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勇祠面向長江中之黃龍洲卷雪樓;近門建花台與祠殿相對。神祠有前殿、後殿、兩廂及旌教祠,並設酒務所與酒官廨,是“江上之最大神祠”。前殿供祀甘寧像、甘寧夫人順佑夫人及二子紹威侯、紹吳侯和女兒柔懿夫人像。後殿復有甘寧與夫人偶坐塑雕,兩廂祀有其他神像。
宋得天下後,追尋前代忠臣義士,對甘寧豐典厚禮。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趙匡胤賜為褒國公;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神宗皇帝賜為褒國武吳公;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徽宗皇帝以王廟命為昭勇祠;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徽宗皇帝又賜甘寧為武惠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高宗皇帝又賜以武惠昭毅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高宗皇帝又賜以昭毅武惠吳顯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高宗皇帝再賜以昭毅武惠遺愛吳顯王。
其時,往昭勇祠祝祭者,夜以繼日。尤其是每年農曆的三月三日,人們運用拋彩球、跑竹馬、舞蚌殼、踩高蹺等民間文藝形式,舞於甘寧墓台和神祠殿堂,從早至晚,盛況不減,謁祭昭勇祠者不僅本地男女老少人等,而且鄰近州縣人士亦為踴躍,特別是江中來往舟楫上的平民宦客,無不登祠致祭。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南宋大文學家陸游乘舟入蜀,去任夔州通刺,八月十三至富池口,特備以壺酒特豕,謁祭甘寧,文曰:“某去國八年,浮家萬里,徒慕古人之大節,每逢天下之至窮,登覽江山,徘徊祠富有,九原孰起,孤涕無從。雖薄奠之不豐,翼英魂之來舉。”陸游讚嘆昭勇祠規模之大,祭享之盛是“江上神祠,皆不及也。”
卷雪樓、旌教祠後來被毀。新中國建立後,花台作為公用場所,祠宇作學校和糧店之用,神像全部拆除。近年,當地政府及四鄉民眾,在舊址復修昭勇祠。正殿三十八支仿古紅漆大柱高15米直聳殿頂。祠上琉璃碧瓦,翅角飛檐;祠內神像威武,幡飄香繞,鼓馨成韻,遊人如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