為“奸黨”,晁補之亦在其中。被管勾江州太平觀,退返金鄉家園閒處,是年已過五十,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廢黜生涯。由於他一生仁途坎坷,屢遭貶謫,多處漂泊,對宦海生活感受尤深,所以他歸隱鄉里後,“葺歸來園,自號歸來子,忘情仕進,慕陶潛為人。”這一階段也是他創作的豐收期,詩、詞、文各體俱備,多方面表現出他的生活狀況和複雜矛盾的心緒,取得較大成績。到大觀四年(1182),政局漸有緩和,補之詣吏部侯調,得起達州(今四川達縣),未行。改泗州(今江蘇盱眙東北),到官不久卒,葬於任城呂村,終年五十八歲。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贈直龍圖閣。
晁補之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黃庭堅、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與張耒並稱“晁張”。但最能代表其文學成就的是詞作。今存詞170多首。詞風追步蘇軾,開拓詞境,以詞言志抒懷,於艷語外也作壯語、曠語,無論筆力、氣象都與蘇軾接近。王灼《碧雞漫志》指出:“晁無咎、黃魯直皆學東坡,韻致得其十七”,《四庫總目提要》也認為“其詞神姿高秀,與蘇軾實可肩隨”。但有的地方過於質直,不及蘇軾之曠放,但有一種傲兀跌宕之氣,往往由磊落感喟趨於沉咽。故馮煦謂其“無子瞻之高華,而沉咽過之”(《六十一家詞選》)。其代表作《摸魚兒·東皋寓居》:“買陂塘,旋載楊柳,依稀淮岸湘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嘴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識破。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幕。”全詞以跌宕的氣勢,慷慨的格調,熔化多種掌故的典重語言,抒發了似曠放、實在=激憤的複雜情懷。確是硬語盤空、潛氣內轉之作。劉熙載說:“無咎詞堂廡頗大,人知辛稼軒《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一闋為後來名家所競效,其實辛詞所本,即無咎《摸魚兒·東皋寓居》之波瀾也。”(《藝概·詞曲概》)。類似之作還有《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詞中以“斷魂素月”、猿鳥哀啼,烘托他的悽苦心境。以“燭暗不成眠,聽津鼓”,表現出他淪落天涯、長夜不眠的悲苦,顯得沉鬱而悲涼。《一叢花·十二叔節推以無咎生日,於此聲中為辭,依韻和答》二首,簡直同《摸魚兒·東皋寓居》如出一轍,只不過有些句子情緒更加激切,吐屬更為率直發露,猶似骨鯁塞喉,盡出方快。這與含蓄曲幽、婉而不露的流行風格實在是背道而馳的。
以上是就晁補之詞作的主導傾向而言,實際上,晁補之全部詞章中,傷春惜別、相思憶舊之傳統題材的作品仍占約半數之多,並頗具清新蘊藉韻味與柔麗綿邈情調,合乎詞的當行本色。如他的《引駕行·梅精瓊綻》全詞用鋪敘手法,章法縝密不懈,不作大幅度跨躍搖曳,率拙間饒見渾厚氣,表現出作為駕馭長調的能力,得益於柳永處實多。又如《鷓鴣天》,上闋先以“欲上面湖”虛似,暗示蟄居貶地的苦悶,隨之點明“還思”齊州風物景光的本旨,見出眷念摯情。下厥慨喟年華漸老去,猶自連蹇仕途,以後縱或有幸重遊舊境,只怕也沒有當時豪興了。詞中即景言情,於輕歌微吟間透出流連遲回的惆悵,雖淡淡,卻餘味繚繞不盡,全在情思的厚重真切。
晁補之著作,《宋史·藝文志》錄有《左氏春秋傳雜論》一卷、《續楚辭》二十卷、《變離騷》二十卷、《雞肋集》一百卷和《晁補之集》七十卷。這些集子左宋徽宗崇寧二年均遭禁,現存的僅有《雞肋集》七十集傳世。其中詩賦二十三卷,散文雜著四十七卷,系補之從弟晁謙之於紹興七年編成刊行於建陽。有明晁謙之本,明嘉靖三十三年重刊宋慶元五年黃汝嘉本,明崇禎八年顧凝遠詩瘦閣依宋本重刊本,四部叢刊本。詞作有明毛晉汲古閣刊《晁氏琴趣外篇》六卷本、舊鈔《雞肋集詞》一卷本、舊鈔《晁補之樂府》一卷本、清道光十年晁氏裔孫貽端刊《晁氏叢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