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閣

昭明閣

原在慈姥山,是後人為紀念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建。蕭統,字德施,武帝天監元年(502)立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昭明太子生性好學,纂有《文選》三十卷,對後代文學頗有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昭明閣
  • 由來:為紀念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
  • 纂有:《文選》三十卷
  • 原在:慈姥山
原在慈姥山,是後人為紀念南朝梁武帝蕭衍長子蕭統所建。蕭統,字德施,武帝天監元年(502)立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昭明太子生性好學,纂有《文選》三十卷,對後代文學頗有影響。
相傳昭明太子嘗來慈姥山閉門苦讀。昭明閣西有臨江樓,又名望江樓,為昭明太子讀書處,臨江樓南有顯化閣,清鹹豐年間均遭兵燹。同治六年(1867)重建昭明閣,為三層建築,一層是正廳,廳中立昭明太子畫像,左手持書,雙目凝視,身旁翠竹挺拔,構圖別致。另有6塊碑紀,分嵌兩側壁上。碑文為建閣志序、銘文和捐資建閣者名字及所捐數目。廳內還有四大金剛、韋馱菩薩。二層有鐵鑄的觀音菩薩,三層供如來佛像,像前為昭明太子讀書堂,堂前有一木牌,上刻鎏金楹聯:“悉達法王傳教所,昭明太子讀書堂”。歷代文人多有歌詠昭明閣的詩賦,其中清代孫佩琳《昭明閣》詩云:“慈姥磯頭一棹停,昭明書閣掩松扃。蕭梁一代才人盡,山色六朝江上青。”民國時,閣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