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論。近代林紓所作。一卷。 提出繪畫的“陶情養心”觀點,認為“西洋機器之圖與幾何之畫。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畫論。近代林紓。一卷。1935年。提出繪畫的“陶情養心”觀點,認為“西洋機器之圖與幾何之畫,方稱有用。若中國之畫,特陶情養心最妙之物”。重傳神,也重形似,重合“理”。主張畫家多種風格,對“以為粉彩填砌即為俗,水墨渲染即為雅”的論點提出異議,主張“法律須尊古人,景物宜師造化”。
林紓,對西畫的態度算是客觀的,他在《春覺齋論畫》中曾談到西畫, 對其寫實功夫是備加讚賞的∶“夫像形之至肖者,無若西人之畫。”“畫境極分遠近。有畫大樹參天者,而樹外人家樹木如豆如苗。即遠山亦不逾寸。用遠鏡窺之,狀至逼肖”。但是,他依舊認為∶
“似則似耳,然觀者如睹照片,毫無意味”。
作者簡介
林紓曾拜溫陵人陳文台為師,在《石顛山人傳》有言:“師從山人二十六年,得山人翎毛用墨法變之以入山水”從他早期的山水畫中也可以瞥見類似於米氏雲山一類的作品。資料記載他在二十至三十之間,一日未嘗輟筆不畫。他用功之勤,奠定了他書畫家的根基。
1900年定居北京,到1924年林紓去逝,這二十年間,他除了教書、譯書、買文以外。大量時間用於繪畫。有書記載他“十年買畫隱長安”,他自己也說“余買畫長安,佐以買文,蕭然一老布衣”。他的很多詩文中都有記錄他關於買畫的事情。當時慕名求畫者“門限為穿,雖禎數十金。仍供不應求,積壓索書畫之紙、絹盈案。”從林紓的居所可以看到他在畫室設了左右兩案,一案作文,一案寫畫。摯友陳衍見此乃戲呼此乃“琴南之造幣廠也”。
從大量的林紓作品中查閱到,他的山水取法“四王”且對王原用功最深。《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評其“山水初靈秀似文徵明,繼而濃厚近戴照”。他善於用乾筆駿擦,清秀雅逸,筆力雄渾,他擅長青山綠水,用色明麗而不艷俗,這與他當時隱世的態度有關。他不追逐名利的風骨,淋漓的展露在他的山水字畫之中。在《春覺齋論畫》中林紓提出了許多精闢的見解,他的山水畫自出機杼,獨創一格,成為京津畫派重要的畫家。他的畫如其文,善於造景。有詩讚其畫“數叢翠竹,幾株疏柳,畫船橋影,白雲堆絮,遠山如黛”觀其畫,好像徘徊於湖光山色之中給人新曠神怡的美好享受。眾所周知,畫壇公認的“南吳北齊”就是林紓首先提出的,而又可從這知道,當時林紓與齊白石的交情與了解。在許多知名閩人,譬如江春霖、陳寶琛、嚴復等人交往密切,從留下的大量詩文中依稀可見他們的誠摯友誼。林紓每畫必題詩,時人譽為“詩書畫三絕”。
晚年的林紓,書畫經常描繪淳樸寧靜的故鄉早年生活場景,“故圓清地足煙霞,遭亂年來不憶家,點染鄉山圖畫裡,先生獨坐注華南”由此可見人到暮年的他對故鄉無比的眷戀。他畫不自珍,德足取信。他生平不自藏畫,晚年仍清貧自甘。直到1924年病逝北京,次年才由他的學生集資將他的靈柩葬於故鄉福州。