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穆斯林民眾素有飼養菜牛醃製清真牛乾巴的傳統手工藝,由於牛乾巴味道鮮美可口,易保存攜帶,食用方便,因而,頗愛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食材來源,特色,
食材來源
民眾長期飼養牛羊,積累了豐富的養牛經驗。要醃製色佳味美的牛乾巴,必先餵養壯牛。每年農曆正二月間,回族民眾先以嫩草催膘,同時根據牛的牙口和體質,適當採用中草藥進行打癆除疾,以健脾胃,增強食慾。經過精心餵養,牛逐漸變得毛光水滑,膘肥體壯。
每年入冬,農村回民便將自家飼養的菜牛宰殺,大部份用來醃製乾巴。市區回民則到市場上選購本民族宰賣的膘(肥)多的新鮮牛肉來醃製乾巴。一般在農曆十月、臘月宰臘牛醃乾巴,備一年之需。宰牛,按照傳統 習慣都由阿訇下刀,經放血、剝皮、開膛、分前、後兩半截上掛,然後順著肉縫,剖成24塊“骨施特”(即淨肉),並將割下的肉鋪在通風處涼透,再進行醃製。菜牛部位分鐮刀、火扇、外白、裡脊、肋條、胸子、墩子等,而以墩子為上品,肉質細嫩、宜煮宜煎,而油煎最為可口。醃製牛乾巴時,將沒有洗過的新鮮牛肉加鹽和香料、花椒粉之類,在簸箕上用力反覆搓揉,一般是先揉肉厚的,後揉薄的,每100公斤牛菜用食鹽3—5公斤, 然後置於瓦缸,放於陰涼處,按肉厚薄先後放進瓦缸里,然後用木蓋和麻布 袋把缸口密封。牛肉醃製15—20天后,取出晾曬。晴天早上曬出,下午收回 ,並按肉的薄厚,展平堆放。在簸箕或大木桌上,薄肉在下厚肉在上,層層壓平。30天左右,晾曬過程就完成了。醃肉晾曬後肉麵乾硬, 呈板栗色,便可掛入屋內備食。製成的牛巴排排列於木架上,塊型齊整,色 如粟殼,聞之有香。好的乾巴可留來年冬季味道不變,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
每頭牛宰後可醃24塊牛乾巴即12對,其中“飯盒”、“里襠”為上品,肉質細嫩,容易切片,食用時煎煮均可,尤以香油煎吃為妙。煎乾巴片味香醇酥脆,油而不膩,實為酒席上的佳肴。
特色
昭通牛乾巴,純民間工藝製作,每年秋冬時節大量上市,製作特色佳肴之首選,香味令人垂涎欲滴,食之三日不知他味,遠近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