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不是包公》是2011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夏家駿編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昨天:我不是包公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270頁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 裝幀:平裝
- 出版時間:2011年5月1日
- ISBN:9787506358668
- 開本:16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夏家駿,1937年生於桂林,幼失怙恃,四歲入兩江兒童教養院,六歲返祖籍湖南省龍山縣。十歲考入湖北來鳳中學,解放後人龍山國中,1955年高中吉首民族中學,1961年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1963年南開大學歷史系明清史專業研究生畢業,師從鄭天挺先生。
研究生畢業後,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任中學教師十三年後,後調省社會科學院,1986年調入北京中國政法大學任研究員、教授,享國務院特殊津貼。著有《紙老虎現形記》、《清代中葉的白蓮教起義》、《清朝史話》、《中國人與酒》、《早期中俄關係史話》、《廉海勾沉》等書。譯著有《石勒苗去華沙》。學術論文有《乾隆懲貪述評》等百餘篇。合著有《近百年東北史話》等數書,個人整理編輯有《黑龍江歷史檔案選編》二本。另有書法作品集五本。
1987-2007年兼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聯合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民族團結進步協會副會長、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副會長、國務院人權基金會理事。
內容簡介
《〈昨天〉(第2卷):我不是包公》是作者的回憶錄《昨天》的第二卷。《昨天》第一卷《在崖縫中成長》寫的是作者四歲(1941年)至四十九歲(1986年)的經歷。《〈昨天〉(第2卷):我不是包公》則從作者1986年從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調入中國政法大學迄今為止的全部經歷。作者調入中國政法大學後,因在科研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故破格於1987年晉升為研究員(教授),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而從1987年作者作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的二十年間,通過講真話、辦實事,堅持依法處理問題,認真建言獻策,使自己享譽全國;在此過程中,作者秉德無私、奉公無畏,反映社情民意、反對不正之風、糾正冤假錯案,克服了種種困難,犧牲了許多自我,忍受了不少委屈,歷盡了多重困難,始終不懈,即使退休之後,仍不辭勞苦為化解社會矛盾、獎引良才而奔走呼號。《〈昨天〉(第2卷):我不是包公》還從作者的愛好、嗜好、家庭、交友等方面解剖了其豐富多彩的生活,立體化地展現了其思想境界。《〈昨天〉(第2卷):我不是包公》所述事件和史實絕對真實。
媒體評論
在我參政議政的二十年中,不少領導和同志,不少民眾稱我為“包公”、“青天”之類,實際上既非“包公”,亦非“青天”。在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作為一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我不過上靠中央和地方領導,下靠廣大人民民眾,做了一些“上傳下達”、“下情上達”的工作而已。
——作者夏家駿
《我不是包公》、《在崖縫中成長》兩部書,拓夏公《昨天》之腳印——印出回憶之經緯,印出歲月之艱辛;印出有為主不悔,印出品質之清純;印出事業之精進,印出成就之繽紛,印出人性之善美,印出理想之追尋,印出生命之真諦,印出征程之延伸……這“腳印”是“崖縫”高聳的老樹之落葉,與土地相吻;這“腳印”是“包公”的慧眼之凝聚,與人民相親。
——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藝術院院長楊楓《作家報》總編輯張富英
目錄
新韻夏公賦(代序)
第一章 “雞首·牛後”
一、走進法制最高學府
二、教學樓的日日夜夜
三、分得房子
第二章 新房內外的戰鬥
一、“自在行”
二、“人才”
三、永遠的悲哀
四、兒女情結
第三章 社會實踐
一、民主促進會
二、政協委員·特約監察員
三、在矛盾中成長
第四章 走自己的路
一、出醜
二、“橫炮”
三、“橫禍”
第五章 在人民大會堂講台上
一、執法監督是一個重大課題
二、每天都在思考
三、為民族經濟發展呼籲
四、新聞輿論監督不容忽視
五、加強信訪工作
第六章 只能前進
一、得失之間
二、“負累翔雲天”
三、鋼絲繩上接著走
四、“壯心直氣未全消”
第七章 決不後退
一、門庭若市
二、刑民錢穀全反映
三、鬥法與論道
四、“一山放出一山攔”
第八章 不怕人家議長短
第九章 傷逝
第十章 慰藉
第十一章 續航
後記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